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携手助学”项目
2006-12-29杨雪萍刽红艳张进宝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6年3期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如2000年开始实施的中小学“校校通”工程、2003年启动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2005年启动的“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等。此外,许多国际著名IT企业也积极投身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如Apple公司的“明日教室”项目、Intcl公司的“英特尔r未来教育”项目、IBM公司的“重塑教育”项目,以及现在正在进行的、社会效益和实际效果较好的教育部—微软(中国)“携手助学”项目。历经2年的实施,“携手助学”项日已在国内产生厂广泛的影响。本文将对“携手助学”项目的背景和该项目在中国的实施进行简要介绍,并进一步分析该项目对中国教育信息化所产生的影响和值得借鉴的内容。
一、“携手助学”项目实施的背景
作为全球知名的IT企业,微软公司热心支持教育事业,开发了许多先进的软件技术、产品,并为学校教育提供各种解决方案。同时,微软公司还在全球开展了许多面向教育的项目。“携手助学”(英文缩写P iL)项目是微软公司较为成功的全球性项目之一。
1.“携手助学”项目在全球
为了帮助各国政府应对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而造成的地区间数宁鸿沟不断扩大的挑战,“携手助学”项目通过与各国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等合作,以寻求解决软件的获得、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等问题的完整方案。该项目主要分为PiL Grants(为当地教师和学生的ICT技能培训和课程开发提供工具和资源)、PiL Fresh Start(为中小学接收捐赠的计算机提供正版的Windows操作系统)、PiL SchoolAgreement Subscription(以极为优惠的方式为各国学校计算机提供正版Windows XP Profes—sional和Office XP Profcssional)三个子项目。截至2005年9月,全球已有99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PiL项目,共计820万左右的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从该项目中获益。在PiL Grants项目中,共有98万名学校教师和管理人员参与相关培训课程的学习,覆盖88个国家,受益学生达到720多万;全球共有9.1万教师,1.9万学生获得了微软技术认证证书。在PiLFresh Start项目中,覆盖的捐赠计算机达到97.9万台。在PiL School Agreement Subscription项目中,已经有50个国家的1056所学校签订了合作协议,覆盖的计算机数量超过1220万台。
2.“携手助学”项目在中国
在中国,“携手助学”项目是以2003年11月20日教育部和微软(中国)有限公司签订的《支持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合作框架》为标志正式启动的。根据这一框架,微软(中国)将在未来5年内,通过投资、赞助和捐赠产品及服务等形式,提供价值至少10OO万美元的捐助,以帮助中国提高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
鉴于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以及国内还没有完整的信息技术专任教师培训课程和培训体系,教育部和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决定在师资培训与技能培养、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教育信息技术管理培训等具体项目开展合作,设定了三个目标:(1)缩小数字鸿沟,让更多的人,特别是农村地区的人们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益处:(2)推动信息技术在基础教育中的应用;(3)以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理念的改h1q+WYmWebH55Ay8DDNAMw==革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二、“携手助学”项目实施概述
目前,“携手助学”项目在我国已开展了“百间教室”建设,信息技术师资培训课程开发、试点省份信息技术师资培训以及信息技术应用活动等,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建设、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
1.“百间教室”建设
“携手助学”项目为教育部挑选的100所农村初中各配备一间高标准的多媒体网络教室,以提高这些学校的信息化设施水平。截至2005年10月,该项目已在我国建设了90多间多媒体网络教室。在捐赠设备的同时,该项目还积极开展信息技术应用活动,如最近启动的“百间教室网络服务平台”项目等。
“百间教室”建设改变了师生的信息技术获取条件,不仅支持了学校信息技术课的实施,也为学校开展教育技术培训提供了场所,发挥了其示范和辐射作用。
2.信息技术师资培训课程开发
“携手助学”项目不仅在硬件方面提供支持,而且在信息资源建设方面也进行了本地化的探索与研究。在引进自身开发的八门培训课程的基础上,该项目会同国内著名科研机构和战略合作伙伴,积极开发面向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专任教师的培训课程。已开发出一系列初,中、高级课程,包括:基础培训课程《信息技术专任教师基础培训DVD》和《ICT工具应用与教学在线系列课程》;中级培训课程《操作系统的安装使用与管理》和《office与教学应用》;高级培训课程《信息技术教学高级培训》。
信息技术师资培训课程开发的成果不仅为该项目的“师资培训”提供了课程,也为正在实施的“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提供了可利用的优质资源。
3.信息技术师资培训
“携手助学”项目师资培训定位于承担信息技术教学、信息化设备管理以及支持学科教师技术应用的信息技术专任教师。这一定位不仅涵盖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对技术人员的下作要求,也涵盖厂对信息技术专任教师的教学要求。自2004年起,“携手助学”项目已在云南、湖北、甘肃、四川、陕西、广西等省相继展开信息技术师资培训,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和肯定。众多受训教师表示,不仅是培训内容所涉及的技术水平,还是培训理念、培训方法、培训组织、培训主讲教师等都对他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4.信息技术应用活动
为更好地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促进教师,学生、学校与社区之间的有效沟通与互动,“携手助学”项目开发了相应的服务平台,组织了一系列的活动。如2004年l2月在新加坡举办的“首届亚太创新教师大会”、2005年5月的“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主题活动和“携手助学”志愿者行动,2005年7月组织的“学习无界限,科技新角色”暑期交流团活动和2005年在美国西雅图举办的微软“全球创新教师人会”等。
除了上述项目活动之外,“携手助学”项目还积极开展其他工作。如该项目的另一个主题——教育解决方案的开发,在2004年也得到了积极筹划和落实。为积极配合国家课程改革的实施以及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建设,微软与腾图公司合作开发“教育资源Office”解决方案,充分利用微软在权限管理、系统整合等方面的优势,为广大教师提供高效和便捷的教学资源检索、管理和应用,使教师能游刃有余地使用各种教学应用模板。
三、对中国教育信息化的影响
历经两年多的实施,“携手助学”项目对我国教育改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教师培训模式、培训教材形式、软硬件的建设和利用、项目文化建设等方面。
1.Blended Learning培训模式是教师培训的新颖模式
目前,我国教师培训中较多采用的足集中培训、分散培训和短期面授二种形式。“携手助学”项目在基础培训中采用了“集中学习+DVD光盘自学+学习网站支持”的模式;在中级培训中采用了“基于网络环境的课堂面授+网上教学服务下台”的模式;在高级培训中采用了“高级研讨、国际交流+相应的网络课程”的模式。这种既充分发挥传统培训方式的优势,又充分发挥e—Learning培训方式优势的Blended Learning培训模式既充分发挥培训主训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受训学员作为培训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是目前教师培训中较为新颖的模式。
i3/SLjl4V4WQr6y6rXSxZePQJrkAK5uxbvPSGjY4ja0=
2.立体化教材是培训教材的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师资培训出所采用的传统培训教材主要建立在纸质基础之上。“携手助学”项目突破这种单‘的培训教材形式,建设了立体化教材。该项目山所开发的立体化培训教材包括电了教案、纸质教材、DVD光盘、教师指导用书.学员指导用书、在线系列课程,网络教学服务平台等。立体化教材是教师培训教材的发展方向,因为它克服了以往教材形式的单一性,提高其适用性,满足现代学习者个性化、自主性和实践性的要求,为教学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促进了优秀教学资源的有机整合与合理运用。
3.软硬件的建设和应用起到示范性作用
“携手助学”项目在做好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开展了一系列促进信息技术应用的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信息化投资效益,这是值得同类项目借鉴的。
“携手助学”项目总结出了计算机教室建设时的实用性和代表性原则。这些成功的经验和总结为国家实施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借鉴。
4.再次验证了项目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英特尔R未来教育项目所特有的项目文化引起了广大实践者的关注。“携手助学”项目在实施中一直奉行其独特的项目理念——“您的潜力,我们的动力”,并塑造了具有特色的项目行为:管理非常规范而又高效,项目系统且具有开放性,项目中包含诸如师资培训、志愿者行动等务实性活动以及各种仪式性活动,形成了可视化的项目制品:百间教室、立体化培训教材等。“携手助学”项目的成功实施再次验证了项目文化建设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