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小学生的道德面貌及其教育对策

2006-12-29蔡玉荣施结强

中国教师 2006年4期

  最近,我们在承担全国教育科学“十五”重点课题《东南沿海地区儿童少年品德问题与家庭教育问题及其对策的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在广东、福建、浙江、上海的16个城市(区)21所小学对3408位小学生的品德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涉及国家与社会、国际与环境、法律与纪律、人生与爱心、科技与科学、理财与生活等方面。以期反映新时期小学生的道德状况并寻求教育对策。
  
  1.在国家与社会方面
  
  
  问卷调查显示,九成小学生敬仰邓小平、对于我国航天飞船成功上天欢欣鼓舞;在预测卷中,能够全部写出我国现任国家主席、军委主席、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国务院总理四位领导人姓名的小学生占49.2%、能够写出三位的占27.9%,说明多数小学生对于我国改革开放方针非常认同,对于国家大事件比较关心。问卷调查显示,九成小学生对于日本官员美化当年侵略中国表示愤慨,七成半小学生关心祖国的统一大业,这些学生的民族正义感和爱国意识较强,但也有二成半小学生对祖国统一不关心或较少关心,显示他们对国家主权问题的无知,另外在参与本地社区文明建设中的积极性也显不足。
  
  2.在国际与环境方面
  
  
  问卷调查显示,本地区小学生关心美伊战争、以巴冲突等国际热点问题的达到了七成,乐于接受西方人文明生活观念的有八成,另在预测卷中,小学生能够全部写出联合国秘书长姓名、联合国总部所在地、印度首都和埃及首都4个国际知识点的占54.2%,写出3个的占5.4%,说明多数小学生具有一定国际意识,思想比较开阔。近九成半学生关心全球环境污染,自然灾害问题,近九成半小学生能采取措施节约用水,更超乎了成人的预料,表明新一代具有建设美好家园的强烈愿望和实际本领。
  
  3.在法制与纪律方面
  
  
  问卷调查显示,九成多小学生懂得《中小学生守则》的要求、能够按照要求做事,在学校遵守纪律;近九成小学生同意对违反公共卫生条例的人罚款、九成小学生表示要给危害人民的坏人惩罚,说明他们懂得法律是保护人民的工具,赞成依法办事。另从预测卷可知,对于“法律是拿来给人做样子的”、“上课时说几句闲话没关系”、“爸妈打孩子再狠也不犯法”、“老师可以打骂违纪的学生”这些流行的观点分别有70.7%、81.1%、75.4%、69.4%的小学生明确表示不同意,说明大多数小学生具有较强的法纪观念,能够判别法纪方面的是非,这是难能可贵的。
  
  4.在人生与爱心方面
  
  
  问卷调查显示,九成多小学生表示以积极的态度克服生活中的困难、八成半小学生在向社会献爱心的活动中表现积极,这说明他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有一定的了解,并表现出对社会对他人稚嫩的爱心。从预测卷可知,小学生对于“对人太老实了就会吃亏”表示不赞成的占75.7%、对“答应过的事情决不能食言”表示赞成的占81.2%,从侧面表达了他们具有正确的道德观念。问卷调查显示,八成半的小学生乐意帮助清洁工人、近九成小学生愿意利用休息日到校办板报,说明他们思想还是比较纯洁的,具有热爱劳动、关心集体的品德。
  
  5.在科技与学习方面
  
  
  问卷调查显示,八成多小学生关心世界科技的最新进展、高度评价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明科学在他们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地位;九成半的小学生希望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超过六成的小学生表示总是认真听讲、三成半的小学生则表示多数情况下能够用心学习。有些小学生课外经常阅读科技报刊,有献身科学的理想。但是,也有少数学生对学习缺乏热情,对自己学习成绩不在意,超过一成的学生“喜欢的课才认真听讲。”从预测卷可知,小学生努力学习的动机依次是让爸爸妈妈满意、将来为社会造福、为了将来有所作为、为了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总体上是积极的。
  
  6.在理财与生活方面
  
  
  问卷调查显示,九成半小学生不赞成金钱万能的观点,八成多小学生意外捡到巨款时会交给警察或老师、一成半准备交给父母处理,大多数学生懂得“不义之财不可取”的道理,拾到财物能够主动交公。九成半小学生不赞成吸烟、喝酒,用高档化妆品、戴金银首饰,八成小学生不赞成同学之间经常赠送卡片、圆珠笔、食品,另据预测卷,小学生的零花钱的开支项目依次是买零食、买文具、订阅报刊、坐交通车,1/3的小学生表示只要可能就会拿钱做储蓄,多数学生向往文明生活。但是也有二成的小学生喜欢同学之间送一些小礼品,大约~成半学生时有拿父母钱到游戏机室、网吧、录像厅娱乐,极个别学生还出现拿父母钱的事情。
  根据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认为,新世纪以来东南沿海小学生的品德发展态势良好,进步趋势强劲。但是,调查也发现目前中小学生存在某些较为突出的道德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势必妨碍孩子们的品德进步。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首先,激励小学生关心天下大事。在小学阶段儿童心理发展水平还不高,习惯于自我中心化的思考方式,这样他们对于国家和国际问题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就要靠成年人的灌输和引导。部分儿童少年不关心祖国统一大业是幼稚和狭隘的表现,我们要从历史和现实两方面对这些学生进行补课,使他们了解台湾问题的历史和现状,懂得祖国统一的深刻意义。同样对于国际问题,我们也必须帮助他们分析当今重大国际事件发生的经济一社会背景和事件的性质,了解我国的国际政策和对于重大国际事物的态度,树立正确的国际主义思想,这些对于他们成年后参与国际经济和政治生活至关重要。这里的关键是学校要用生动具体的材料启发学生的道德认识。珠海某小学班主任从本地出租车涨价的原因,分析美国侵略伊拉克不仅给当地人民带来极大灾难,还影响了国际能源供应,这就容易使学生增强国际意识。
  其次,培养小学生积极的学习品质。学习在小学生成长中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然而现在不少孩子小小年纪就受到学习跟不上的困扰,个别小学生还出现厌学、抄袭等行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加强教学改革,倡导愉快教育之外,我们要帮助所有学生树立“我能学好”、“我能取得优异成绩”的信心和决心,要让学生懂得今天的学习关系到明天国家的繁荣和个人的幸福,树立为了自己和为了祖国的学习目的,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幸福和荣誉;在学习过程中,要教育学生养成提前预习、认真听讲、独立思考、按时完成作业、发展课外兴趣等习惯。这里关键是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以高质量的教育水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进步,从宁波市教育局杜绝教师有偿家教的经验来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确实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根本之策。
  第三,加强对于学生家庭教育的指导。家庭是小学生品德发展的重要场所,父母的言传身教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对个体的成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必须肯定,绝大多数家长都有教育好孩子的愿望,但是他们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也确实存在不少偏差,从我们调查到的小学生缺乏远大理想、人际交往中的庸俗倾向、过于追求舒适生活等无不打上了家长烙印。教育工作者应当诚恳地同家长探讨当前家庭教育的目标、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使家长不断提高教育素质,自觉与学校教育相互支持和配合。当然也有一部分家长具有较高教育素质,有成功的教育经验,学校应当为这些家长传经送宝提供条件,使他们为国育儿、科学施教的经验能够惠及其他家长。
  第四,努力造就两代人共同道德学习的局面。儿童品德发展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成人世界的影响,从反面来看孩子身上的许多品德问题实际上是成人品德问题的折射。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但是部分居民的道德素质却没有相应提高,社会上确有“只顾个人利益”和“见死不救”的道德滑坡现象,到了90年代后期本地区精神文明建设走上了快车道,成人世界的精神面貌已经大有改善,但是仍须进一步提高。还应当看到,当代中小学生某些方面的品德水准高于成人,对于成人的道德修养无不具有参照和鼓励作用。成年人应当与未成年人互相尊重、共同参与道德学习,教师、家长尤其应当放下架子,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向孩子学习、在向孩子学习过程中帮助孩子。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广东省珠海市海华小学;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石楼中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