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木梳、烟斗店及其它
2006-12-29刘国昌
中国经济周刊 2006年40期
日前逛王府井,见路东有一家名为“谭木梳”的小店。走进一看,里面的布置古香古色,一副有文化底蕴的样子。柜台里摆着各式各样的木梳;服务员有问必答,挺热情。
初逛此店还以为是家老字号,后来看报才知道这是近些年由一位残疾人办的。他叫谭传华,人称“谭木匠”。谭传华在18岁时下河炸鱼不慎炸掉了右手。要强的他跟着从部队回来的二哥学得一手好画,并成了一名小学教师。后来的生活一波三折,他又干起了木匠,经营起了木梳店,一直稳稳当当发展到现在。
无独有偶。一对喜欢收藏烟斗的刘氏兄弟,从2003年开始在北京开了一家小的烟斗店。3年下来,他们的小店已发展成4家自营店、4家加盟店。他们自己的烟斗藏品也从开店前的20多支发展到100多支。
木梳、烟斗,不是什么大路货;但他们却干得挺带劲,并将其经营得红红火火。究其原由,他们的回答倒很简单:“从‘小众爱好’中发现商机”、“把顾客伺候好了,比任何广告都管用。”
举凡经商之人,都知道商机的重要。商机看得准,买卖就能做大,反之则不然。但在看商机的时候,有些人往往盯着大的方面,而对小的则忽略不计。然而“谭木匠”、刘氏兄弟却独辟蹊径,不因其小而不为,从木梳、烟斗这些小商品做起,踏踏实实,兢兢业业,终于干出了名堂。
其实,这些经验他们也是在实践中得来的。在这方面,谭传华深有体会。他曾投资拍电视剧,但做完了99%的工作,在最后一哆嗦时没做好,致使投资带来亏损。痛定思痛,他想“还是专注地做我的梳子行业妥当”。由此可见,商机有大小之分,大有大的优势,小有小的特色;做买卖不论大小,只要有市场、有销路;同时自己还能拿捏得好,就能赚钱,就能成功。眼下有些生意人,只瞧大不看小,期盼“一口吃个胖子”,那怎能成功呢?还有些人心气挺高,但手里那“两把刷子”不顶劲,到头来还不是落个一场空?
把生意做好,还在于信守和躬行“顾客第一”的宗旨。这一点诚如“谭木梳”、刘氏兄弟所言:“把顾客伺候好了,比任何广告都管用”。“顾客是上帝”、“市场是衣食父母”,这是商界常说的几句话。关键在于要把这些话贯穿在经商的全过程,一点也不能有所疏漏、马虎。别以为服务态度是个小事,顾客问几句话,不见回答或回答得不满意,他会扭头就走、拂袖而去。时下的市场多元化,柜台也有的是,何必非在你这儿买呢?“把顾客伺候好了”,这句话说得好!不要以为伺候顾客就“下贱”。顾客是谁?顾客是你的服务对象。对象来了,你能怠慢吗?怠慢了,就等于砸你自己的饭碗。当然,十个指头不一般齐,确有些顾客比较难缠,但你不想想,你干的这活儿就是伺候他;你不练练性子能行吗?所以有人说,谁要站柜台,得先把性子练好,得随和点、宽容点、大度点,不能为一言半语就跟人家吵嘴。如若那样,你的买卖还做得成吗?在这方面,还真得学学老舍《茶馆》里的王掌柜。你瞧瞧他那待客的的灵活劲儿、那处事的圆通劲儿,真是那么回事儿!像他那样,那茶馆能不顾客盈门吗?商场就是如此,把顾客伺候好了,一传十,十传百,口碑出去了,买卖就做大了。这还真是“比任何广告都管用”。
木梳、烟斗,往往不大被人注意。但从“谭木梳”、刘氏烟斗店经商之路悟出的道理,却很值得人们玩味、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