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斯塔科维奇与他的时代
2006-12-29[俄罗斯]左贞观
人民音乐 2006年9期
肖斯塔科维奇是二十世纪最伟大作曲家之一。在他去世后的三十年里,人们对他生平与创作的关注和研究仍然有增无减,有关他的论文与著作不计其数。从音乐理论的角度来看,已是研究得非常详尽了。而许多诸如他的人生观、政治立场、同现实社会的关系以及他的人格与性格等问题,在苏联时代政治封闭的情况下一直鲜为人知,人们掌握的大多都是官方发表的对当局有利的资料。随着苏联的解体和俄国政治经济改革的实施,意识形态开始解禁,大批新的资料随之出现,从而帮助人们对这些问题作出更加客观的评价,可以说是为他重新定位,而他也终于有机会获得完全有别于以前的崭新评价。因此,上述这些问题也成了这些年来最热门、备受争议的焦点。人们对肖斯塔科维奇的高度兴趣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更深入地领悟他的创作,是与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历史背景以及每个作品创作背景分不开的。
首先是旅居美国的俄国音乐家沃尔科夫于1979年在纽约发表了《见证》一书。这本书的出版在西方引起了犹如炸弹爆炸一样的轰动效应。读者看到的肖斯塔科维奇是一位极权主义国家的受害者,书中以第一人称叙述了肖斯塔科维奇对迫害他的人的极端憎恨,因为这个人血腥屠杀了千百万无辜的百姓。他也回忆了自己可怕的一生和许多被害死的朋友和同行。作为回应,当时苏联政府急忙出版了另一本书——《肖斯塔科维奇论时代和自己》(1980年)以此反击沃尔科夫的《见证》。书中收集了作曲家一生中所写的许多文章和发表的演说文稿。由于篇幅的关系,我们只引用其中的一句话就可以知道这本书的大概内容:“我作为一位音乐家,特别感激亲爱的共产党对我们苏联音乐和音乐工作者的关怀,党的英明领导可以保证能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 第213页)。
在俄国,许多人对《见证》一书持有不同的意见。有人认为这本书完全是伪造的,也有人认为书中也包含了不少真实的地方。至少专家认为:第一,沃尔科夫同肖斯塔科维奇接触交谈的时间是七十年代初,当时作曲家已是身患重病,非常的痛苦,并知道自己活的日子有限了。在这样的情绪下谈话是可以想象的,就像人在绝望时会说出比平时激烈很多的话一样。第二,许多人认为作者把他们的谈话内容过分加深颜色,所以很不客观。另外,一些与肖斯塔科维奇十分亲近的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