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自驾游记
2006-12-29张景林
中国商人 2006年10期
2006年7月至8月,是一段令我终生难忘的时期。在这一个月里,我和其他一些队友,从中国西安到意大利的罗马,自驾车穿越欧亚大陆。
欧洲旅游已经在国内屡见不鲜了,但我们一行10车29人开着自己的爱车走出国门,穿越欧亚大陆实属罕见。
这次行程,将在中国的自驾车旅游历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因为这次自驾车旅行,创了几个纪录:数量最多的民间车队,也是参加人数最多的跨国穿越;车队成员年龄组成最为悬殊(队员最大65岁,最小8岁),又是穿越国家最多的一次自驾旅行(穿越9个国家)。
本游记献给大家的更是这次旅途的精华之笔——SOHU车队一日自驾穿越了三个国家:德国-奥地利-意大利。
2006年8月18日,当日的行程是从德国的慕尼黑到意大利的威尼斯,全程大约500公里的路途。大家早早地起床,早餐过后,德国的地陪人员告诉我们:因为主办方没有安排沿路的景点游玩,但有一些景点真的不错,比如德国南部的天鹅堡就非常值得去看看。如果去,地陪可以带领车队去参观,但条件是每人需要缴纳50欧元的附加费用,如果嫌贵,也可以自行去玩,地陪不负责带队和领路。
50欧元小费相当于500多元人民币啊,感觉有点像抢钱啊!大家听到这个价格非常不高兴,几个队员期待的眼光看着我,我简单地征询了众人的意见后,决定带领部分队员车辆自行从德国去意大利。
地陪既然说出了可以自由选择线路和活动的话,再想收回不容易了。我向地陪要意大利威尼斯酒店的名称和电话时,地陪还算客气,耐心地给了我需要的资料。
跨进车门,我乘坐的9号车启程了,电台里传来其他队员的呼叫,让我们的车等等他们,全车队10辆车中有7辆车跟上来了。其余三辆车在犹豫的当口,我们自行组队的7辆车已经驶离了电台的通联范围。
这样,我们7车18人组成了SOHU车队。
今天的天气是多云,但一点也没有影响大家异常愉悦的心情,因为终于可以摆脱地陪的压榨真正自由自在地“自”驾了。
在一个开阔的地带,大家把车停下来,18个人翻开地图,商议线路。因为在德国,路标路牌都是德文的,因此不事先看地图将线路输入GPS卫星导航很容易走错路而耽误时间。天鹅堡德文叫:Schloss Neuschwanstein ,GPS不支持直接输入景点。从地图上看天鹅堡位于德国南部的一个叫“菲森”的小镇旁。输入“菲森”的德文就可以了。
我坐头车,按照GPS指示的方位行驶,GPS显示有68公里的路程,时间不长就可以到达。
德国的南部毗邻瑞士和奥地利,风景如画,主要是自然景观和各种城堡。电台里传来了大家的欢歌笑语,空气中弥漫着青草的芳香。德国南部的城间公路十分平坦但又十分狭窄。大家看看照片就能体会我们当时喜悦的心情了。
迷路在两点中
云渐渐地厚重起来,车队行进在德国南部的公路上,这条公路并不喧嚣,偶尔可以看见静静的路边建筑。
“在中国看庙宇,在国外看教堂”这句话十分精辟,在这人口不是很稠密的乡镇也有很多的教堂。
德国南部,是德国主要的农作物产区,成片的庄稼全部由自动化机械耕种。在欧洲,畜牧业十分发达,但牲畜全部是圈养,也许是出于保护草场的考虑吧。一个简单的大大的围栏,看不见放牧人,牛群悠闲地吃着青草,我羡慕这些牛,在如此优美的环境中吃着毫无污染的青草。围栏中一个推车上的大水桶,是为牛群准备的饮水,牛群也比较乖,渴了就去喝点水。停车方便的当口,我下了车,抓起一把青草,放在鼻子下深深一嗅,好清香。队友们取笑我这头“色驴”要吃饭了。
车队经常路过小镇,小镇上精致的房子,仿佛在默默地向我们这一批外来客行注目礼。GPS显示目的地不远了,景色更加美丽。车队的五星红旗飘扬在德国南部的村镇上是这样的招摇,嘿嘿,在国外更能体会到五星红旗的魅力。穿过一篇收割后的麦田,来到一个小镇,GPS显示的“菲森”镇到了。
这也是一个洁净美丽的小镇,镇里人比较少,房子也很美丽,车停靠在路边,我们几个懂英语的下车去找人问路。来到一个房子门前,女主人非常热情地和我们说话。
GPS明明显示的就是这里,为什么女主人说还有169公里的路呢?看我们疑惑不解的样子,女主人拿出地图详细地给我们指路。
经过她反复的讲解,我们才明白,天鹅堡附近的小镇叫“菲森”。德语是“FUSEN”,其中U字母上面有2个点点,是德国字母,但我们输入地图时,这个字母U上方的两个点点被一条公路标注线挡住了,要非常仔细看才能看到这两个点点。当时的疏忽,就在GPS上直接输入字母FUSEN了,恰巧在德国南部,也有一个不带点的“FUSEN”,汉语叫做“福森”,这样GPS就非常执着地把我们7车18人带到了一条旅行社根本不会路过的德国南部“福森”小镇上。
真正的“菲森”方位应该是德国慕尼黑西南、靠近瑞士,我们来到的“福森”在慕尼黑东南靠近奥地利。地图上的两个点点的区别就相差了160多公里。
因为我是领队,虽然我是义务向大家服务的,但领队领错路是不应该的。我向队员们道歉,队员们却安慰我说:自驾游就是需要走这样的乡间小路,才可以领略跟随旅行社看不到的风土人情。面对朋友们的体谅,我真的很感动。这也更强化了我以后做好义务服务的决心(后来在罗马,我带领着老小队员13人,自行从意大利到法国的里昂的路途比这个更加复杂,还游玩了法国著名的天体浴场——尼斯海岸。由于接受这次路线性错误的教训,我每一个地名都反复核对,成功地做到了正确率100%,这是后话。)。千恩万谢地告别了女主人,车队再次踏上了去往“菲森”的征途。
小镇·老爷车
绕道去“菲森”需要上高速公路,不过德国的高速公路没有国内的高速公路那样宽阔,一般也就是双向每边各两个车道。欧洲的交通法规与国内相差较大,比如,在国内轿车绝对不可以拖着房车行驶的,但在欧洲,轿车的配置中有一项就是后保险杠下是否安装拖房车的连接设备。拖着房车的车辆不罕见,但拖着游艇的吉普车还是第一次见到。乘着堵车的当口,我下车和车主打招呼拍照,车主也友善地和我挥手致意。
路过罗森海姆城时,我们决定找地方吃饭,罗森海姆城是个小型城市,主要以汽车销售为经济支柱。在小城转悠了一会我们意外地在一个汽车销售展厅附近发现了一家不错的中餐馆。我和餐厅老板定了团餐,每人8欧元的标准,在德国已经十分便宜了。饭后继续赶往“菲森”。天公作美,万里睛空下我们的心驰骋在德国南部的美景中。
欧洲的车辆不管是“左舵”还是“右舵”不加以限制,老爷车只要能开,上路也没有人管,看到一个老伯开着一辆老爷车在道路上飞驰——真是个时髦老头啊!
来到一个叫“上阿莫高”的城镇,被这里的优美环境深深吸引着。因为人少地多,这里的建筑容积率不高,房子最高也就是二层,各具特色的房子有一个共性,就是环境优美鲜花簇拥。房子四周,通常有一个小院,小院中种植一些花卉,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该是多么惬意啊!
穿过小镇的主要街道,我们车队是非干道,要给干道让车。正好一个美女驾驶着一辆红色跑车呼啸而过,车太快,没有捕捉到美女。紧接着又驶过来一辆“悍马”,真是应接不暇。驶离小镇的最后一个院落时,看见两个小孩子正在院子里面自建的秋千上嬉戏,德国的孩子不上幼儿园吗?
车队向前行进,远处看见一座高高的大桥,桥下风景非常秀丽。驶过莱希河大桥后,我们把车停下,步行返回桥区浏览美景。莱希河是贯穿法国南部的一条小河,这个大桥高高地横跨在莱希河上。桥下100多米深的山谷,山谷里郁郁葱葱长着茂盛的植被。
过了莱希河距离真正的“菲森”镇越来越近,路上逐渐热闹起来,不时有行人车辆来来往往。我看到这里的美景与中国喀纳斯风景区非常相似。
我们的车队行驶得很慢,实在舍不得太快就开过去。走走停停。
天鹅堡的前世今生
快到天鹅堡了,关于天鹅堡,有必要讲述一下它的来历:新天鹅堡是德国路易二世一个未完成的梦。1886年6月13日,在医药委员会宣布路易二世患有精神病的5天后,路易与古登医生被人发现死在湖边,当时他只有41岁。
路易二世的感情生活一片空白:22岁那年,他在举行婚礼的两天前突然宣布解除与巴伐利亚公主苏菲的婚事,此后一生未娶。他得不到时人的理解,便躲在自己的世界中,轻易不抛头露面,远出时甚至选择夜行。因为对现实不满,他致力于创造自己的童话世界。
路易一生孤寂,不是面对政治密谋就是人身攻击。在那个君主权力当道的年代,他不满于自己徒有其名的身份,试图改变又不得其所,因而常与内阁中的长老意见相悖。他曾与著名作曲家瓦格纳有着亲密的交往,然而因过度挥霍、公私不分而遭到全国的激烈反对。后来,瓦格纳被迫离开慕尼黑,路易二世也选择逃离慕尼黑,到了巴伐利亚山区——一个让他感到快乐与自在的世界。
于是在1869年,就在巴伐利亚南部的天鹅堡遗址上,他勾勒出自己梦想中的世界——新天鹅堡,终身就在这里完成心中的构想。可惜的是,直到他逝世时,天鹅堡依然没有最后完工。
世事沧桑,如今德国人把路易二世的梦变成了现实,耗费巨资建成的新天鹅堡如今已经成为德国最热门的旅游景点之一。
远眺新天鹅堡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高低错落的塔尖在被风吹送的树林中时隐时现,仿佛有人声在浮动。新天鹅堡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矗立在石山高原上,临一面清澈透明的湖水,鸟瞰四周缓缓起伏的树林,幽静的自然景色与新天鹅堡神奇的外观相互辉映。距离天鹅堡几百米远,有一片幽静美丽的湖泊,也有一个别致的名字,叫做天鹅湖。湖水远处高山上云雾缭绕,勾画出一幅玄幻的梦境。
这附近的山脉就是阿尔卑斯山系了,独特的地貌形成了非常有利的上升气流,加上这里美丽的风光,也吸引着众多的滑翔伞运动爱好者。看着这样的精致,我们的心已经飞起来了。飞翔是什么样的一种感觉?
山那边的世界
今天的计划是要翻过阿尔卑斯山脉,走到山的那一边的奥地利,车队在迷人的风景中前进。
在欧盟,各成员国之间海关国界的概念已经非常淡化了,我们的车队驶出了阿尔卑斯山脉的一个长长的山体隧道之后,轻松地踏上了奥地利的国土。
刚才在德国南部那边已经沉落的夕阳,在这边还高高地挂在天边。薄厚不一的云层,使得阳光光怪陆离地投射在阿尔卑斯山南侧的奥地利国土上。
一个不知名的湖泊幽静又神秘的出现在我们面前。这个湖泊更像新疆的喀纳斯了,只是比喀纳斯小很多。湖水因为深浅不一而显示不同的色彩,迷离又美丽。
车队朝着因斯布鲁克方向驶去。因斯布鲁克,建立于1239年。这座美丽的小城坐落在阿尔卑斯山谷之中,旁边流淌着清幽的河水。奥地利的高山,就跟她的音乐一样,是世界知名的。因为北面被山脉遮挡,所以因斯布鲁克气候宜人,是国际旅游的胜地。山峦起伏景色各异。无奈道路比较狭窄,没有停车的地点,只能是不情愿地穿越而过。
来到因斯布鲁克市郊了,看看时间我们商议一下,决定绕城而过。但市郊的美景再一次让我们停下了穿越的脚步。
一个尖顶的建筑并不是教堂,而是一个供人摆放一些鲜花和贡品的地方,我不懂各种教会和里面的门道,但能强烈地感觉它的美丽和纯洁。变换不同的角度,把它们收进镜头,存放在心上。
夕阳无情地快速下落,继续的路程就是穿越过奥地利进入意大利。到了意大利,发现风景不像奥地利和德国南部那样美了,而天已经黑了。
车辆需要加油,但没有想到的是,今天是周末,意大利加油站休息,没有人上班。我们哭笑不得——哪有加油站周末休息的道理?
问问行人,得知在前方30公里处有不休息的加油站。等开到这个加油站一看,大吃一惊,加油站一个人没有,也休息了?仔细研究一下加油站的各种说明,发现这是一个无人值守的加油站,哈哈。
经过若干实验和揣摩之后,我们学会了加油方法,给车辆加满了油,然后风尘仆仆地在当晚23:00赶到了意大利的威尼斯……
海外自驾车旅行,一直是我的梦想。但因为时间关系,本次自驾以穿越为主,并没有作很多的深度自驾游。于是有了一个超越梦想的想法,那就是将更多爱好自驾游的朋友们都团结在我的dfad@263.net邮箱里,下一次我们再圆一个更美的梦。
也好,梦本该朦胧,留一点缝隙,让梦在里面继续美丽。
——摘自张景林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