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收获
2006-12-29霍长和
人民音乐 2006年12期
2006年“十一”的前两天,我观看了一场个人作品音乐会。那天观众十分踴跃,现场气氛也相当热烈、火爆。当演出结束,作曲家走上舞台向观众致谢时,观众的情绪更是达到了高潮,台下响起了长时间的掌声。
其实,经常出入音乐厅的人都知道,上述场景,是音乐会演出中常见的一幕。然而,如果你得知那天的观众面对的作品出自一位头顶没有名人光环的非职业作曲者——李建军,那么,得承认,这一切就有了不同寻常的意味。
那天演出的作品共20首,它们包括童声表演唱《小鸟与梅花鹿》、组唱《风雪中飞出一群小鸟》、独唱《我多像一只小鸟》、二重唱《小雪橇》和合唱《太阳钟,月亮琴》《绿色的蝈蝈》等,男女声独唱《奶牛与土地的诉说》《蓝色之恋》《水兵的胸怀》等,合唱《山乡新貌》《红旗飘飘》《迎来春色换人间》,以及歌伴舞、歌舞《走进春天》《红红的日子》等。
从这份颇具分量的节目单上可以看出,音乐会选择的作品体裁及演唱形式、方法丰富多样,有独唱、重唱、表演唱、合唱和歌舞,有童声,也有成人;有美声,也有民族和通俗。这固然体现了作曲家李建军多面的写作才能,但是,我更愿意把这场音乐会视为作曲家李建军多年来爱音乐、爱家乡、爱孩子的一种收获和回报。
虽然作为大连市旅顺口区少年宫主任的李建军,现在已经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还担任大连市音乐家协会理事和旅顺口区音乐家协会主席的职务,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靠自学走上创作之路的人。“我没有进过高等音乐学府的大门,未受过系统的、规范的高等音乐教育……只是在业余创作过程中,边实践,边学习,边创作。”(《李建军歌曲选·后记》)
李建军的创作实践始于上世纪70年代初期,虽然那时的“创作”不过是为学校的文艺宣传队编写演唱材料,但是“不停地写,不停地排练、演出,久而久之,便写顺手了,形成了一种习惯,也产生了一种乐趣”。
在这种“乐趣”的驱使下,李建军一写就是三十余年。其间,“为了丰富、提高自己,从1986年自己相继在中国函授音乐学院作曲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