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原石民的诗书画印

2006-12-23李小坪

文史月刊 2006年12期
关键词:甲骨文

李小坪

1966年农历八月初四,著名学者、文人画家原石民因心脏病突发不幸逝世。至今人们仍然对他的学者风范记忆犹新,对他的艺术成就敬佩不已。

“原石民先生的画,无疑是文人之画”。陈师曾在他的《文人画之价值》一文中说:“文人画之要素:第一人品,第二学问,第三才情,第四思想,具其四者,乃能完善。”原石民先生于此四者皆具。先生早年毕业于山西大学堂,由于学业优良,文科学长郭象升先生荐其留校任教。原先生于1922年赴北京大学深造,攻读古典文学,期间又于清华研究所国学大师王国维门下请教古文字学,于北京美专陈师曾、齐白石二位大师门下学习绘画与篆刻。1924年,原石民北大毕业后,适逢冯玉祥将军发动北京政变,电请孙中山北上,清末最后一个皇帝溥仪被逐出宫,在原清廷文物急需整理的关键时刻,他与文博专家高寿田等随柯璜先生应聘参与了故宫大量文物的整理工作,同时也领略了诸多国宝的艺术精髓。

1927年6月2日,他的古文字学恩师,年仅50岁的王国维先生投颐和园昆明湖自尽,原石民悲痛万分。数月之后,遵老师生前所嘱,他移居天津,以鬻书画为生,同时受学于甲骨文开山鼻祖罗振玉门下,以甲骨文拓片和东方学会出版印行的《集殷墟文字楹联汇编》为范本。再度研习甲骨文字与书法;1932年夏,原石民先生应约赴大连协助罗振玉审阅即将出版的甲骨文稿;次年秋,又受罗振玉所托,赴上海拜见《甲骨文文字编》主编朱芳圃先生,并于商务印书馆阅其样本,1934年得朱先生寄赠全册,从此对甲骨文研习有了比较完整的资料,是年,开办书画私塾教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35年春,原石民于天津举办个人画展,期间一位日本军官欲出高价购买其长轴一帧,招其断然拒绝,可见先生高尚的民族气节与思想品格。

纵观原先生之大作,诗书画印皆能表达其性情、其风格、其意境、其韵味。

原石民先生的外公为清末秀才,通古文,精诗赋,善书法,喜收藏。原石民自幼接受外公的启蒙教育,6岁时便在外公的指导下识文写字,诗词的诵读可谓其幼年每日必修之课,小学中学均得名师传授,大学就读国文学,且得文科学长郭象升先生器重指教,北大深造又专攻古典文学,因此奠定了深厚的文学功底。在日常生活中,他每有感触便赋诗抒情,予以言表。1951年,当柯璜先生得知其受省府关照之喜讯致函慰藉,原先生遂复柯老诗云:“登堂我也预称觞,五十生辰吉日良。旧事当年犹记取,绿天先后小沧桑。”在原先生的画作中,他也常以诗文题款。晚年所作的一幅《孤松图》,即以七绝一首题咏:“木叶尽脱石气青,诗品想象徐祯卿。补天无术且观画,疑汝殒自长空星。”其字字句句表达了先生豪迈不羁的千里之志,人虽老矣而锐气不减当年。原先生一生集成《石民诗稿》三卷,1960年出版的柯璜先生的《绿天斋诗友赠诗录》一书中,梁漱溟、黄炎培、章士钊、李烈钧、董必武等近百位著名学者、诗人所赠的400余首诗作中,原石民先生的10首诗作在录,其一云:“草圣才书墨未磨,庭前负手漫吟哦。曾言一事超流辈,手迹流传万本多。”

原石民学书初由欧、颜起步,继习二王,用笔结构基础坚实。大学期间他对二张二爨(张芝、张昶、爨宝子、爨龙颜)深做研习,将二张所擅之章草的筋骨天姿、奇形离合,二爨的古朴厚茂、简古险劲,以及西晋索靖所书《月仪帖》、《出师颂》之旷达遒逸、遒密凝重之韵味一并融入自己的行草之中。

书法是中国最古老的艺术门类之一,原石民寓居京津十余年间,在攻读古典文学的同时,向罗振玉、王国维二位国学大师讨教古文字学,对甲骨文书法数年间日课不辍,为日后的书法创作拓宽了艺术语言,并进一步形成了其格调高雅、结体险峻、落笔随意的独特艺术风格,其作品于1954年参加了全国书展。

在诗书面印方面,原石民的绘画成就最高。就画而论,其一,首先得益于他坚实的书法功底;其二,得益于早年多位名师的悉心指教,特别是陈师曾先生的谆谆教诲。陈先生见原石民天赋优秀且勤奋好学,视其为得意门生,毫无保留地赐教于他,从绘画技法到理论探索,再到创作实践,反反复复的施教过程,使其受益匪浅。

陈师曾是吴昌硕的学生,1923年初秋,原石民陪其赴南京,经青溪入陈府,探望其继母俞太夫人病疾;同时又共同赴上海拜见吴昌硕先生,呈上原石民的书作、印稿,聆听指教,得吴老“写字、作画、治印均宁丑勿媚”之嘱咐,并终生落实于创作实践之中。原石民此行辗转浙皖两地,寻访诸位印友,所到之处,均做山水写生。1956年,陈师曾先生诞辰80周年,原石民特绘《南京名胜青溪》之作,追忆当年南京之行,怀念之情溢于言表。

绘画乃不易之事,原先生冥心造化,学而不厌的精神更为可贵。他对传统技法通过临摹历代名作深刻领会,又不断探索创新,以弥补文人画的一些不足。先生早年曾遨游诸多名山大川,后半生又踏遍故乡的山山水水,绘画题材多充满强烈的时代气息,努力表现现实生活。1939年春,国民党杨虎城部属五二九旅驻扎晋城高都镇,应其长官之嘱,原石民以平型关战役为题材,创作了《铁锁镇雄关》,以示保卫国土的坚强决心,极大地鼓舞了国民的士气。1946年,他的画作《江南十二景》参加了全国美展,同年还出版了《原石民画集》。

原石民先生50年代初以颂扬中苏友好所作的国画《双松捧日》,1958年以当地仙人山景色为背景所作的《太行山羊群》等,反映了他歌颂现实生活的创作理念和热情。原石民先生所生活的那个年代,环境和各种条件实在有限,但他创作情绪饱满,笔耕不辍,作画寸纸不遗,滴墨不费,对向他求书求画的人来者不拒。无论是政要或普通百姓,即便应以小幅之作,也认真构思,精心描绘,因此先生一生为社会留下了大量作品,其中仅部分小幅作品临终集成《石民画稿》就有40余册。

原石民制印早有“以甲骨文篆法为本,极饶古趣”之论。从他各个历史年代的代表作来看,也确系以此最拿手的篆法、刀法处治而成。1954年1月,原石民所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以纪念毛泽东此文发表10周年,以及数年之后陆续刻治的“解放”、“中苏友好”、“抗美援朝”等印作皆为此类。在日常生活中,每有可贺可叹之思绪,他便以印抒情,表达内心之感慨。1944年11月6日,吴昌硕诞辰100周年,他篆刻了“宁丑毋媚”之印,追忆20年前聆听吴老赐教之情景。随后他又刻了“梦里不知凉是雨,醒来微湿在荷花”,特又边跋:“此元人句也,余忆吴老有诗句云——盆荷已放书犹抱,醒后方知中酒眠,足与元人媲美也。”

1953年,抗金名将岳飞诞辰850周年,原石民先生刻“岳飞”名章,以颂岳将军之民族精神。

1958年5月,马克思诞辰140周年,原石民先生刻马克思肖像印。同年,无产阶级文学奠基人高尔基诞辰90周年,原石民先生刻其名旬“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以示纪念。

1961年,鲁迅先生诞辰80周年,原石民先生刻“孺子牛”发表纪念。次年6月,其篆刻作品参加《山西省首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受到特别关注与好评。

为追求艺术创新,他反复揣摩篆法,临仿彝鼎、汉印、瓦当及明清诸家篆法之精华,刀法皆取浙、皖两派以及吴昌硕制印冲切相济之长,同时也根据不同印文、印料以切为主而处治,以表达印文情趣。他自己的书画及藏书用印全为自治。一生集《石民印存》多册,现尚见一册存世,从中足可概括其后半生印风全貌。

66年的人生旅途,对一位颇有成就的学者、艺术家来讲,可以说是非常短暂的。解放前,特别是30年代起,连年战乱,原石民携妻儿老小由京(津)重返省城,于省教育学院执教仅两年,太原即沦陷,原石民先生携全家返回原籍晋城。在自身体弱多病的情况下,原先生坚持以力所能及的施教精力奉献社会,度过了10多年的艰苦岁月。

建国之后,原石民先生得到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关照,考虑到身体原因,政府明文指示就地供养,并提供了尽可能的休养条件。在这期间,他及时做了两件事情:其一,抢救保护了境内多处文物,特别是国家级文物——青莲寺唐代泥塑佛像、府城玉皇庙元代二十八宿塑像;其二,创建了晋城文史馆,集中收藏了大量的历代经典名著,并将家藏数量可观的典籍全部赠予馆藏。

原石民先生一生像齐白石老人一样,始终抱着“天道酬勤”的信条,生活上节衣缩食,艺术上精益求精,有印日:“石民典衣节食所有者。”其情其志感入致深。

2000年是原石民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之际,从他的作品征集情况来看,散佚民间的存世之作数量巨大,而且其中不乏精品。原先生谢世过早,生前又不事功名炒作,所以大多数作品尚不为世人所知。今年是先生逝世40周年,祝愿先生之艺术与人格风范永存。

2006年9月

(责编卢成)

猜你喜欢

甲骨文
我是安阳人,学点甲骨文
甲骨文文化展开展
人物大变身
当甲骨文变身为表情包……
甲骨文卖萌记
聪明的人
图说汉字
图说汉字
甲骨文敦促欧盟听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