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极》的宣传看图书营销
2006-12-23马瑞洁
马瑞洁
栏目主持鲍红
陈凯歌导演的《无极》全国公映,首映当天就赢得了2115万元的高票房,创下2005年所有中外影片的国内首映票房新高。尽管对《无极》的各方批评很多,但不可否认《无极》的宣传几乎达到了妇孺皆知的程度。《无极》宣传的成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最重要的,恐怕要数传媒的推波助澜了。
《无极》的宣传手段相当多样化,除了在央视数个频道轮番播放精美片花作为广告宣传以外,许久不曾接受电视采访的陈凯歌也频频出现在“面对面”、“东方时空”、“鲁豫有约”等顶级访谈节目中。和广告不同,这种访谈虽有“宣传”效果,但又属于正常的报道的范畴,我们且称之为“媒体免费宣传”。
以“凤凰卫视·鲁豫有约”对陈凯歌的采访为例。节目从陈凯歌的少年谈到他后来的插队,又谈到他与父亲的感情纠葛,谈到他的大学时代、电影梦想,谈到他的《黄土地》、《霸王别姬》等作品,谈到他和妻子在生活、事业上的合作,最后谈到他花三年心血最新推出的《无极》。整个节目内容丰富、感情真挚,完全符合鲁豫的一贯风格,节目中《无极》的内容也并不多。但客观上,观众对陈凯歌有了更多了解乃至好感,无可避免地对其最新力作产生了好奇心。节目最后,几乎所有现场观众都举手表示希望早日看到《无极》。
本期节目是否是媒体与陈凯歌的一次“合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样的报道具有新闻价值和社会价值,能够吸引受众一—这才是“免费媒体宣传”能够获得青睐的秘诀。
对于受众而言,他们会把这些宣传当作一期内容丰富的节目来看,虽然了解产品并不是他们收看的动机,却很有可能影响他们日后的购买行为——而这一切都是免费的。
目前,出版界对“免费媒体宣传”的认识还过于偏狭,大都局限于讲座、新闻发布会以及知名作者访谈这几种模式。实际上,“媒体免费宣传”完全可以有更广阔的思路,除了有关图书内容或者作者本人的讲座、报道外,也可以是更深层面与图书主题相关的文化论坛。
在这方面,美国资深图书宣传策划人乔迪·布兰科提供过一个很好的案例。她接手的一部浪漫小说,被同行认定为“很难获得免费宣传的机会”,因为作者知名度不够,且媒体从不把浪漫小说当作新闻看。乔迪发现作者数部小说的女主人公都有一个共性:她们在开头都是失去自我的牺牲者,而在结尾发展成了有能力的人。于是乔迪找到了一个切人口——“发展中的女性”。她和作者一道在全国展开有关的竞赛和讨论,分享女性的悲剧、成功和获得新生的故事。这一系列活动被当作体现美国当代妇女精神的重要议题,吸引了各地媒体的注意,获得了不少免费宣传。
卡耐基图书系列的宣传也是如此。开始,出版者把焦点集中在卡耐基身上,安排他在全美演讲,效果并不使人满意。后来策划者转变思路,把宣传重点放在“情商”与“人格重塑”上,很快吸引了各大媒体的注意与广大读者的共鸣,销售一举成功。
应当说,任何一本好书都有它的社会意义和思想意义,但它们并非都能被潜在读者感知并接受。解决的办法,是为图书寻找适当的符号表述,并通过恰当的方式将其传播给消费者。
图书市场凭借“免费媒体宣传”大获成功的个案,最近的《刘心武揭密<红楼梦>》以及此前的《正说清朝十二帝》即是如此。
可惜这种营销策略在我国出版界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很多有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的图书只能放在书店里等读者自己去发现。
对于出版者而言,谋求免费宣传不只是一种营销模式创新,它实际上是品牌意识、战略意识的体现。它要求出版社充分挖掘图书的市场潜能,从粗放经营向效益经营转变。尤其在编发一体化的背景下,它还包含了“引领读者”、“引领市场”的编辑策划思想。引入“获得媒体免费宣传”的营销思路,实际上是对选题策划提出了更高的创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