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和谐之道

2006-12-15本刊编辑部

企业文明 2006年11期
关键词:分配监督企业

本刊编辑部

企业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与构成要件。我国企业在总体和谐的大前提下,存在着诸多不和谐的因素与现象。主要表现为:发展模式落后、分配结构失衡、劳资矛盾凸显、治理结构失范、企业信用失信、心理健康堪忧,等等。产生这些不和谐,原因来自多个方面:既有企业领导政绩观失准、急功近利所致,也有企业发展目标设置不科学,造成多个目标相互冲突;既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合理,致使决策不科学、监督乏力、激励不充分、约束走形式,也有社会及企业利益分配机制失衡,导致效益与公平发生冲突时缺乏制衡手段,酿就矛盾,造成劳动关系日益紧张;既有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失信经营、唯利是图的原因,也有社会宏观调控不力、法制不健全、保障体制不完善所致;既有国内外多种意识形态的影响,也有宣传舆论导向不及时不广泛不深入不动人的结果。因此,要构建和谐企业任重道远,必须加大建设力度。

和谐企业必须大力发展经济。企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生产力的发展方式、发展水平,取决于企业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企业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更加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不断为企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

和谐企业必须改善劳动关系。建立科学合理的分配机制是和谐劳动关系的关键,在重点倾斜资本要素和智力资本分配的情况下,也合理考虑其他劳动者的利益分配,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尽量减少分配“剪刀差”。同时,企业要把扩大就业与再就业作为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重要目标,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

和谐企业必须完善民主保障制度。企业要进一步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深化厂务公开,依法保障广大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不断完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大力实施人本管理,充分发挥广大员工当家作主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和谐企业必须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企业要坚持依法治企与以德治企相结合,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爱国、爱企、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坚持不懈地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整个企业中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风尚,形成尊才重才、尊知重教、尊师爱徒、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良好人际关系。

和谐企业必须以和谐文化为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的同时,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体员工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成为推动企业和谐发展的强大思想力量。

和谐企业必须以党风、政风和谐为引导。企业要充分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企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要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维护企业的公平正义,促进企业的稳定和谐。要以保证廉洁从政为目标,加强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监督,把党内监督与党外各方面监督结合起来,形成监督合力,提高监督实效。

和谐企业必须保证人与自然相和谐。要不断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要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清洁生产,节约能源资源,依法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生产能力,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构建和谐企业是合潮流、顺民意、得人心的大事,广大企业只要持之以恒地长期抓下去,和谐之音就会遍响企业,和谐之果就会四处溢彩。

猜你喜欢

分配监督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应答器THR和TFFR分配及SIL等级探讨
遗产的分配
一种分配十分不均的财富
绩效考核分配的实践与思考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