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廷四阁与《四库全书》
2006-12-06于多珠张文军
于多珠 张文军
《四库全书》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官修丛书,是清乾隆皇帝诏谕编修的我国乃至世界最大的文化工程。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共收书3461种,总计79337卷,约97700万字。清乾隆以前的中国重要典籍,许多都收载其中。
内廷四阁为文渊阁、文源阁、文津阁、文溯阁,“渊”、“源”、“津”、“溯”等字,从水而立义,仿效范氏天一阁的“天一生水”而克火,以求阁书永存。乾隆在避暑山庄御制《文津阁记》里阐述了其中缘由。他说“辑《四库全书》分为三类,一刊刻,一抄录,一抵存书目。其刊刻者,以便于行世,用武英殿聚珍版刷印,但边幅颇小,爰依《永乐大典》之例,概行抄录正本,备天禄之储,都为四部。一以贮紫禁之文渊阁,一以贮盛京兴王之地,一以贮御园之文源阁,一以贮避暑山庄,则此文津阁之所以作也。”“盖渊即源也,有源必有流,支派于是乎分焉。欲从支派寻流以溯其源,必先在乎知其津。”①根据乾隆帝的谕旨,每座阁都专门设置官职,制定管理章程,指定专人负责,妥善保管收藏。乾隆帝在日理万机之余,也不时利用难得的闲暇时间,入阁阅览图书。宫中的文渊阁、圆明园的文源阁和避暑山庄的文津阁,都是乾隆帝经常光顾的地方。但好景不长,在近代以来的社会动荡和内忧外患中,内廷四阁及《四库全书》也饱经离乱之祸。文源阁存世最短,目前只有文渊、文津、文溯阁尚屹立人间。现以藏书先后分述如下:
文渊阁位于故宫东华门内文华殿后,在原明代圣济殿旧址上修建。清朝乾隆三十九年至四十一年(公元1774—1776年)建成,是皇家收藏《四库全书》之用。《四库全书》的编纂,于清高宗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提出,第二年二月正式建立四库全书馆;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底,第一部《四库全书》,即文渊阁本,正式修成,历时九年。文渊阁《四库全书》是七部书中最早完整的一部,后人评价“文渊阁本最早完成,校勘更精、字体也更工”。
文渊阁为三层楼房,仿宁波天一阁规制,楼上通为一间,楼下分为六间,取“天一生水,地六承之”,意在防火。文渊阁的园林布局,十分精致。阁前设长方形水池,周置石栏,以石拱桥与文华殿后殿联为一体,池中养殖鱼藻。大型叠石假山环列阁后,假山山路、山洞上下穿行,就连阁的左右门道阶梯也增加叠石艺术处理。
阁内的《四库全书》以浙江产上等开化纸缮写,共抄得36000册。书册封皮采用“经、史、子、集四部各依春、夏、秋、冬四色”的装潢办法,即用象征四季的颜色来标明书的类别:经书居群籍之首,尤如新春伊始,标以绿色;史部著述浩博,如火之炽,应用红色;子部采撷百家之学,如同秋收,着以浅色(蓝色);集部诗文荟萃,好似冬藏,适用深色(灰黑色)。以色分部,一目了然。装帧上为软绢包背装,束之绸带,并以楠木为匣,既精致美观,还能防潮防蛀。世界上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曾藏在这里,以非常考究的楠木书箱盛装,安置在书架上。
文渊阁《四库全书》自嘉庆以后,便长年沉睡宫中,处于无人过问的境地。辛亥革命后,清皇室迁出故宫,文渊阁《四库全书》暂归清室善后委员会接管,不久又正式交由故宫博物院图书馆保存。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华北局势紧张,为防止国宝遭到破坏,故宫博物院将文渊阁《四库全书》装箱运往上海。此后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文渊阁《四库全书》又辗转迁往重庆、南京等地,最终运至台湾,现珍藏在台湾故宫博物院。台湾商务印书馆于上世纪80年代曾影印出版文渊阁《四库全书》,后上海古籍出版社曾据此本在内地印行。
文溯阁位于辽宁沈阳故宫之西,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兴建,专为存放文溯阁本《四库全书》,另有《古今图书集成》亦存于阁内。文溯阁在北四阁中起建最晚,但文溯阁本《四库全书》却是第二部缮写完成的。文溯阁于乾隆四十七年五月完成主体工程,十一月到翌年八月《文溯阁四库全书》分五批由京师送至阁内,全书凡1144函,36313册。每年六月六曝书一次,每年四月由盛京工部供给樟脑66斤,野鸡尾掸子十把,短把鸡毛掸十把,隔年工部派人裱糊。
1914年,袁世凯利用故宫文华殿、武英殿设立古物陈列所,调盛京、热河两行宫所藏宝物进京。《文溯阁四库全书》及《古今图书集成》也被运去古物陈列所。1922年,溥仪小朝廷以经费困难,蓄谋把《文溯阁四库全书》盗售给日本人,售价120万。后经北京大学教授揭露,使此事告寝。1924年,张作霖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获胜,控制北京政府。这时,沈阳欲筹办图书馆,张学良等许多东北有识之士积极奔走,准备索回文溯阁《四库全书》。杨宇霆致电当时的教育总长章士钊先生,称文溯阁藏本为“奉省旧物,仍归奉省保存”,并言辞恳切。章士钊先生接电后即提出阁议,多方争取,终使文溯阁《四库全书》回沈之事落实,由当时的奉天省教育会会长冯子安查收押运回沈,1925年8月8日终于使此书重新运回奉天。“九一八”之后,东北国土沦陷,文溯阁《四库全书》与沈阳城一起落入日本人手中,后以伪满洲国国立图书馆之名代为封存。1945年“八一五”,此书为苏军接收。1948年当局一度想将此书运去北平,此事受到沈阳博物馆阎文儒等人阻拦,方未得行。
新中国成立,文溯阁《四库全书》真正回到了人民手中,历尽沧桑的《四库全书》当时存放在沈阳故宫地下书库。1950年10月,朝鲜战争爆发。在战火已烧到鸭绿江边的情势下,为了保护好《四库全书》,有关方面将它连同宋元珍善本图书,再一次运出沈阳。先是运到黑龙江省讷河县,存放在讷河城外一所被改造成小学校的关帝庙里。1952年夏,讷河水患,又不得不将《四库全书》迁运到北安。朝鲜停战后,1954年1月,文溯阁本《四库全书》第三次复运沈阳,存放在故宫文溯阁院内的新库房里。1966年10月,中苏关系紧张,出于战备考虑,此书从沈阳故宫文溯阁运抵甘肃。②为妥善保存这套《四库全书》,1966年,文化部决定,文溯阁本《四库全书》拨交甘肃图书馆收藏,从此,文溯阁本《四库全书》便成为甘肃省的镇省之宝。
文源阁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在圆明园内原有建筑四达亭的基础上略为增葺,于次年继文津阁之后告成,为七阁中建成的第二座。文源阁虽于乾隆四十年建成,但入贮《四库全书》则是在乾隆四十九年,文源阁本《四库全书》是第三部缮写完成的《四库全书》。
文源阁地处皇家园囿中,在一片金碧辉煌中卓然不群,更是独擅朴素之美。全阁外观古朴典雅,蕴含深意,内中遍藏宏富卷帙,宁静肃穆,堪称中国古代藏书楼的典范。阁南向而立,前方凿挖曲池。池中竖有一巨大太湖石,名“石玲峰”,高逾六米,玲珑剔透,环孔众多。正视之,则石如乌云翻卷;手叩之,音色如铜。乾隆皇帝在《御制玲峰歌》中说它“体大器博复玲珑,八十一穴过尤远”,即称赞它周身84个玲珑剔透的孔洞,数目超过了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那块拥有81个孔洞的“皇山石”。③阁东侧为御碑亭,碑上勒有御制《文源阁记》。文源阁落成后,乾隆皇帝每年驻跸圆明园,几乎都要来此修憩观书,吟咏题诗。
咸丰十年,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联军纵火焚毁了圆明园,文源阁及阁中3.6万册《四库全书》均付之一炬。英法联军攻占北京,他们在饱掠圆明园珍宝之后,举全园而火焚之,大火在这座举世闻名的“万园之园”中肆虐了三日,文源阁和其中的《四库全书》以及贮藏于味腴书屋中的一套《四库全书荟要》也在这场浩劫中化为灰烬。
文津阁承德避暑山庄的文津阁,于乾隆三十九年?穴1774年?雪秋动工,次年夏即率先告成。它是北四阁中最早动工兴建完成的藏书阁,不过它入藏《四库全书》的时间并不早,文津阁本是北方四阁本最后一部抄成的。乾隆四十九年春,第四部《四库全书》誊录完毕,于次年春天先后分四批运至。文津阁所藏的《四库全书》一直保存得很完整。辛亥革命后,1914年迁至北京,后藏于京师图书馆,该馆所临之街也因此而得名为“文津街”。
《四库全书》成书后,曾做过两次全面复查,而这两次复查的起因都是从文津阁本开始的。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五月,清高宗在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本贮藏地),于消闲时翻检此书,发现有讹误,于是下令全面复查。五十六年(1791年)七月,高宗在避暑山庄又发现已经复查的文津阁本中,扬雄《法言》卷一首篇竟有空白二行,大为生气,又再次下令全面复查。据《高宗实录》和四库纂修档案等文献记载,文津阁本曾经乾隆亲校并由纪昀亲自三校,错讹明显少于其他诸本。经战乱变故,文源、文汇和文宗三阁全部毁失,文澜阁本被焚大半。所余完整三阁中,也只有现存国家图书馆的文津阁本未受战乱影响,是七阁四库中仍原架、原函、原书一体存放保管的惟一一部。文津阁本计36304册,分装6144个书函,陈放排列在128个书架上。
文津阁本以善本贮存于图书馆,不对外开放,一般研究者无法借阅,因此长时期来对文津阁本,只能仰而慕之,不能阅而研之。20世纪前期,文津阁本就受到学者的重视。1920年,知名学者陈垣就曾亲自对文津阁本进行清查,统计全部收书3462种,列有103架,6144函,36277册,2291100页。陈垣先生还细阅文津阁本所收书的提要,发现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有不少差异,因此与几位学者共同撰写《影印四库全书提要缘起》一文,建议将文津阁本的提要汇集影印出来。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图书馆研究员杨讷先生提议并主持了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与文津阁《四库全书》原书核对录异的工作,核对从集部开始,后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遗(集部)》,共15册,200余万字。据该书统计,文渊阁本集部共收书1273种,其中与文津阁本有差异的有788种,而宋代诗文集,文渊阁本失收、可据文津阁补入的,有1160条,涉及118种书。后台湾研究宋史的学者黄宽重,曾据此《补遗》一书,撰写一文:《文津阁本宋代别集的价值及其相关问题》。黄氏仔细将《补遗》与影印文渊阁本核对,发现《补遗》也有疏忽,提出《补遗》所收的宋人诗文,实际上有些已收于文渊阁本,不过卷次不同,而为编者重复收录。但他认为《补遗》所辑的大部分,确是文渊阁本所缺的,因此以为:“文津阁本宋代文集的部分,保留了不少各书作者个人生平事迹及诗文的评论资料,对研究各文集的作者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讯;此外文中也保留许多对研究宋代史事有所助益的史料,显示文津阁本的史料价值。”④
2005年12月,一直为中外学者和广大读者“耳熟能详”却难得一见真容的文津阁本《四库全书》,在人民大会堂走出深宫重库与世人见面。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商务印书馆影印出版的文津阁本《四库全书》,使中华民族的这部文化精品能够泽及当代,惠及后世。
注 释:
①乾隆朝《御制文津阁记》,现存于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
②初国卿:《旷世风华文溯阁》,《南方周末》,2003年7月31日。
③刘 蔷:《文源阁遗址访古》,history.lib.tsinghua.edu.cn,2004年5月11日。
④傅璇琮:《文津阁<四库全书>的文献价值》,《中华读书报》2003年8月14日。
作者单位:河北省承德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