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反腐连环行
2006-11-24
孙路一只是张荣坤的行贿对象之一,根据相关部门通报的信息,张行贿目标有20多人。张荣坤俨然成为上海社保串案的关键人物。
9月28日,新华社发布消息,“中共上海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办公厅主任孙路一同志因涉嫌严重违纪,正在协助组织调查”。
今年53岁的孙路一是学者型官员。1997年,孙任上海行政学院副院长,由此青云直上:1998年1月起任上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上海市人事局局长,2004年2月任现职。
与孙路一相熟的政府人士介绍,孙“办事干练,相当低调”,因此当上海市一些官员得知孙落马的消息时,非常惊讶。
据相关部门通报的信息,孙路一落马缘由是“受贿”,向孙行贿的则是引爆上海社保案的“不法企业主”张荣坤。
孙路一只是张荣坤的行贿对象之一,根据相关部门通报的信息,张行贿目标有20多人。张荣坤俨然成为上海社保串案的关键人物。
张荣坤“两宗罪”
随着调查的不断深入,“贷款富豪”张荣坤的面目日益清晰。
在通报上海官员案件时,有关部门提到张荣坤涉嫌两宗罪名,一为诈骗,一为行贿。
目前尚未获悉张荣坤诈骗罪名的缘由,但早在一个月前,《21世纪经济报导》报即从熟悉本案人士处获得消息,张当年发行企业债时涉嫌欺诈。
张荣坤旗下福禧投资的公开财务资料中,均没有提及张共有36.5亿社保资金贷款(至案发之前归还2亿),而且所谓沸点投资向福禧投资注入的34.5亿资金,其实来自社保资金。
尽管张荣坤实际上负债累累,但还是在隐瞒上述事实后发行了10亿元短期融资券,成为首家发行企业债的民企。现时这批债券已被评级机构降为最低级别“C”级。
至于张荣坤行贿,已牵出包括祝均一、秦裕、孙路一等一众官员。
事实上,张在上海的第一次收购,即收购上海路桥时已为4年后的惊世大案埋下祸根。
据相关部门通报的情况,当年张荣坤因自己缺乏收购资金,曾向市领导写信求助。此后,市相关领导许以社保资金,而执行者秦裕、祝均一也因此获得“好处”。
祝均一涉嫌受贿已被广为报道,而秦裕的胃口与之相比更不逊色。
据称,秦裕拥有5套住房,计936平米,与他的工资收入不对称。此外,除住房问题外,秦裕还涉嫌收受其他贿赂。
除违规使用社保资金外,张荣坤收购上海路桥的价格与程序都不正常。
上海技术产权交易所于2002年12月12日出具的《产权转让交割单》显示,上海路桥99.35%股权总资产为37亿元。有关部门通报,某领导曾干涉转让价格,将价格压至32亿,并且要求有关部门在一周内办妥手续。
2002年4月30日,该项收购被上海市政府通过。张荣坤于2002年年末写给有关方面的情况说明中还提到,2002年3月26日签约仪式,当时市委主要领导亲自出席。
上海电气案升级
张荣坤因社保资金和公路收购贿倒一众官员之余,又牵出了上海电气集团。
2004年3月份,上海电气集团多元化改制,引进了5名战略投资者。除了上海本地的申能和宝钢外,还有3名是民营企业。
其中斩获最多者正是张荣坤的福禧投资,以10亿元获得电气集团8.15%股份,在上市后这部分股份升值至27亿元。
由于这笔包赚不赔的交易轻易落入张荣坤之手,市场多猜测其间不乏经办人个人的利益输送。
作为上海社保串案的一个分支,上海电气董事长王成明一案并没有得到最多的关注,但有消息表明此案已于最近已升级。
9月27日,也就是孙路一被抓当日,有相关人士与本报记者取得联系并声称,电气集团另一家民营股东明园集团也遭受调查,有关部门于当日前往该公司查账。
据该消息人士介绍,明园集团董事长已有半个多月不见踪影,似乎早有预感。
明园集团董事长李松坚,2004年即被列入福布斯富豪榜,身价为0.85亿美元,位居185位,公司主业为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投资。
明园集团是最后一位参股上海电气的公司。该公司于2004年2月23日注资9200万元,临时成立了“汕头明光投资有限公司”,专门用于对上海电气的股权投资。
消息人士透露,明园集团在入股电气集团之前,对入股价格似乎就已心中有底,而王成明也曾前往该公司考察。
明园集团的主业是房地产,与电气集团的主业没有太多关联,但最终却和张荣坤一样,成功参股。在上市后这笔股份同样获得不菲增值。
早前明园集团相关高层曾向本报解释,明园集团在汕头时主要是做工业。但本报从明园集团的工商资料中看到,明园集团1994年到上海之前,在汕头以乡镇企业起家,主要做跟房地产相关的建筑材料、装潢材料等,并无名气。
此外,2001年,明园集团从上海电气集团拿到了第一块地,该地块是上海电气集团下属的上海造纸机械总厂用地—当时造纸机械厂破产,这块土地通过法院的拍卖程序进入市场,并成为后来的“明园森林都市”项目—李松坚夫妇凭此奠定了在上海房地产界的一席之地。
新黄浦案情明朗
根据相关部门通报的信息,新黄浦集团董事长、总裁吴明烈也陷入社保资金案。
吴明烈在2005年左右,以新黄浦的名义,从上海社保获得贷款,但该笔资金却立即被转给华闻投资公司,该公司正是利用该笔资金完成了对新黄浦集团75%股权和上市公司新黄浦18.18%的收购。
有资料显示,当时这笔社保资金共有10亿元之巨。
为了获得这笔资金,帮助该公司完成新黄浦集团的收购,这其间又夹杂着腐败行为。
在此之前,新黄浦集团的改制也不乏疑点。根据新黄浦集团提供给上海市工商局的财务报告,2003年底,其净资产为22.1亿元;2004年底净资产为19.37亿元。但在改制转让时,即2004年9月30日,新黄浦集团净资产评估值却仅为12.4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