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敏周殒命新新公司

2006-11-21

世纪 2006年2期
关键词:李敏澳洲

陈 绛

上世纪初,上海南京路西藏路以东耸立起几座宏伟的商厦。1917、1918年先施公司(店址为今上海时装公司)和永安公司(店址为今永安百货)先后建成并正式营业。1926年新新公司(店址为今上海第一食品商店)揭幕开业,和先施、永安鼎足而立。三家公司都是由广东香山(今属中山市)的澳大利亚华侨投资兴建。10年之后,即1936年,另一家也是由侨居澳洲的华侨创办的大新公司(店址为今上海中百一店)开张。这四家综合性的大型百货商店以上海“四大公司”合称,蜚声中外,它们吸取了西方近代先进的营销运作方式,引领了当时中国商业的新潮流,“四大公司”所在南京路地段成了上海最繁华的商业中心。

司阍泄怨殃及店东

1934年2月1日傍晚,上海南京路贵州路口新新公司三楼新新旅社327号房间传出了两声枪响,枪弹击中的不是别人,而是公司创办人、刚升任总经理不久的李敏周。他平日工作之余常在这房间休息。那天他正脱下外套,准备解衣入浴。一名身材魁梧的男子不容分说拔出左轮手枪,对准他射击。一枪击中他左胸,子弹贯穿后背,一枪打中腰部,弹未穿出。李敏周身受重伤,忍痛挪步门外,边呼救边踉跄退入305号房间。侍役见状急忙叫救护车将他送到附近仁济医院救治,终因击中要害,到7时45分便气绝身亡,时年54岁,正是他开始创办新新公司第十个年头。临终前,他对随车护送的亲属说:“我一生为人谨慎,凡事俱留余地,从未作过任何亏心的事对不起好友亲朋,何以今日竟遭人杀害,有如此悲惨的结果,莫非我命生来如此。”他没有预料到竟会在自己呕心沥血创办的企业遭此横祸。

凶手当场携枪逃逸。经老闸巡捕房巡捕将照看327号房间的茶房带回捕房讯问,得知凶手是公司总司阍(司阍捕头目)周占元。中西探捕四出踩缉,终于在当晚11时左右在北京路国华银行将周捕获。原来周行凶后,逃到国华银行,想向该行他熟识的一个司阍告贷盘费,以便逃往东北。此人密报捕房,周遂被拿获。

第二天上午巡捕房将周占元解送第一特区地方法院。周在法院为自己辩解,供称:他是天津人,新新前总经理刘锡基在先施公司时,他由刘从北方雇来,在先施服役七年。后来刘脱离先施,创办新新,他随刘到新新,并且东挪西借500元,认购新新股份,但是所得红利远不够抵还所借债款的利息,平日一家全靠担任新新总司阍的月饷28元度日。出事前一天下午,李敏周叫他到办公室,宣布将他辞歇,理由是因为他年老。他请求如果年老不能胜任总司阍,可改派其他工作。李不肯答应,迳自往三楼新新旅社去。他跟着去旅社,到327号房间,再三跪求。李不理踩,背转身去。这时他气忿填膺,便拔枪向李射杀。

不过据当时在327号房间服侍李敏周的茶房关益章在法庭作证说,他正在房内洗浴间为李预备浴缸放水,周占元突然推门闯入向李开枪。他立刻向楼下帐房报告,回到房间时,周已逃逸。李敏周的长子李承基后来追述经过:新新公司规定,凡员工犯大过三次,即行开革。升降调动等日常事务,不必总经理亲自处理。周占元性格暴躁,嗜酒成性,曾因值班时间酩酊大醉,被记过两次大过,这次故态复萌,一犯再犯,主管人肖少斌照章办事,报告人事部将他开除。人事部批准后,肖向他宣布开除决定。周听后狂怒咆哮,肖推说“这是老板关照,我只好照办”。周信以为真,便迁怒于李敏周,终于酿成这桩血案。

新新大老板被杀,立即成为轰动上海滩的一个大新闻,《申报》、《新闻报》等许多报刊都在第二天作了及时报道。外地一些报纸如南京《中央日报》也刊登了这则重要新闻。

周占元以预谋杀人罪被提起公诉,新新公司延请沪上著名律师陈霆锐出庭。2月19日由上海第一特区法院讯供终结,判处周占元无期徒刑,没收手枪一支。庭审结束时,出现了一个插曲。周占元的妻子率领两个孩子跪在庭上诉称,周占元有一笔应得的奖金,向新新屡次索取,没有结果。法庭认为新新应付之款,理当给付。但新新公司致函各报声明,周的薪金早已具领,这笔花红奖金并非公司所有,而是全体受职股东的公积金,年终分奖给“尽忠公务”的职工。全体股东签名“誓死不能将奖金发给此等穷凶极恶之杀人凶犯”。

李敏周死后,遗体舁赴万国殡仪馆盛殓,不久卜葬于闸北联义山庄。新新公司董事会在惨案后第二天召集紧急会议,决定李敏周二兄的次子李泽(字若陶)由原任副经理升为总经理。李敏周的长子李承基当时只有18岁,尚在学校肄业。1940年他从上海圣约翰大学经济系一毕业,就接任总经理,一直到1949年。

胼胝手足奋斗异邦

李敏周创办新新公司,是他个人在海外努力奋斗的结果,也是他眷恋故土、热爱祖国的行动表现。

李敏周,名德树,英文名Charles M.J.Lee,1881年9月出生于广东香山县石岐镇一户农家。幼时家贫失学,不识之无。当年香山县飘洋过海去澳洲谋生的人很多,李敏周18岁怀着出人头地的抱负,也随乡亲梁坤和去了澳洲。

梁坤和是近代中国早期一个“契约华工”,他于1849年16岁时被当作“猪仔”卖到澳洲,在一个英国移民的农场劳作三年。契约期满,他清偿了来澳的欠债,正逢上澳洲发现新金矿,人们被纷纷卷入了淘金潮。他约三个同船的猪仔劳工历经险阻,来到维多利亚州本迪戈(Bendigo)挖泥淘金。以后北上昆士兰州汤斯维尔(Townsville),向一个农场主租赁土地,开荒垦殖。当时正值澳洲政府实行“白澳政策”,掀起排华运动,许多华人采金失败,生计无着,无处容身,前来投靠梁坤和的人,一时多达一百多人。梁坤和出于乡梓情谊,收留他们,共同劳作,种植玉米、土豆等,获利丰厚。1857年梁坤和第一次返乡,住了半年便回澳洲,准备将澳洲业务结束后回国安居。但是农场同乡恳求他打消回国念头,他于是扩展了农场经营范围,种植香蕉等果蔬,并且向澳洲南部沿海大城市拓展市场。——“四大公司”创办人中,如先施的马应彪、永安的郭乐、郭泉兄弟也都是在澳洲经营香蕉果业而致富起家的。

1898年梁坤和再次回到石岐故里,后来李敏周跟随他去澳洲,在梁的昆士兰州东北部小镇艾尔(Ayr)农场劳作。李勤奋努力,很快熟悉了农场事务,受到梁的赏识。1905年梁将自己的独生女梁绮文嫁给李敏周,他成为梁家东床快婿,从此更加兢兢业业,辅助丈人管理农场,前后整整十年,并且在密勒牧师的培育下,受洗为基督徒。1899年3月20日梁绮文用英文写的一则日记记下她与李敏周初次见面的印象(这时她才16岁):“我很识趣地伸出手来,向他笑一笑,表示欢迎。那小伙子倒被我那突然而来的动作呆住了,怔愕地不知如何是好。”还是梁坤和在旁指点说:“这是西方习惯,握手是社交的礼节。”“那小伙子确是聪明,话头晓尾,立即有了反应。他的手掌热力充沛,坚壮而安稳,可能由于内心的激动,有点不自然,大概是第一次和女孩子接触的缘故。”“想不到这位小伙子很健谈,谈笑风生,又知趣,只因他家境贫穷,幼年失学,所以知识落后,见闻不广,我真的有点为他抱屈和惋惜。不过,他仍然给我良好的印象。”(引用李承基译文)李敏周在梁绮文的鼓励下,剪去了辫子。

1908年,梁坤和病逝。也是出于梁绮文的鼓励,李敏周弃农从商,在汤斯维尔购置一座两层的楼房,楼下开店,楼上居家。商店以夫妻两人的名字作店名:Charles and Evans Pty. Ltd.,最初以经营伙食和茶叶、糖、姜等杂货为主,供应当地华人。商店店面不断扩充,三年后四家铺店连接起来,合并为一家商场,陈列华洋货品,俨然是一家小型的百货公司。商店后来从经营杂货扩展到兼营进出口贸易。这一经历,为李敏周日后到上海市场发展积累了经验。他特别感受到十里洋场消费群体对舶来品的强烈需求,这加强了他日后选中上海创设公司的决心。

李敏周在澳洲事业成功的一个因素是投资地产。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澳大利亚以英联邦的关系参加大战,国内工商业顿受影响,一时地价狂跌。李敏周和好友麦忽臣(Edward Mcpherson)律师看准良机,两人合作以低价购进大量土地。不久,战局稍定,澳洲政府推行复兴经济方案,放宽贷款,以鼓励工商业,调整税收,以刺激消费,市面很快恢复繁荣。随之地价又猛涨,两人大获厚利。李敏周个人在地产投资中究竟获利多少,他自己讳莫如深。据说后来创办新新公司招股时,他将这项厚利全部投入,作为新新的股金。

鉴于澳洲当局推行“白澳政策”,华人常受钳制,李敏周不想久居异乡,打算回国另图发展。1915年他们夫妇两人买棹返乡。不幸的是夫人梁绮文在香山故乡染疴不治。不久李敏周在族人撮合下,续弦高慧洲。高氏也是华侨世家,父亲高建勋早年到过南美洲,舅父黄焕南年轻时到过悉尼,后来和马应彪在香港合作创立先施公司。上海先施公司设立时,被任命为总监督。李敏周与高氏婚后于1917年只身返回昆士兰,将妻子留在国内(此时她已生下第一个孩子李承基),他决定将澳洲的全部业务结束,回国作长期投资。

创业沪滨日新又新

1922年冬天香山石岐的乡亲热情欢迎李敏周回乡欢度春节。一过元宵节,李敏周夫妇携带才七岁的儿子李承基从香港举家北上,乘“广大号”海轮直达上海,同行的还有夫人高慧洲的父母和侍从。他准备此后在上海定居创业。原来黄焕南五年前受任上海先施公司监督时,曾驰电邀请李敏周合作。在此之前,李敏周路过香港,也曾与先施创办人马应彪接触,对于在上海设立公司双方已有默契。但是这时已事隔多年,黄焕南向他表示歉意,因为先施公司方面目前无法安置,建议不如另起炉灶,创立一家百货公司,并告诉他上海先施有些领导人,包括经理刘锡基,对上海和香港公司之间利润分享和权力支配方面不满,正在酝酿脱离先施,另立新公司,只是缺乏足够的资金。刘锡基是李敏周同乡同里,两人是幼年伙伴,也曾去过澳洲谋生,彼此早已认识。刘锡基向李敏周表示:创立一家百货公司,资本必须筹足银元300万元。当时有投资意向的,一是“省港集团”,以香港的广东银行和东亚银行为后盾;一是旅沪粤商集团,以英商祥茂洋行买办陈炳谦和华商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简照南为代表。他估计这两方面投资只能达到150万元,还差一半。李敏周盘算一下,以自已的财力加上澳洲友好的赞助,筹足所缺的半数不成问题。他对刘锡基说:“你也是从澳洲回来的,先施和永安的资金都是从澳洲筹集的,我们何不向澳洲想办法呢?”他还说:“先施和永安历年业绩进步,分红派利相当优厚,无形中增强了回国投资的信心,加上自己密切的人际关系,我自信有八成以上的把握。”1923年5月,李敏周专程回澳洲,向亲友劝募。他以“新新是以推销中华国货为宗旨”相号召,得到爱国华侨的热烈赞同,华侨认股踊跃,使澳洲集资竟占公司资本总额一半以上。1926年新新开业时,资本总额共达320万元,每股20元,超过原来定额20万元,对外号称400万元。李敏周升任总经理后,为了扩充业务,又以续招优先股的办法,招募32万元,每股仍为20元。新新资本共计352万元,分作176000股。

新新公司在完成招资后,向中国政府登记注册。四大公司中,先施和大新向英国政府登记注册,永安向美国政府登记注册。太平洋战争后,日军进入租界,这三家公司都被日本占领当局作为英美敌产对待,只有新新没有波及,它在抗战胜利后还曾一度因此被误认作敌伪产业,其实它是四大公司中唯一向中国政府登记注册的企业。

除了招募资本,新新筹建中另一件大事是店址选择。外滩一带洋行林立,南京路近外滩一段这时已有著名的洋商百货公司惠罗公司和福利公司。先施公司筹建伊始,有人建议选址外滩,可以叨光洋人,而香港先施主持人认为外滩洋人气焰嚣张,予以否定,反映出华侨爱国和民族自尊的精神。南京路从抛球场(今河南中路)到石路(今福建中路)也已有不少著名的华人商店,如老九章绸缎庄、老凤祥银楼等,后来者已无插足之地。但日升楼(地名,以有著名茶楼日升楼而得名)、亦即南京路浙江路口是上海南北交通要道,本地过路行人和外地旅客多,具有设立大型商场的有利条件。先施和永安已经先后在这一段南北两侧建立宏伟的商厦。新新公司步其后尘,选择在南京路上左近广西路、右接贵州路、后通天津路的地段设店。这处地产为犹太富商哈同所有,哈同只允租赁,不肯出售,而且提出比出租永安公司更为苛刻的出租条件。比如,租金每年卑万元(永安为5万元);新建大楼不得低于七层,建筑费不得低于150万元(永安为六层);租期20年(永安为30年);租约期满,地面建筑物无条件归哈同所有,新新公司有优先租赁权。几经磋商,哈同毫不让步。最后还是李敏周通过他在澳洲的旧识、时在上海英国领事馆工作的大卫·汤臣斡旋,条件才略有改善,例如将建筑费改为不得低于120万元,将租期改为25年,等等,但是依然受到哈同的严重盘剥。

由于地价飞涨,新新公司建筑只得向高空发展,建成七层大楼。筹备期间,它即向上海各洋行采办各种进口高档消费品,并且派员到全国各地收购土特产和手工艺品。它吸取先施和永安的经验,在底楼铺面销售日用小商品,设罐头、烟酒、文具、化妆品等十个部;二楼设绸缎、匹头、时装、鞋帽等六部;三楼设钟表、照相器材等十二部。此外还设有酒楼、茶室、旅社、剧场、美发厅和弹子房,七楼则为屋顶花园(新新游乐场,又名万象厅,供应西菜,聘请法国厨师主理)。公司集购物和娱乐为一体。同时还有一个以玻璃隔离的播音室,可以从外面看到播音员播音,无线电播音在当时还很新奇,它吸引了许多顾客驻足观看。

新公司取名“上海新新百货公司(The Sun Sun Co.Ltd.)”。“新新”一词出自《礼记·大学》:“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李敏周的儿子、后来出任新新公司总经理的李承基解释说:“如果用白话文来解释,可以理解为:‘我们的事业随着新时代而进展,日日都有新的改善,日日都有更新的成就。先人们命名取义,充满现代性的意念和革新的追求,洋溢着欣欣向荣的朝气。”

经过三年左右筹备,新建大厦全部落成。1926年1月23日新新公司正式开幕。这一天悬旗结彩,宾客盈门。上午9时举行开幕典礼,由曾任北洋政府国务总理的香山同乡唐绍仪主持,每位来宾获赠国产龙门牌上等香烟一包和开幕特刊一份。因参观的人过多,店内到处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公司不得不从11时起每隔10分钟开门一次,并且张贴布告,表示“来宾拥护,招待不周,停止参观,各界见谅”。

第二天是星期日,新新公司休息。——当时华人公司实行星期日停休制,只有新新公司一家。25日是正式营业的第一天,营业额就高达十几万元。许多商品新款入时,定价低廉,有不少是上海过去从未见过的。特别是匹头部、绸缎部销售旺盛,进口骆驼绒、粗呢、花布、巴黎缎和蜜蜂牌绒线最受欢迎。音乐部出售各种唱机和唱片,开业最初两天销售额都在千元以上。钟表部出售瑞士表,不但价格打八五折,而且开具保单,在限期内免费修理,装配玻璃表面和发条,也概不收费。开业后一连几天,公司门前自朝至夕,车水马龙,盛况不衰,成为南京路上一大景观。

新新公司成立后,有省港财团支持的广东银行总经理李煜棠担任总理(总经理),省港财团派来的人也多居高位;李敏周的好友、公司的发起人刘锡基担任经理,李敏周只得到“商场监察”的职位。有人对他屈居虚位忿忿不平,他坦然不作计较。有的晚辈提议向董事会抗议,讨个公道。他连忙制止,说:“你们不要胡闹,千万不要胡闹;”“现在不能这样做,此非其地,更非其时。”因为他考虑到自己初到上海,没有众多的人脉关系支持呼应,也没有更多的财力,足以改变公司的现状。他不愿为了一己的名利,开启内部争端,影响企业的前途。1928年公司改组,省港集团人员纷纷自动辞职,省港集团对公司的经济资助也随之断绝。刘锡基升任总经理,李敏周升为经理。在公司一度停业后重新开业前一天,全部库存现金只有120.8元,李敏周慷慨地取出一张汇丰银行2万元支票交给司库,作为私人暂借款,以济眉急。此后他和刘锡基亲密合作,开始了他在新新事业的新阶段。刘锡基病逝后、他由公司董事会选举为总经理。《申报》在报道他被杀害的新闻中,以惋惜的笔吻称赞他:“为人极干练,颇有办事精神。”

时光流逝。1977年3月,笔者应邀参加澳洲布里斯本昆士兰大学亚洲商业史中心举办的“上海商业:过去与现状”国际研讨会,晤见李敏周哲嗣、笔者圣约翰大学的校友李承基学长。李在会上就他经营新新公司作了历史的回顾,引起了与会者的浓厚兴趣。会后笔者曾同昆大商业史中心主任黎志刚博士造访悉尼车士活(Chatswood)高级住宅区李的寓所,黎博士后来还对李作了多次长时间深入的访谈,整理成《李承基先生访问记录》,列入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历史丛书》出版。笔者有幸被邀充任这部书稿的校阅,得有先读为快的机缘。离澳返国前,又承李惠赠他刚在香港出版、有梁羽生作序的新著《第二故乡》。这篇拙文只是撮述两书大要,益以所闻,以飨读者。

(作者为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猜你喜欢

李敏澳洲
Special Homework 特殊的家庭作业
动物“萌主”在澳洲
Translation Style of Fu Lei’s
张碧晨 演绎新一代GIRL POWER
COCO薇×摩登天空带你玩转
陈乔恩她不是女王
澳洲的艺术空间
A Glance at Woolworths and Coles
沙漠化,你还能hold得住吗?
小幽默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