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圆梦
2006-10-18曹冰
曹 冰
2006年8月中旬,刚刚毕业于四川大学、被分配到铁道部工作的辽西农村籍青年冀荣华,顾不上回家报喜,就急匆匆赶到第二炮兵某通信团一连,同曾经认识的、还有未曾谋面的“兵阿姨”们分享他积攒了十年的感受……
冀荣华出生在辽西建昌县一个贫困村。他3岁能背诗,11岁夺得了辽宁省少年组数学竞赛桂冠,是乡邻一致看好的“状元”,更承载着一家人的希望。然而,家境困难,母亲常年患病,父亲又不幸病逝。家里的顶梁柱没有了,冀荣华只好扛起养家的责任,辍学走上田间地头。
1996年秋,二炮某通信团一连指导员黄秀兰在共青团省委“希望工程”办公室,得知了冀荣华一家的不幸遭遇。她为冀荣华而感到惋惜,回到连队专门就冀荣华的实际情况召开了连务会。全连决定与冀荣华结成助学对子,帮助他实现求学梦。几天后,黄秀兰指导员揣着全连官兵省下的350元生活费,辗转几百里,将第一笔凝聚着全连官兵爱心的学费送到冀荣华的手上。那一刻,一家人激动地抱头痛哭。刚刚辍学的冀荣华又重新走进了课堂。
此后的日子,老兵复员了,新兵入伍了,连队换了5届党支部,但官兵始终不忘那份与贫困学子冀荣华的“圆梦之约”。为了使冀荣华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全连官兵一面资助他完成学业,还一面帮他家里还清了欠下的债务。战士崔玉波和张娜还给冀荣华定期寄去新书包、毛衣毛裤,并细心地在邮件中捎带上鼓励和祝福。许多战士退伍后,仍惦记着冀荣华,通过多种方式不断地给他鼓励和支持。
冬去春来,冀荣华在“兵阿姨”们的关爱中,顺利念完了初中课程,并顺利考上市重点高中。从封闭的山村来到城市,冀荣华在生活、学习、观念、身体等方面的变化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茫然。在冀荣华的回忆中,高中时光最是刻骨铭心。他的学费和生活费基本都是“兵阿姨”们捐赠的。他也曾想过学习之余去帮人家打短工,但繁重的学习任务常常使他根本没有空闲的时间。冀荣华觉得只有取得优异的成绩并考上大学,才对得起关爱他的那些“兵阿姨”。
然而,冀荣华第一次高考落榜了。看着成绩单,想着家人和“兵阿姨”们的期望,他死的念头都有了。正在冀荣华人生灰暗的日子里,时刻牵挂他的“兵阿姨”们把他接到了连队。全连官兵组织了一场“荣华回家”的特殊晚会,共同签名为他制作了一个精美的相册,并陪他过了一个愉快的生日。随后,还带他参观连史馆,组织他体验军旅生活……短短一个星期,冀荣华抛开了所有的压力和烦恼,找到了自信和勇气。他说,那一个星期是他人生中最快乐、最充实的时光。回到学校后,他重新拾起了课本,全身心地投入到复读中,终于在次年的补考中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四川大学。
当拿到录取通知书时,冀荣华激动地直奔那个与他生命中紧紧相连的军营,他要让“兵阿姨”们和他共同分享这沉甸甸的幸福、喜悦。
尝尽了苦难,又品味了爱心的冀荣华,懂得了珍惜,也学会了感恩。他在完成大学学业的同时,还通过各种方式尽力回报社会和军营。在学校,他主动担任起无偿报纸派发员。大二那年,他加入了以“完善自我,服务他人”为宗旨的学校青年志愿者组织,并担任队长。同年加入四川大学志愿者协会,担任项目管理部副部长。他经常出入福利院,为孤寡老人筹集善款。2005年,成都市开展大型义务献血活动。冀荣华带领青年志愿者进行宣传,并组织了5000余人自愿无偿献血。大学四年,冀荣华没有让关心帮助他的“兵阿姨”们失望,以行动和成绩践行了自己的誓言,连续两年获得四川大学二等奖学金,先后被学校评为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社会实践先进个人、优秀青年志愿者等。2005年4月,他还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每一次付出,冀荣华觉得都是收获,每一份收获,都让他想起那个魂牵梦萦的军营。他经常通过书信或电话的方式,帮助“兵阿姨”们解答计算机方面的疑惑,成为连队战士自学成才的“小顾问”。他还帮助3名想考学的战士辅导文化功课,提供教材。每年放暑假,他都要到连队待一个星期,和战士们一起打扫卫生,一起下菜地,一起帮厨。他说,连队是他生命中无法割合的“家”。
2006年7月,冀荣华大学毕业了,并顺利被铁道部录用。当拿到“上岗证”时,他像当初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一样,立即来到连队向“兵阿姨”们报喜。
十年圆一梦。当冀荣华再次回到连队,看到连队打着“荣华,欢迎回家”的标语和官兵夹道迎接时,那积攒了十年之久的感情奔涌而出。他拉住“兵阿姨”的手激动地说,自己是不幸的,但又是幸运的,他庆幸自己生长在这个温暖如春的社会,遇到了可爱又可敬的女兵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