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公共服务的阳光普照农村大地
2006-10-03林永健
□林永健(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胡锦涛总书记考察福建,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内容就是如何为农民提供最基本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满足农民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长期以来,在工农差别、城乡分治的“二元体制”之下,政府将有限财力的大部分投向城市,造成了城乡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不断拉大,农民承受的税外负担越来越重。城乡差距的扩大,集中体现在公共产品供给和公共服务上存在着的不公平,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已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迫切要求享受真正的“国民待遇”,对医疗保健、文化体育、交通通讯、教育及公共安全等方面的公共服务的需求更加强烈。但是,目前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农民行路难、通讯难、就医难、上学难、用电饮水难等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我们要不断扩大农村公共服务,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近年来,我省重视农村的发展与建设,在扩大农村公共服务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尤其是去年一年成效更为明显。我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年万里”农村路网工程建成6500公里;水利“六千”工程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03%;实施土地整理19?郾49万亩,新造耕地2?郾5万亩。农村社会事业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实行农村低保家庭子女和“三类”残疾学生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制度,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完成年度目标的122%;加强培训指导,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0万人;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顺利开展,每个村至少有1个卫生所的目标基本实现;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步伐加快,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和动植物检疫体系初步建成,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健全;新一轮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基本完成,农村基层文化设施继续改善;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全面实施,对农村农技员、乡村医生、计划生育协管员实施政府津贴。
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矛盾的长期积累,我省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仍然不足,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予以强化。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整合各类财政性涉农资金,大幅度增加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一要集中力量推进标准化农田、江海堤防、大中型水利设施除险加固、中心渔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二要重视村级公路建设。我省对村级公路建设的补助与实际经费开支有差距,缺口部份要乡镇、村干部到处化缘,修的路质量还没保证。不如将补助政策收回,由财政部门统一拨付资金,由交通部门统一负责修建更好。三要重视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我省已经全面实现行政村通电话,但农村网络建设还很滞后。目前,城乡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差距较大,农村电脑普及率较低。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民素质,开拓农产品市场,迫切需要有更多的农民掌握电脑网络运用能力。农村信息化网络工程建设需要抓紧,并纳入福建数字化建设工作范围。应建立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专项资金,由财政出资和社会捐资,发展乡镇、村网络事业,对乡镇、村购买电脑予以补贴,对困难乡镇和行政村免费赠送电脑。应出台税收等相关政策,鼓励电信、网络营运商投资建设局域网等上网平台;鼓励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农村设立网吧;对家庭上网的农户予以补贴。要开办培训班,免费培训农户骨干上网技术,通过他们带动更多的农户上网。
——夯实农村教育基础。从2006年春季学期开始,福建省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比中央规定的2007年的时限提前了一年。免除学杂费的对象为市区、县城城区以外的所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公办的中小学学生,其中包括在农村接受义务教育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总人数将超过340万人。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解决农村读不起书的问题,但整个农村教育的发展还有许多实事要办。要加大对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实施校舍升级改造工程,新建符合建设部、教育部学校建设标准和规范的农村学校校舍。有条件的地方要集中办学。要加强农村中小学实验室和功能教室建设,投入资金建设农村教育所需要的物理、化学、生物、外语语音实验室。要实施师资水平提升工程,分期分批培训农村中小学骨干校长和骨干教师,同时还要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待遇。
——促进农业科技发展。科技创新往往比发放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政策,给农民带来的效益更为可观。要大力倡导农业科技创新,不断总结“科教兴农”的经验,研发出有利于农民增收的在全国有影响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全省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科技特派员制度是我省南平市的首创,是科技与农业结合的有效形式。要继续做好科技特派员这篇文章,争取全省所有乡镇都入驻科技特派员,通过他们将科技导入农村。选派工作要按照“突出重点,省市县共同选派,市县为主以及双向选择”的原则进行,形成省、市、县(市、区)联动派遣机制,建立较为完善的科技特派员服务农村基层的组织网络体系。要鼓励、支持科技特派员与农民或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通过资金入股、技术入股、技术承包、技术服务捆绑流通服务等多种形式,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扶持农村医疗事业。当前我省农村卫生事业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乡镇卫生院生存普遍困难。政府对乡镇卫生院投入不足,不少卫生院运转不佳,甚至处于亏损状态。许多乡镇卫生院最好的设备是B超,宁德、莆田地区一些乡镇卫生院连B超都没有。二是农村公共卫生建设十分薄弱。预防保健工作的公益性事业支出完全靠占用卫生院入不敷出的业务收入,防保工作开展困难。因此,要进一步深化农村卫生体制改革,搞活和壮大乡镇卫生院,加大对农村公共卫生事业投入,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继续做好城市支援农村卫生工作,做好对口帮扶工作。建立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的培训制度,落实城市医生职称在晋升前到农村累计服务一年,农村卫生技术人员晋升职称到上一级医院进修半年的制度。
——加强农村社会保障。重点是建立起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四项制度。一要提高农村低保水平。福建是全国首个在全省全面建立并实施农村低保制度的省份。全省有70.6万农村贫困人口可以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现阶段我省农村低保标准是按照农村居民家庭年人均收入1000元计算,即每人每月83元。普通低保对象按照其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农村低保标准的部分,予以差额补助。与邻近省市相比,这个标准显得偏低。上海去年统一农村低保标准,每人每年调整为2340元。浙江农村低保最低每月也有130元。去年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4440元,农村低保不及其四分之一,因此也应该随着经济的增长适当提高低保标准。二要突破农村养老保障难题。要采取“个人缴纳、集体补助、政府扶持”的筹资方式,让农民养老无忧。还应制定灵活的缴费办法,使农民可选择按月、季、年缴费方式,同时允许某段时间出现经济困难的农民,暂缓缴费,以后再补交或续交。三要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可推广厦门市的做法,建立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规定男年满45周岁、女年满40周岁的失地农民参保可享受政府的优惠政策,为符合条件的失地农民办理参保手续,同城镇职工一样按月领取养老金。四要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目前,全省只有9个试点县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试点,约200万农民参保,仅占全省农业人口的10%左右,覆盖面还很低,受益农民有限。今年要力争全省40%的县(市、区)开展试点工作;对困难地区,财政要增加投入,在个人缴纳保费较低的情况下,提高参保人的保障水平。要确保所有的合作医疗基金包括利息收入用于参合农民的医疗补偿,经办管理机构不得从合作医疗基金中提取管理费用,保障农民得到最大受益;建立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的准入和退出制度,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和费用的监管,采取有效措施遏制农村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减轻农民医药费用负担。
扩大农村公共服务,任务虽然艰巨,但惠及的是全体农民。只要形成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多种社会主体共同参与的农村公共服务新格局,农民享受的公共产品就会越来越多,农村公共服务的前景就一定看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就会从蓝图逐步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