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唧唧复唧唧”的质疑

2006-09-21崔庆莉

现代语文 2006年6期
关键词:比兴意境

[内容提要] 本文针对《木兰诗》中“唧唧复唧唧”的两种传统解释,从语音、语意、语境三方面提出质疑,并结合语言学、修辞学和文艺学等理论提出新的看法,即“虫鸣”说。

[关键词] 唧唧复唧唧 拟声 促织 比兴 意境

汉乐府《木兰诗》的第一句为“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其中的拟声词“唧唧”,一般有两种解释:叹息声;织机声。前一种说法多为权威的工具书如《辞源》《说文》等所采用,后一种解释通常为中学教师所选取,而现行中学教科书直接给出“【唧唧】织机声。一说叹息声”的解释。但如果我们联系语境,进行更深入地考察会发现,“唧唧复唧唧”实际上就是摹拟蟋蟀的叫声,是诗歌传统表现手法——比兴的运用。

认为“唧唧”是叹息声,主要是从音韵角度说的。《辞源》中:

唧 JI 资悉切,入,质韵……

【唧唧】象声词。所指随文而异。

1.叹息声。乐府诗集二五古辞木兰诗:“唧唧复唧唧 ,木兰当户织。”……

4.虫鸣声。宋欧阳修文忠集十五秋声赋:“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

又如鲍幼文《谈〈木兰诗〉的“唧唧复唧唧”》:

以“唧唧”为叹声,在古人作品里是可以找到不少例证的,如白居易《琵琶行》:“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张祜《捉搦歌》:“窗中女子声唧唧。”孙樵《兴元新路记》:“朝廷有窃窃之议,道路有唧唧之叹。”但有人觉得,“唧唧”不像叹息声。这是一种不必要的怀疑。古汉语的叹词在声理上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噫”“猗”“嘻”“呜呼”“于乎”“吁”“唉”“吓”诸词,声音都比较高;另一类是“咨”“嗟”“嗟嗟”“啧啧”“唧唧”诸词,声音都比较低。后一类的字都是一声之转,而“唧”和“咨”古音尤其相近。我们对于“咨”“嗟”是叹息声从无疑问,那么对于“唧唧”作叹息声也就用不着怀疑了。

我们在《辞源》看到读“jī”音,表“叹息声”的同时并没有否定“虫鸣声”,即这两种意义都是相同的读音。既是摹拟,那这两种声音都有可能,古音不敢妄断,但也不能轻信。从发音效果看,很显然“虫鸣声”更逼真,而从使用价值来看现代意义上仅剩“虫鸣声”,表“叹息声”已被淘汰。至于鲍幼文先生直接认为“唧唧”是叹词,本身就概念不清。叹息一般发音比较低,“唧唧”相对音调高一些,给人一种清亮的感觉,恰好与蟋蟀的鸣叫声很相似。而织布声应是“嚓嚓”或“咔嚓嚓”之类的声响,发音较钝、沉闷,不象虫鸣那么响亮。

另,“唧”为形声字、左形右声确定无疑。朱东润先生《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注释:“两‘唧唧原均作‘虫即 虫即,据汲古阁本《乐府诗集》校改。”由此更能得出“唧唧复唧唧”为虫鸣声。

如果仅看“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一句,“唧唧”理解为织布机声好象很合理。但是再往下看,“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尤其是“唯闻”一词又表明木兰并未织布,应该听到的只是叹息声。从这个角度看,解释为“叹息声”似乎也言之成理。但是,除了这两种声音之外就没有、或不能有其它声音了吗?

蟋蟀又名促织,源于“促织鸣,懒妇起”的俚语,西汉的《诗纬》就有“立秋促织鸣”的说辞。因为风紧秋寒,蟋蟀声声,好象在催促那些懒惰的妇女快快纺纱织布,制作寒衣准备过冬,所以人们又把蟋蟀叫做促织。 这样,那蟋蟀“唧唧”的叫声,好象在催促木兰织布,就很容易理解了,且正符合传统诗歌比兴手法的运用标准。以促织鸣叫声起兴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的例子很多,比如杜甫就有一首描写蟋蟀的五言诗,起首两句即是: “促织甚细微,哀音何动人。”一下子就掀起了感情的波澜;《古诗十九首》之五:“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从秋夜之景写起,月光笼盖悲情,为全诗敷上了凄清的底色;促织鸣于东壁,给幽寂增添了几多哀音。贾岛的《客思》:“促织声尖尖似针,更深刺著旅人心。独言独语月明里,惊觉眠童与宿禽。”更是起句便将旅人离乡背井、颠沛流落的愁绪,用蟋蟀的鸣叫声直接表露出来。

由于蟋蟀是种秋虫,善于在萧索冷寂的秋夜鸣唱,极易撩动人的感情,所以往往成为诗人、墨客描写的对象。他们常常把孤独、失意、思乡、怀旧等各种悲切、伤感情绪寄托于秋虫之吟。有人形容它“是如秋风之扫落叶,怨妇之奏琵琶,孤峭而幽奇,清远而凄迷,低徊而愁肠百结”,所谓“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白居易有“夜酌满容花色暖,秋吟切骨玉声寒”;杜甫道“莫度清秋吟蟋蟀,早闻黄阁画麒麟”;柳永有句:“莎阶寂静无睹,幽蛩切切秋吟苦”;陆游诗曰:“蛩思感秋吟坏壁,萤光乘暗遶高梁”。 又如:

满庭芳 促织儿 [张兹]

月洗高悟,露溥幽草,宝钗楼外秋深。土花沿翠,荧火坠墙阴。静听寒声断续,微韵转、凄咽悲沉。争求侣、殷勤劝织,促破晓机心。

儿时曾记得,呼灯灌穴,敛步随音。任满身花影,独自追寻。携向华堂戏斗,亭台小、笼巧妆金。今休说,从渠床下,凉夜伴孤吟。

这些作品中无不包含着凄凉和悲哀的意境。从这个角度看,“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蟋蟀声声催促般的叫声,加剧了木兰的忧愁、烦闷,使艺术效果更强烈地表达出来。而解释为“织布声”就显得太僵硬,“叹息声”又太直白。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蟋蟀经过历代文人的创造,已经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意象。所以,从意境高低来看、从声音表现效果来比较,我们有理由断定,“唧唧复唧唧”为蟋蟀的鸣叫声。《木兰诗》在开篇就采用比兴的手法,用虫鸣烘托出凄清、哀婉的气氛,来加强对人物心理状态的刻画。

注释:

①《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1册)》,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6月版,第204页。

②《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 ,1988年7月版,第280页。

③鲍幼文《谈〈木兰诗〉的“唧唧复唧唧”》,《语文教学》1957年2月。

④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 第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10月版,第392页。

⑤《文心雕龙·物色·四十六》。

(崔庆莉,河北省唐山外国语学校)

猜你喜欢

比兴意境
谶纬比兴:伪满戏剧发生的文化阐释
春色满园
试论虞山诗派对晚明吴中诗风的继承与发展
关于纳兰性德文学思想的解读
《孔雀东南飞》开篇二句考释
光影意境
一朵花的意境
建安五言诗比兴艺术考察
环境——雕塑意境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