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旧词新义中的隐喻思维
2006-09-21沈光浩沈秀丽
沈光浩 沈秀丽
[摘要} 新词的不断出现是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在各种各样的新词中,旧词新义这种“旧瓶装新酒”的现象占有一定比例,在旧词新义产生的过程中,无论从新义与旧义之间的关系来看,还是从旧词的跨域使用来看,隐喻思维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旧词 新义 相似 隐喻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推动了语言的发展,促进了新词的大量产生,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依附于语言中的固有词形而产生的,我们把旧词产生新义的现象简称为旧词新义,以区别于新词新义。在旧词新义产生的过程中,隐喻起了重要作用。
一
词义的形成是一个有规律的运动,从旧词中产生新义也是有规律可寻的,旧词产生新义的规律,具体地说,就是新义产生的方式,或曰新义与旧义之间的关系。广义的词义包括词的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和修辞意义。旧词新义常见于词汇意义方面,语法意义和修辞意义较少见,在此从略。新义与旧义之间的关系常见的有:
1.动作行为相似
聚焦:原指一束光聚于一点。新义比喻视线、注意力等集中于一处。新义与旧义都表示一种“汇聚于一”的动作。例:
[1]此刻,世界的目光伴着一片咔嚓作响的相机快门声,聚焦到领导人们的身上……(人民日报,2003年10月22日)
[2]聚焦高考热点词—suggest (《中学英语园地(高三版)》2005年第1期)
充电:原指把电源接到蓄电池等设备上,使电池重新获得放电能力。新义:比喻通过学习补充知识,提高技能等。新旧两义都有“补充”这一动作行为。例:
[1]就业前莫忘“心理充电”(《解放日报》2003年9月18日)
[2]动感单车,为健康“充电”(《中国健康月刊》,2005年第2期)
2.性状相似
瓶颈:原指瓶子上部较细的部分。新义指事物进行中形成障碍的关键因素或环节。新义与旧义都表示“形成阻碍的部分”。例:
[1]如何面对事业的瓶颈状态(《女性月刊》,2001年11月29日)
[2]桂花路交通瓶颈有望提前打通(《潇湘晨报》2005年11月12日)
断层:原指地层断裂并发生位移现象。新义指事物脱节、中断、持续不上的现象。新义与旧义都表示“断开、接不上”的状态。例:
[1]中国电信测试暴露短板 IPTV已现技术断层(《通信产业报》2005年8月30日)
[2]楼市遭遇断层消费(《北京晨报》2003年3月23日)
3.目的相似
包装:指盛装和保护产品的容器,如箱、袋、瓶、盒等。新义比喻对人或事物的形象给予装扮、美化,使其更具吸引力或商业价值。新义与旧义都表示“美化、使更美观”的目的。例:
[1]美妙性爱需要“包装”(《中国健康月刊》2005年第6期)
[2]浅谈电视频道包装(《理论学习》2005年第6期)
防火墙:原指建筑物之间防止火灾蔓延的高墙。新义指一种位于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的网络安全系统。新义与旧义都有表示“使安全”的含义。例:
[1]肥城首次采购疾病“防火墙”(《中国政府采购》2005年第6期)
[2]给幼儿的呼吸道设立“防火墙”(《幼儿教育》2005年第5期)
除了以上几种主要的相似关联以外,还有结果相似、功能相似、作用相似、方式相似等等。相比之下,动作行为相似、性状相似、目的相似是主要的,它们主要是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段来实现的。这种意义并不仅仅着眼于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性,而更多的是强调在人们以类比性的思维去认知事物时,旧词所指称的事物之间隐含的某种相似。除了比喻修辞之外,借代、引申等方式也可以赋予旧词以新的意义。可见,旧词获得新义的主要方法是通过修辞手段产生新义。王力先生曾经说过:“在很多情况下,由于修辞的经常运用,引起词义的变迁。”[1]它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基于人的联想而产生的。“从词汇认知角度来讲,比喻是人们天性使然,是人的一种内部心理机智,比喻的过程就是人类心理图式的一种自然联想。”[2]当新事物、新概念出现以后,人们自然会将它们和已经熟悉的概念和表达方式相联系,寻求二者之间得以沟通的桥梁,这个桥梁就是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联系。这种联系是指事物之间既不同类,也不相关,只是在某些方面具有类似之处。
认知语言学中的研究表明,大脑的认知活动是在已记忆知识的基础上以最节约的方式进行的,所以,随着对新事物的认识,大脑总是在记忆中寻找已经存在的概念,根据新认识事物的物理、功能等属性将其与认知的事物发生联系。借助已知的事物和已有语言形式认知来命名新的事物。隐喻正是借助两种概念之间的关联,利用一种概念表达另一种概念,因此,它是新的语言意义产生的根源。可见,旧词产生新义并非都源于客观世界的变化,也在于我们客观现实主动认知过程中认知和心理等主观因素的作用。
此外,旧词新义中也有许多属于从某一专业领域使用的专门义泛化为其他非专业方面的普通义。如医学领域的“换血”、交通领域的“快车道”、体育领域的“入场券”、艺术领域的“低调”、军事领域的“软着陆”、物理领域的“黑洞”、社会生活领域的“减肥”等等。
旧词新义的跨域使用也体现了隐喻思维,因为隐喻是不同领域内一个范畴向另一个范畴的语义延伸,是不同认知域之间的投射。
二
旧词新义既减少了人们对新词新概念的陌生性,也增加了原有词语的内涵,这是符合语言经济原则的,也与人们求新求异的心理有关。可见,在旧词新义产生的过程中,人的主观思维的确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旧词新义产生的原因固然很复杂,但无疑隐喻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旧词新义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人们的认知心理。隐喻是一种语义引申方式,是词产生多义的重要途径。隐喻是人类体验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隐喻普遍在于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但存在于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中,我们赖以思维和行动的一般概念系统,从根本上说是隐喻式的”,“隐喻的实质就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体验某一类事物”[3]研究表明,人的认知倾向于将相似关系处理为同一关系,也就是利用旧概念旧词语表达新概念新词语。并且由隐喻所衍生的意义依赖其原有的意义,因此当言者使用新的隐喻,听者可以依循原有的意义按图索骥去理解。比如听到“他们以前是暗中使劲,现在是公开叫板”时,我们在心理上就建立起特定的“意象图式”,将艺术领域中“叫板”一词的语义特征映射到“针锋相对”的行为上来,引导我们将其理解为“叫阵、挑战”。此外,在认知方式上,隐喻是用一个具象性的概念,去理解一个抽象性的概念;在语言使用上,隐喻是用实在意义表现虚化意义。“底线”本指足球、篮球、羽毛球等运动场地两端的界限,近期的流行说法,如“道德底线”“价格底线”“心理底线”等,我们可以将之理解为“最低的标准、限度等”,这较之原义要虚灵得多,这也是词语隐喻意义的一个特征。
分析新时期旧词新义中的隐喻思维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它对探讨汉语词汇系统中词汇的发展变化具有一定的启发。
注释:
[1]王力,《词是怎样变了意义的》,《汉语史稿》,第564页,中华书局1980年版。
[2]章宣华,《信息时代新词的产生与构造理据》,《辞书研究》,2003年第5期。
[3]GeorgeLakoff&MarkJohnson,MetaphorsWeLiveBy,ChicagoUniversitypress,1980.
参考文献:
[1]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陆俭明.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3]沈家煊.现代汉语语法的功能、语用、认知研究[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4]邢福义.邢福义学术论著选[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H.G.Widdowson,linguistics,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0.
(沈光浩,辽宁省渤海大学中文系;沈秀丽,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