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杂志与一个时代
2006-09-17黄锫坚
黄锫坚
《伊甸园之门》曾被摇滚青年奉为经典。让我记忆犹新的只是那句铿锵有力的口号:“历史的内容不仅是服装和行话。一个时代的人们不是担起属于他们时代的变革的重负,便是在它的压力之下死于荒野。”
网络新科技席卷全球,在普通人眼中时代的主角是比尔·盖茨、雅虎的杨致远、亚马逊的贝佐斯以及今天Google的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其实,真正蛊惑人心的,不是福布斯榜单上的这些富翁,而是幕后的传教士和吹鼓手,比如《连线》的路易斯·罗塞托、凯文·凯利等人。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他们创办媒体、折腾网络社区、召集精英聚会,各种新点子在这些科技文化温床中生根发芽。
先说说罗塞托,这位《连线》的创始人,早年是位无政府主义者,上世纪80年代末在荷兰主持过一本讨论信息处理的杂志《电词》,90年代初,他带着创办新杂志的商业计划书杀回美国。尼葛罗庞蒂的75000美元投资让他的梦想发酵。这一次,他所鼓吹的革命,是更高层面的政治改革,是一种不为国家边界所限制的社会生活、一些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社群。一句话,一个全新的革命:电脑使现存的所有权威过时。
正如本书作者所说,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那股狂热,是即时通讯和无所不在的电脑即将创造出前所未有的财富和自由;人类处于一个新时代的黎明……这样的宏大叙事,即便找不到独一无二的说书人,至少也有一个突出的斗士,他的名字就是路易斯·罗塞托,而他的平台就是《连线》杂志。
再来看看另一位神人凯文·凯利。他曾骑单车穿越多国,编过一本大杂烩《信号》,涵概了黑客手册、bbs、文字处理软件、各种备选机器人、拷贝机器和威廉·吉布森的赛博朋克小说。他还用宗教预言和科学理论缠绕成一本《失控:新生物文明的兴起》,内容涉及新机械生物学、经济学和社会系统。
在凯文眼中,《连线》是本什么杂志呢?赛博朋克小说家威廉·吉布森曾说,“未来其实已经在这儿——只不过它的分布不那么均匀罢了。”这句话成了凯文的口号,就像是为《连线》度身定做的。他认为自己知道去哪儿寻找那“喷薄而出的未来”。
《连线》一书,按作者总结,展现了一个洋溢着荷尔蒙的故事:青春战胜衰老,天真战胜世故,热爱终究战胜所有的诱惑。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本书不只是一个心灵传奇,它又是一个商业故事,记录了以路易斯·罗赛托为首的创业者,如何讲述美妙故事、如何寻找赢利机会和商业模式,如何说服风险投资者、如何成功套现的过程。
其实,90年代的新经济风潮中,在dotcom泡沫之上还有另一层泡沫,即科技出版泡沫。一大批载满广告和大文章的杂志破土而出。《红鲱鱼》(RedHerring)、《工业标准》(The lndustry Standard)、《商业2.0》(Business 2.0)、《快公司》(Fast Company)、Infoworld、Web Techniques、Yahoo!IntemetLife。中国也不例外,《互联网周刊》是典型代表。
不过,当人们回顾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连线》仍然会第一个跳到眼前。它是响声最大、打扮最时髦的,它是记录网络新生活的年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