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世荣和他的黄金帝国

2006-08-18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06年6期
关键词:恒丰厕所黄金

詹 敏

8岁经营杂货店、22岁偷渡到香港、现年50岁的“香港金王”林世荣书写了一个草根版的香港传奇。

2005年12月3日上午,位于香港荃湾英皇娱乐广场的金至尊第8家分店正式开业。仪式举行前,面对几十位内地和香港记者的镜头,西装革履的林世荣站在玻璃门内,微微低着头,似乎在悄悄想着自己的心事。

离荃湾分店不远处,香港著名黄金珠宝品牌周大福和周生生专卖店环伺左右。随着仪式的进行,这个刚满50岁的男人忽然显得神采飞扬起来,他的眼神中此时透露出的是一种疏狂和豪放。

“我喜欢黄色,看我的领带就知道了。”林世荣对笔者说,这是金子的颜色。除了领带,他西服上的纽扣也是金黄色的。

从三两黄金开始资本积累

林世荣出生在汕尾市海丰县梅陇镇。他幼年丧父,6岁开始与母亲及兄长弟妹相依为命,最初以卖香蕉度日。水果是很平常的利薄之物,仅仅依靠这些,林世荣和他的家人们想要过上幸福生活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梦想。那时候,年少的林世荣找了几个小弟兄,每天早上把守每个路口,买下别人卖的香蕉,到了中午,再把这些香蕉挑到市场上高价出售。尽管当时的他不懂“垄断销售”这一概念,但时隔不久,林家的经济状况就有了明显改善。

那时,他11岁,在邻居眼里,他已经初步有了经商的意识。

“我常常望着100多公里以外的西南方向,想象亲戚们的生活。”林世荣说,“那里有个城市叫香港。”

“四人帮”被“粉碎”的第二年,他22岁。带着摆脱贫穷生活的向往,林世荣偷渡到那个想象中富庶的城市。亲戚家并没有多少地方供他长久栖身,他就在深水土步一带,找了个阳台,搭了个窝棚类的临时居所,以省却房租。他在电子厂打过工,售过楼,最后在一家杂货铺做帮手。终于有一天,他发现自己需要学一门手艺。

“在香港,有一次逛上海街,我发现到处都是金铺,比米铺还要多。”这让林世容惊诧不已。他的大脑急速运转,如果有一天内地开放了,那么大的地方那么多的人,黄金的市场潜力不得了啊!这不正是为自己的理想创造了条件吗?他下定决心进入金铺,成为一名打金伙计。

主意一定,他马上辞职,找了一家金店当学徒。虽然月薪仅300元,但对一心想学本领的林世荣来说,学到技术才是最主要的。他不仅不在乎报酬,还用微薄的积蓄不断给师父买酒,多干别人不愿干的活。心思灵活的林世荣因此很快得到师傅厚爱,传以真功夫。

三个月后,林世荣离开了金店,自己做了一节柜台——亲戚朋友们送了他一张旧台子和一把用来加工的火枪、锤子。那时,他所有的钱加起来仅2000多元,只够买三两黄金。于是他就用这三两黄金,加工他最拿手的侧身链(一种扁扁的一环扣一环的手链),做完了就拿到其他金店去卖。人家看到这个小伙子的产品很漂亮,不但收了他的货,还跟他订货,渐渐演变到对方出料委托他代加工。

林世荣很勤奋,有时候一天工作20个小时,做30条,能赚几百块钱,相当于过去一个月的薪水。由于没有了成本投入,而加工的量也开始变大,林世荣就开始招帮手、办工厂。不知不觉中,林世荣完成了从杂货店伙计到资本家的角色转换。

前人的理念后人的“桥”

港人称计策为“桥”,“度桥”等同于出计策。其实,林世荣不但是黄金大王,还是常出好策划的能人,也非常懂得危机处理工作,被人称为香港“桥王”。

当内地开始推行经济改革时,当初从梅陇镇“出逃”的林世荣带着几万块钱来到东莞,找了30个工人,在东莞竹园生产队,开了首家黄金首饰加工厂,取名恒丰。这个时期,香港人在内地连续逗留3天以上就要接受政府审查,然而,林世荣就是有这个胆略,他勇敢地迈出了事业的第二步。

20世纪80年代,两伊战争爆发,金价大涨,由几百港元一两升至几千港元一两,金首饰销路大受影响,像林世荣这样只有几万元资金的小买卖连进货都很困难。头脑灵活的林世荣不愧是“桥王”,他趁价高全部出手了店里的黄金转而买入白银,全力设计制作银首饰。

“那时,全国的工厂都在替我做白银。”说到这件事,林世荣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当时我垄断了中国的白银首饰出口市场。”由于同业的金店根本看不起制作银首饰,再加上林世荣猛攻海外市场,恒丰居然年销量达到24吨。

于是,那时的林世荣又被称为“香港银王”。

1986年,恒丰在深圳开了第二家黄金首饰加工厂。

“20世纪90年代初老布什上台打伊拉克,金价也是猛升,所以当我看到小布什上台的时候就意识到金价很可能又要猛升,于是我就事先购买了很多黄金。”果然不出所料,现在金价果然连续攀升。

林世荣利用明星效应,从产品到宣传都做足了功夫。香港稍有名气的影视艺人,几乎都到过金至尊。他赞助选美、电视剧拍摄,在他的展览厅里,可以看到黎明、刘德华、郭富城、肥肥、曾志伟、郑秀文、谢霆锋等人的全身立像、半身金座像或某电视剧的金道具、首饰等等,应有尽有,这让我们看到了“桥王”真功夫。

恒丰金业集团正式以独家产品金至尊作为企业品牌后,摆脱OEM,走向了从设计、生产到独立品牌营销的道路。林世荣说,“香港珠宝业,若只做OEM不创自己的品牌,只会沦为其他品牌的奴隶”。

短短的3年后,今天的“金至尊”已是香港最大的黄金珠宝品牌之一了,“桥王”林世荣其实还有许多管理上与数字有关的“桥”:诸如创业凭五想、立业凭五气、管理凭十求,以及最后获得的五个第一……

缔造黄金洗手间

林世荣还在少年时,一次阅读《列宁全集》,他发现了这样一段话:“我们将来在世界范围内取得胜利以后,我想,我们会在世界几个最大城巿的街道上用金子修一些公共厕所。这样使用金子,对于好几代人来说,是最‘公正和富有教益的……”这段发表于1921年11月6~7日的《真理报》上题为《论黄金在目前和在社会主义完全胜利后的作用》的文章,深深震撼了一个贫苦少年的心:“用黄金做厕所!那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这个梦,埋在了他的心底。

但是,这个创意刚一提出,立即引来了董事会的质疑:花那么多钱,值不值?所有人都没有信心。但林世荣的意念很坚定,他一定要做!于是给林世荣带来了名气和财富的金厕所,就这样在众人迷惑的目光中开建了。

“整个金厕所都是由我亲自设计、监督制造的,我甚至在工地呆过整整三天三夜没有出来,可以说是倾注了极大的心血。”由于从来没有人做过这样的工作,林世荣包揽了金厕所的所有设计。为了赶在2001年农历正月初五开幕,阴历的大年三十和年初一,林世荣索性亲自上阵,和工人们一起工作、吃住在工地上。他和工程人员一起爬高爬低,把一块块黄金镶嵌在墙身上、天花板上。他要向世人展示的是一个用380公斤黄金,6200枚钻石及珍珠堆砌而成的金厕所。

大年初四开幕当天,原本因为是远离市中心的工业区而素来冷冷清清的红磡地区,熙熙攘攘挤满了人,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排了几条街长的队伍,争先恐后要一睹这举世无双的工程。

“很多人可能不了解我为什么会用这么多黄金来建造一个厕所,其实我不是为了炫耀,也不是喜欢奢侈浪费,我是在完成一个心愿。把土变成金了不起,把金变成土同样了不起。”

林世荣的眼里,金厕所是他人生里程碑里最具有转折意义的一个。

在众人眼中,“黄金洗手间”带给林世荣的,却不仅仅是虚名。公开展示仅仅3天,林世荣、恒丰金业以及“金至尊”随即成为香港最热门的谈论话题。3天的时间,黄金洗手间让“金至尊”的品牌深入了人心。

现在,免费到“黄金洗手间”已经成为香港最热门的旅游景点,这个黄金洗手间每天最多为旁边的“金至尊”珠宝店带来两万客流量。

永恒的景仰

在林世荣的记忆里,没有什么能算做失败。年少时的经历让他学会了凡事不要把所有的资源都押上去,任何时候都要给自己留一步,任何时候也不要随波逐流。

1989年初夏,林世荣亲历了那场政治风波,但他坚信邓小平理论会给中国带来希望。当他的朋友选择从内地撤资的时候,关心内地经济改革的他却不为所动,他对所有人说:“没理由在邓小平最需要支援的时候撤资走人。”

和香港本土的商人不同,青少年的经历和香港的打拼,让林世荣格外关注大陆的经济发展,他清晰地看到大陆要走的改革之路。因此,他决定留下来。在大陆方银行的支持下,恒丰于1989年11月进驻北京,在北京投资1.5亿多元,开设了第三家金至尊分店,招收3000多人就业。

“没有邓公倡导中国改革开放,就没有我今日的成就。”他笑着说,“《邓小平文选》就是我的吉祥物啊!”

2004年,是小平诞辰100周年,林世荣终于有机会表达自己的心意:以2.8千克黄金为身,100卡拉钻石为座,制作了一个邓小平金像,代表香港商界送给了邓氏三姐妹。

“我最喜欢的照片就是跟她们三姐妹的合影。”林世荣说,“100卡拉的钻石,寓意小平先生百岁诞辰,而黄金铸身则寓意邓小平先生的伟大思想世代相传,永不褪色,成为民族的至尊,受万民的景仰。”

在林世荣的眼里,邓小平就值这个永恒。

(见习编辑/袁伟)

猜你喜欢

恒丰厕所黄金
北京大鸿恒丰牧业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大鸿恒丰牧业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大鸿恒丰牧业科技有限公司
厕所囧事
盛逝
六连跌后,黄金何去何从
警惕厕所性猝死
内蒙古恒丰集团
厕所——希望不再老生常谈
买入黄金好时机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