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秘的土楼

2006-08-11赵明勋

岁月 2006年2期
关键词:楼群闽西土楼

赵明勋

闽西是客家人的故乡之一。客家人的文化,客家人的民俗,客家人的民居都是相当有特色的。在闽西市永定县,第一次看见客家人居住的土楼时,我们的心灵受到一次强烈的震撼。

客家人建造的土楼太绝妙了,远远望去像一座座古城堡,有圆形的、方形的,也有半圆形的、三角形、五角形、八角形和吊脚形的,各类造型多达30余种,圆形的居多;有复合式的,也有单元式的,星星点点耸立在闽西的山水间,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永定县委宣传部陈部长亲自陪同我们来到下洋镇观看初溪土楼群。大家登临山坡上的观景台,放眼俯瞰溪流对面的土楼群,五座圆楼和数十座方楼,高高低低错落有致地散布在一片开阔的小盆地里。土楼大多为四层,一二层为安全起见,墙壁上一般不开窗口。墙壁原本都是黄色的,有个别土楼墙壁刷成了白色,屋檐上一水水都盖着黑瓦,在蓝天白云和背后青山绿野的映衬下,显得十分的壮观。初溪土楼群中,集庆楼建于明代永乐17年,即公元1417年,距今已有580年的历史;而善庆楼却建于1979年,是闽西最年轻的土楼之一。因时间关系,遵照主人的安排,我们拍了一阵照片,走下观景台没有进村到土楼里参观,就登车前往湖坑镇的洪坑村去参观“土楼王子”——振成楼。

陈部长告诉我们,在永定县凡有村落,必有土楼,比较集中的像初溪村这样的土楼群有几十处,如高头镇高北村土楼群、高头镇高东村土楼群、下洋镇新南村土楼群、高坡镇上洋村的土楼群等,均各具特色。土楼尽管方、圆造型不一,里面的结构大同小异,振成楼最具代表性了。

来到洪坑村的振成楼门前,我们跳下汽车,在陈部长和洪坑村村长的引导下走进“土楼王子”的正门,眼前一亮,心里又是一阵惊喜。原来所谓的土楼,只是周围的外墙壁用当地的生土、砂石、竹木,搅拌上糯米汤和蛋清干打垒成,里面却是砖木结构,层层叠叠,乍眼一看,恰似古罗马的斗兽场,也像是带有层层观众座席包厢的莫斯科大剧院,里面非常的宏伟,博大而深邃,仿佛是一个看不透的神秘世界。振成土楼除了外环层,里面还套了个内环层。外环四层,高16米,每层48个房间,有4座楼梯由一层通到四层。一层为厨房、餐厅;二层储藏粮食、杂品;三、四层是卧室。外环按八卦图分为乾、坤、坎、离、巽、震、艮、兑八卦,即八个单元。一卦住一户人家,关门自成一个院落;开门全楼连成一体。卦与卦之间砌青砖防火隔离墙。振成楼的内环两层,按天、地、人三层布局。中堂大厅是全楼婚丧嫁娶之场所,也是家族议事聚会的所在,逢年过节还可以在这里唱堂会。在外环与内环之间,东西两侧各有一口水井,刚好在八卦图的阴阳两极上。东边的水井处在阳极,叫“智慧井”。相传,建楼初期,不少打工仔喝了阳井的水,渐渐都成了泥瓦匠和木工师傅;西边的水井处在阴极上,叫“美容井”,人们饮了此井的水,一个个都变得皮肤娇嫩,乌发亮丽。两口水井相距不过30米,又同在一水平面上,水温及透明度差异之大,令人惊讶,很值得专家们探秘一番。

振成楼落成至今已有90年,巍峨屹立,坚固如初。振成楼占地五千多平方米,当时耗资八万光洋,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400万元。该土楼是洪坑村林氏家族第19代传人林在亭的后裔所建。林在亭所生三子,长子德山、次子仲山、三子仁山。林在亭带三个儿子到永定学打制烟刀。那时,烟草从南洋传入,成了永定经济一大支柱。林氏三兄弟学成回到家乡洪坑村,以三块银洋起家,办起了第一家烟刀厂,字号“日升”。三兄弟吃苦耐劳,注重信誉,经营有方,几年后在邻村创办了十几家烟刀厂,产品远销广州、上海、江浙,林家成了乡里首屈一指的富豪。三兄弟致富后合资20万光洋,建造了第一座府第式土楼——福裕楼。不久,老大林德山、老二林仲山相继去世。1909年,老三林仁山开始筹划修建一座圆形土楼。三年后,林仁山壮志未酬身先死,其次子林鸿超继承父业,前后历时五年,圆楼终于落成,为纪念上祖林丕振、林福成、圆形土楼起名:振成楼。正门左右的对联是“振纲立纪,成德达才”,把“振成”二字巧妙嵌入,可见林鸿超是煞费苦心的。

振成楼的最大特点是按照“易经”的八卦图设计建造的。其设计者则是清末的生员林逊之,现在振成楼厅堂的墙上还挂着林逊之夫妇的照片。林逊之1913年曾在北洋政府里任过参议员,与参政院院长黎元洪共过事。振成楼门楣上的“里党观型”四个字即是黎元洪题写的。意思是:乡间邻里学习的榜样和楷模。洪坑村的土楼群现存大小不一,方圆各异的客家土楼30多座,除富丽堂皇的“土楼王子”振成楼,还有最小的袖珍圆楼如升楼、布达拉宫式的聚奎楼、府第式的福裕楼等等。

客家土楼奇特、神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史第文斯·安德烈称赞说:“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民居建筑模式;”日本著名学者也风趣地形容土楼:“天上掉下来的飞碟,地上长出来的蘑菇。”我从圆楼里走出来,好奇地用手抚摸土楼的外墙,想到了大庆油田开发初期建的职工住宅——干打垒土屋。不过大庆的干打垒一是墙土太软,没有客家人的土楼墙壁坚固;二是大庆的干打垒都是平房,根本没有土楼。但是,我看到了大庆的干打垒的历史渊源,那就是客家人的土楼。客家人的土楼,规模如此庞大,最高的可达六层,具有安全防卫、通气采光、抗震防火、防潮保温、隔音隔热、冬暖夏凉等诸多功能和特点,凝聚着客家人的聪明才智。这是让我感到惊奇的第一点;第二是现代人父子兄弟个自成家之后均很难住在一起,而客家人几十户,上百户同祖、同宗、同血缘的家族竟然能相安无事地居住在同一幢土楼内,简直有点不可思议。这说明客家人的团结力和凝聚力是非常强的,他们早年为躲避战乱而远离中原,举家来到南国,在闽西山乡落脚,为了抵御匪盗的侵袭和野兽的攻击,便合力建起土楼,共同生活在一起,互相照应,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实际上一座土楼里的一个大家族,也是一个温馨的小社会。每一幢土楼里发生的说不完的故事,都在演绎着中华民族精神。第三是土楼不土,外土内洋,中西合璧。无论是土楼的建筑构想和建造技术,还是土楼装潢的彩绘与雕刻以及土楼里人们的生活习俗,都充满了浓重的文化氛围。这种文化是客家人的文化,也是我们民族的文化。且不说振成楼里的那些楹联题刻,表现了客家人的学识渊博。我们来到距振成楼几十米远的聚奎楼,这是一座方形宫殿式的土楼,我们在其厅堂里聆听了客家“山歌之王”李天生为我们演唱的山歌,老人家已七十高龄,但嗓音宏亮,韵味十足。他手持竹板,在扬琴的伴奏下唱了一首又一首客家的山歌。老人家不久前曾跟随著名指挥家郑小瑛率领的厦门交响乐团访美演出,成了最受欢迎的歌手。最近还将随团赴澳大利亚访问演出,成了客家人的明星“大腕”了。我们在福裕楼还看到了为“山歌王子”伴奏的琴师手里拉着二胡,同时用双脚打扬琴;还有一位年轻人用绿叶吹奏乐曲《梁祝》。龙岩市委宣传部的同志还向我们推荐,连城县木偶剧团的艺人们练就的一手绝活,用木偶写书法、拉胡琴……

是啊,土楼里的客家人唱山歌、作民谣、说俚语、题楹联,尽显迷人风采;而客家人舞巨龙、走古事、做大福、游大粽、闹花灯,“敬祖不敬神”的奇风异俗,更是令人称道,赞叹不已。在闽西永定山区匆匆走访了几幢土楼,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一座土楼就是一座艺术殿堂,也是一座历史博物馆。可以这样讲:土楼是客家人生活的家园;土楼文化,则是客家人的精神家园。

责任编辑:刘英丽

猜你喜欢

楼群闽西土楼
走近“红色闽西”主题采访
闽西灯笼点燃乡村狂欢
闽西山区艺术扶贫的“她力量”
土楼夜景
永定客家土楼
走近永定土楼
人工湖清晨
走进福建土楼
闽西红军学校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