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软件外包人才匮乏反思高校IT专业教育
2006-08-01徐延峰刘杰周应兵
徐延峰 刘杰周 应 兵
据国家人事部、教育部、信息产业部等有关部门公布的人才报告显示,我国现在每年IT产业人才需求量约为一百万人,仅对日软件开发缺口就有30~60万, IT人才紧缺已成为我国IT产业高速发展的最大瓶颈。IT人才被列为国家四大紧缺人才之一。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高校每年却有大量的IT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为何会出现如此尴尬的局面?本文从软件外包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入手,探讨了导致该局面产生的原因,并结合我院的教学改革进一步探讨解决对日软件外包人才缺乏的方法途径。
一、软件外包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软件外包企业急需什么样的人才?从外包人才的结构层次看,国内外包市场不是局部的人才短缺,而是全方位的供应不足。从掌握了外包基础知识的初级软件外包工程师,到具有外包项目实战经验、能够带领外包团队的中级技术和管理人员,无一不缺。对于熟悉客户语言和文化背景,精通国际外包行业规则,具有国外市场开拓能力的高级人才,那更是凤毛麟角、极度稀缺。从总体上说,进入软件外包企业做软件开发的人应具备如下素质:
(1)外语水平要求较高,最好具备语言沟通能力。由于服务的客户来自国外,对外语水平和交流沟通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外包技术和管理人员最好具备读写和口语交流技能,并能与他们密切交流和沟通解决外包项目的具体问题,提供最佳的解决方案。
(2)熟悉和遵守国际外包行业标准和流程规范。
(3)有较高的技术水平,掌握外包软件开发、设计、测试和项目管理的专业技能。具备宽泛的专业知识,对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网络管理和行业知识都具有广泛的了解。
(4)具有大型软件项目团队协作精神和职业态度,具有良好的质量品质意识。
二、大量IT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2004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专业本科毕业生90094人,新招生91908人,目前在校生440318人,从数字上看,目前的毕业生数量远远满足不了软件企业的需求,但事实是,相当数量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并未找到合适的工作,原因何在?如果了解一下目前各高校的计算机学科课程设置及专业授课情况,不难找到答案:
(1)各高校IT专业注重学科体系结构和基础理论的讲授,忽视应用技能培养,而这样的教育指导思想就必然导致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脱节,造成学生的应用能力较差。然而,实际情况是毕业后有10%的人是从事IT技术研究,90%的毕业生要从事IT应用,这不能不说是IT专业教育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
(2)各高校IT专业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手段与社会严重脱节。笔者曾参加了某颇具实力的对日外包企业的新员工培训,这些应届毕业生来自北京、西安、青岛、济南等一些进入“211工程”的名牌大学,给人的感觉是这是一批颇具实力和开发潜力的大学生。然而,当日语老师、Java老师、.net老师询问有谁学过时,除了我院的学生及山大软件学院的学生外,均为正规本科院校的学生竟然都说没有开过此类课程。更为诧异的是北京的某名牌高校竟然只是讲了Pascal和C而已,面向对象的语言一门也没开。在计算机技术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真是让人难以置信,同时也为这些学生感到惋惜。而本应是有针对性的高层次软件开发培训,也就只能从最基础的知识开始。
(3)对学生就业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考核各高校的指标主要是科研、软硬件环境等,因此,各高校工作重点都放到了科研、软硬件环境建设上面,而对于直接关系到学生就业的教学内容,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就直接导致了学生无法掌握最新的IT技术,因而就业困难。曾有某外包企业的一位管理者对我说,他们曾到某高校联系合作事宜,但该高校领导根本不予理会。由此可以看出,高校的管理者能否放下架子,切实地与软件外包企业面对面沟通交流,对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也是很关键的。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导致传统IT专业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已无法适应IT产业的实际需求,造成了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巨大损失,“大学生就业难”也就不足为怪了。
三、软件外包人才培养途径探讨
培养软件外包人才应该采用全方位、多渠道、企业广泛参与的多种培养模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外包行业人才短缺的问题。从目前的情况看,软件外包人才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各类软件学院和职业技术学院培养学生。因为是有针对性的教学,所以这些学院的毕业生已经掌握了软件外包行业需要的软件基础知识和外语读写能力。因此,他们是外包行业最大的潜在资源,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培养性。只要再加强团队合作及项目实践的培训,他们就会很快融入外包人员队伍。
(2)各种培训和认证机构出来的人员。这些机构注重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但是,这些培训机构的学员入学基础参差不齐,他们大都以就业或取得技能证书为目的,而现在不少机构又过分重视培训的利润,因此在考核上就会大打折扣,导致了取得证书的学员仍然技能不高。
(3)软件外包企业与培训机构的定制和联合培养。这种培训模式更有针对性,与外包项目的实际结合得更紧,而且培训后的学员需要经过外包企业的考核才能正式进入企业,所以,这种方式培养的人才成功率较高。但是,这种方式仍然存在企业对培训过程的监督和跟踪不足,使得出现课程内容、进度和学习要求与实际要求脱节的情况。
(4)软件外包企业内部培养。在具有丰富外包项目经验的培训人员的授课下,通过参与实际的外包项目,获得最直接的项目工作技能,学习工作流程和交流方式。但是,这种培训成本过高,培训的人员数量有限。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上面的各种人员培训虽然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确实可以为外包企业输送不少的人才,可是,面对几十万的外包人才缺口,这些数字实在是微不足道。那么,到底如何才能真正解决外包人才的匮乏问题呢?笔者认为,最佳途径就是学校与外包企业联合,一起努力把在校的几十万IT专业学生顺利输送到各个外包企业,这样既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也缓解了外包人才的匮乏。下面就结合我院的做法,探讨一下学校对外包人才的培养模式。
四、我院对日软件外包人才的培养模式
作为一所普通的高等本科院校,在计算机学科上,山东交通学院无论是从师资、软硬件环境还是生源素质方面都无法与其他高校的同类专业相比。但是,在IT专业学生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今天,我院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却是供不应求。早在2005年11月份,除了考研的一部分学生和少部分不在软件企业就业的学生,其余学生均与外包企业达成了就业意向,在各高校轰轰烈烈的就业大军东奔西走赶场面试时,我系的学生就业工作已基本结束,许多齐鲁软件园的外包企业,甚至北京、上海的一些软件外包企业都早早预定了2007年毕业的学生。为何我系的学生如此抢手,归结起来,主要是因为我系大胆作了如下尝试:
(1)面向市场,定位准确。我系把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在面向应用,而不是研究,因为将来从事计算机研究的人才毕竟只是一小部分。况且我院升为本科院校不过才五年,根本不可能与其他高校竞争,因此,我系将目标锁定为培养应用型的外包人才,并且决定从对日软件这个庞大的市场做起。
(2)密切联系外包企业,明确企业的用人需求。从2001年起,系领导及专业老师就不断到企业调研,确定企业需要的人才应具备哪些素质、掌握哪些专业技术。与多家外包企业建立并保持联系,从各方面进行沟通交流,进一步明确了外包企业的用人要求(技术+外语),达成了多项合作。
(3)根据市场调整课程设置。作为正规的本科院校,课程的设置不可能完全跟着市场走,我系在确保符合教育部的课程设置规定的前提下,结合软件企业的要求,将课程作了适当调整。语言方面,前两年学完英语后,从大三开始,加开日语,并征得学校同意,可以实行英语4级和日语3级相互置换,鼓励学生学习日语;聘日本外教,加强学生日语口语;从公司聘请懂日语的专业人员,讲授专业日语及对日软件规范等。专业技术方面,C语言为必修,之后学习VC++;后来发现外包企业里都使用JAVA语言,于是作为山东高校第一家,开设Java课程,数据库原理学习时使用SQL Sever做试验;当发现外包企业里Oracle用的较多时,对软件方向的学生又开了Oracle。对于JSP、Apache、PHP、C#.net、Cobol等,都以选修课的方式开出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任意选择。如果某企业大批量的要人进行培训,则培训课程可以和某些方向课置换,学校承认学分,这就有效地解决了大四学生的就业培训和校内学分不足之间的矛盾。
(4)鼓励教师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在认识到学校与外包企业一样难以聘到专业技术及日语都精通的人之后,我系就鼓励现有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应对市场的技术要求。除了积极选派老师到外包企业学习新技术之外,还鼓励少量的教师学习日语。因为通过以前的尝试发现,日语专业的老师再去学技术几乎行不通——要学的东西太多了,但专业老师学日语却有一定的可行性,只要学完标准日本语上下两册,再加点专业词汇,给学生讲解日文文档应该就没有问题了。这就有效地解决了师资问题。
(5)通过积极参与和承办各种大赛,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及影响力。我系每年都组织学生参加由软件外包企业赞助的齐鲁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和计算机外语大赛(包括英语和日语),去年我系承办了日语大赛,通过组织参加和承办各种赛事,扩展了学生的视野,加强了与其他院校师生的交流,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
(6)在各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强调案例教学,强化学生的质量规范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以对日软件外包企业的开发流程及文档规范要求学生,使学生到外包企业后能迅速适应外包企业的开发要求,以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缩短由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换时间。积极鼓励学生到软件外包公司实习、做毕业设计。
当然,还有许多其他的问题处理,如教学内容的组织、教材的使用、对学生的思想认知、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的养成、对客户背景及企业文化的了解及尊重等等,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采用学校与外包企业联合培养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学生的基础知识扎实、系统;有充裕的时间去学习外语;因为解决了就业问题,大四学生更能静下心来有针对性的按外包企业的要求学习提高自身的技能。另外,培训机构的教师虽然取得了某些资格认证,却没有教师资格认证,因而上课的效果远远比不上正规高校教师(这是笔者听了某培训中心的多位老师授课后的感受)。
以上我系的尝试虽然还不够系统,处于研究探索阶段,但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相信如果各高校都能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外包人才的短缺和IT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都会很快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