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论“讲一、练二、考三”

2006-08-01宋继华胡佳佳

计算机教育 2006年6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评价课程

徐 娟 宋继华 胡佳佳

摘要本文从要改变单纯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方式出发,提出应大力提倡“讲一、练二、考三”,并就其意义、适用范围、内涵、实施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并结合两个实例说明其在课程学习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讲一练二考三素质教育创新人才

1“讲一、练二、考三”的意义

知识经济时代呼唤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业已取得了广泛共识。基于这种共识,把素质教育放在首位,以素质教育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进行教学改革,才能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以能力为目标、以育人为目的”的现代教育观,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强调改革、创新与发展,逐步从根本上改变“单纯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方式,大力提倡“讲一、练二、考三”,使学生由依赖性学习转向自主性学习,尊重学生的选择与参与,从而能够更有效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其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内化素质,确保他们的全面发展。

2“讲一、练二、考三”的适用范围

根据知识的复杂性,斯皮罗等人将知识划分为良构领域(well-structured domain)的知识和非良构领域(ill-structured domain)的知识。所谓良构领域的知识,是指有关某一主题的事实、概念、规则和原理,它们之间是以一定的层次结构组织在一起的。非良构领域的知识则是将良构领域的知识应用于具体问题情景时而产生的,即有关概念应用的知识。在所有领域中,只要将知识运用到具体情景中去,都有大量的非良构的特征。

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属于基本概念、定义和事实等的良构知识,比较适合于“教”,而属于开放性的、发散性的、较高层次的认知学习或情感类学习等的非良构知识,则比较适合于“学”。

笔者认为,当今“讲一、练二、考三”的实施,更适用于属于开放性的、发散性的、较高层次的认知学习或情感类学习等的非良构课程的教学。一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属于基本概念、定义和事实等的良构课程中尝试这一新型教学方法也应该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3讲什么、练什么、考什么

3.1讲什么

根据“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正确处理好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关系,传统教学内容和现代教学内容的关系,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等。按照不同的学科特点,可以分层次(如可分为基本素质层次、专业知识层次、特色技能知识层次)讲授,从中体现教学内容的“精、深、新”。

精,就是强调对讲课内容要精选。对教学内容做全面梳理,把其中的核心内容,以及现实性较强、有发展前途的内容保留,大胆删除陈旧过时而又繁杂无用的内容,编写或采用在内容和体系上有较大革新并经过试用效果较好的教材。

深,是指不能止步、满足于描述的认知层面,而是强调在授课中透过具体的实例,挖掘其背后深刻的思想内涵,提升理论思维张力。使学生能从中得到启示,提高对现实问题的观察、思考和处理能力。

新,是指注重教学内容的动态发展,把现代科学、技术、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及时准确地反映到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中来。要吸收前沿理论的最新进展和出现的新动向、新案例,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特征,鼓励学科交叉,防止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3.2练什么

以训练为主线是一种可以大力推行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由不重视、不感兴趣、不投入的态度,转变为有了兴趣并且乐于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从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让学生不仅亲身体验从练中学到的本学科知识,更可贵的是学会如何学习。

训练的内容一定要结合讲授内容精心选择练习题目,通过练习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并逐步转化为能力。这种训练不是指单调枯燥的题海战术,要注重质量,强化应用,给学生提供空间,提出方向,甚至倡导学生走出校门,进行社会调查,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这里还要注重基本能力的训练,撰写小文章、读书笔记和学术论文等都是一种综合性的训练,也是学生必备的一项基本能力。正是通过这种训练,学生学会了读书,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围绕观点组织材料,同时,文字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3.3考什么

考试的内容,应当从对知识的继承性、掌握程度等方面进行考核,但不应该成为主要的方面。这种知识考核明显偏向于善于模仿、记忆的学生,而对全面发展或富有创造性思维的学生,则往往是不公正的排斥。所以,还应该考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动手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应用所学理论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当积极推行考、教分离,把重视知识考核改为重视能力考核,要有很强思考性与启发性的试题,采取多种形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例如写考察报告,做一项小实验,解决一个生活中的问题等内容。这一切培养了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从而促进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全面发展。

4如何讲、如何练、如何考

4.1如何讲

讲授知识的目的不是终结知识,而是提供进一步学习知识的途径。

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创造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要用精练的语言讲到精要处,点拨到要害处。鼓励运用问题式、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注意留给学生的是问号而不是句号。

4.2如何练

我们倡导讲与练的有机结合,即讲中有练、练中有讲,或者把讲授的内容转化成练习的形式,或者是通过讲授激发了练习的兴趣,提高了练习的效率。

关于提高练习的效率,重要的莫过于提出有思考价值、能提纲挈领的问题。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规范组织教学活动,通过课堂讨论、协作学习,扩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学以致用。

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但学生如何才能获得知识,一靠教师传授,二靠学生自学,三靠向社会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而通过自学获取的知识更为牢固。因此要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具有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4.3如何考

考试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学生学习的好坏应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知识面的宽窄;二是通过自己的学习获得了多少知识;三是学习的经历,包括实践的经历;四是自学的能力;五是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是否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因此,在考试方法上,对不同学科、不同年级、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方法。不能靠一张试卷、一次考试来决定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应把学生平时学习的情况按权重列入学习成绩中去,把学生通过自学获取的知识、有个人创见的知识列入学习成绩之中。考试时不能仅考记忆性、认知性的知识,还要考综合性、分析性、理解性、创造性的知识。

具体实现起来,首先要设置选择性作业,注重过程性评价。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是一种对学生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情感、态度、能力的发展变化的评价。如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敢于质疑,解题思路具有创新性,积极做“选择性作业”,能与同学协作学习、友好相处等点滴进步,均作为教师平时对学生过程性评价的依据。

然后要采取多元化的考试方式。每门课程根据其课程性质、教学内容、水平要求和教学对象不同,分别采取闭卷、开卷、笔试、口试、论文、读书报告、实验、设计、作品等考试形式(如语言类的课程可以采取笔试、口试相结合,工程类等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可以采取理论、实际操作相结合),并采取百分制、等级制、合格评价制的综合考试考评制度。

5“讲一、练二、考三”的实证分析

5.1实证1

笔者为现代教育技术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开设了“教育技术学”课程,共18讲,每讲2学时。考虑到该门课程理论性较强、内容繁杂的特点,尝试了新的教学方法。

(1)精讲,即“讲一”。纯粹是教师讲授的课时很少,仅为两讲,着重介绍教育技术学的学科发展、理论基础、教学设计的含义、网络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应用、技术实现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当前教育技术面临的问题等。

(2)教师提供学习资源。教师将整理好的学习资源以及相关网址提供给学生,并将教学内容分为五大主题:①学与教的过程;②教育技术学的学习理论;③教学设计;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⑤协作学习。其中将第三主题“教学设计”作为重点,又细化为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目标分析与确定、学习环境与学习资源的设计、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运用、学习者评价、教师评价、学习内容评价、网络教学支撑平台与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评价八个子主题。

(3)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即“练二”。课前,以上主题两两为一小组,学生可以任选一个主题,选择相同主题的学生构成一个学习小组,轮流担任组长,分配任务,然后大家分头行动,查找资料,各自准备要讲的内容及PPT文稿。课上,学生自己讲,讲的过程中教师及其他学生随时可以提问,讲完后大家再讨论。如在讲学习理论时,讲解的同学能全面阐述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的主要观点、对教学的指导作用,并进行系统的综合比较,讨论时大家又着重围绕对外汉语教学,探讨每一种学习理论对教师的教以及学生的学有何指导作用。课后,每人将对所有人的讲课情况以及参与讨论的情况作一个评价,发给教师,一个月左右教师汇总一次,将其他同学对自己的评价综合后再发给每一位同学,学期结束时,每一位同学也能纵向看到自己的进步。

五大主题专门讲授的时间为12讲。为了便于同学之间充分展开讨论,第一二主题之后、第三主题中的设计过程与评价、第四五主题之后又专门设置了讨论课,共4讲,大家畅所欲言,提出问题,进行认真剖析,讨论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亮点,有几个同学由此定出了自己的硕士论文题目,如“远程对外汉语教学的学习者特征分析及应对策略”、“网络对外汉语教师的评价研究”。

(4)综合考试,即“考三”。考试采取个人评价与学期论文各占50%的方法。学期论文题目是给出五个思考问题,由学生任选一个写出论文:①有一位对外汉语教师,对教育技术用于课堂教学十分感兴趣,但没有这方面的基础,苦于无从下手。你如何帮助他?给他什么具体的建议?②我校一名韩国留学生,因为身体原因无法正常在校内上课,提出回国在网上学汉语。在远程汉语学习方面你能够提供哪些方面的指导?③你有过网上学习英语或其他课程的经验吗?你认为怎样做才能坚持下来,而且有很好的学习效果?④请你评价网上北语(http://www.eblcu.net/)。⑤ 请你评价自己在本门课中的综合表现,包括学习观、学习方法、资料准备、组织能力、协作能力、讲解技巧、问题提出、学习结果等。

从学生交上来的论文可以看出,每一位学生都认为这种教学方式很新颖,而且很适合这门课程。每人选择自己更感兴趣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有的同学认为自己有了更多的空间和选择,收获也比较大;还有的同学认为在这门课上学到的内容恰好又可以用来指导我们的学习,使我们对教学活动有一个更系统、更深入的认识。而且大家一致认为由自己先查找资料,然后整理并讲给他人听,这样的学习效果(可以吸收95%)远比单纯听教师授课的效果(仅吸收20%)要好得多,自己的自学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协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5.2实证2

笔者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开设了“软件工程”课程,共18讲,每讲3学时。

在2001年12月15日ACM/IEEE公布的CC2001(Computing Curricula 2001)与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体系CCC2002中,软件工程被确定为14个知识领域之一。随着软件系统日趋大型化与复杂化,有研究表明,软件工程在未来将成为与计算机科学并列的学科。过去传统软件工程教材中某一章节的内容,如今均已有专门书籍加以阐释,且内容丰富并自成体系,如软件需求分析、配置管理、人机界面等,不仅如此,许多软件工程前沿课题诸如净室软件工程、再工程、形式化方法、CMM能力成熟度模型等,某种开发模式诸如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小组软件工程、个体软件工程、快速软件开发、统一建模语言等等都非常迅速地以专门著述的形式出现。这一切均对该课程的教材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教学规律等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尽管CC2001以及CCC2002对此有其相关的约定。

在这种情况下,从教师角度讲,若想以有限的教学学时完成全部的教学内容,并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不是学科教师没有这个能力,而是需要讲授的内容太多、太丰富,以至于教师欲图面面俱到,却在很多方面都只是蜻蜓点水,难以协调和平衡内容的广度与深度、学生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之间的矛盾。从学生角度讲,既然软件工程作为研究软件开发和软件管理的一门工程科学,已经成为软件行业中必不可少的专业知识,并且需要不断汲取软件行业实际应用的经验与成果,那么,学习过程中就应该融入实践,从过程中体验和提升认识。然而,笔者在十余年的计算机教学中深刻感受到,许多计算机和信息专业的学生虽已具备了一定的软件理论基础,但由于缺乏实际的、完整的软件项目开发经验,从事软件系统分析、设计和实施的能力十分薄弱乃至欠缺,无法满足行业需要。有鉴于此,我们尝试了新的教学方法。

(1)讲思路,即“讲一”。软件工程的本质与目标是在成本、进度与质量之间寻求平衡点,即探索和追求如何用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开发出最好的东西,因此,一切开发方法和管理过程在充分考虑软件复杂性的基础上,都是围绕这个核心来进行的,教师要促使学生必须从课程开始就树立起这个意识,同时,教师要善于将CC2001/CCC2002中软件工程的内容体系、学习目标理清一个有机的顺序教授给学生。我们的具体做法主要是按照IT企业软件中心和项目组的工作思路,在宏观介绍“软件开发模型”、“软件开发方法”、“软件支持过程”、“软件管理过程”的基础上,依次讲授了软件的“立项策划”、“需求分析”、“设计建模”、“实现测试”与“实施维护”等主要内容与基本方法,并穿插引入了“UML(统一建模语言)”、“CMM(能力成熟度模型)”、“PM(项目管理)”等流行的软件工程思想。其中,“立项策划”与“发布实施”是多数软件工程教材没有或忽略的,但软件企业实际又必须进行的两个重要环节,涉及到软件工程项目的来源(取之于谁)和归宿(用之于谁),看似简单,却是学生将软件工程所学融入实际的桥梁。讲思路环节,可伴随就学生针对软件工程感兴趣的领域进行文献检索、学期中或学期末提交有关该领域前沿课题的综述性论文的要求(学生可检索希赛软件工程专家网——http://51cmm.csai.cn等国内网站;有条件或余力的同学可检索http://www.acm.org、http://www.computer.org、http://www.sei.cmu.edu等国外网站)。

(2)实施小组软件工程,即“练二”。软件工程实施的成果之一就是里程碑和交付物,即软件开发的阶段性产品或“工作制品”,而这恰好又是学生学习软件工程必须得到训练的内容,同时也是教师衡量和检查学生认识是否提升的手段。具体练习如下:在讲授完“软件立项与策划内容”后,由教师提供不少于三种指定项目或学生自选项目的“软件产品开发任务书”,内容可以小至诸如“机房设备管理系统”、“教学教务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以及学生操作系统、编译原理等课程的作业,大至诸如企业或导师的项目或课题,每5~7名学生组成一个软件项目组,任选其中一个作为自己的开发任务;每个项目组选出一名组长担任项目经理,负责整个软件系统的规划、设计、协调和实施;项目组下又分设四个任务小组,即需求分析组、概要设计组、详细设计组、程序实现组;各任务小组的负责人在项目实施阶段,承担小项目经理职责;要求每个学生至少是一个任务小组的主要成员(在此期间,建议学生研读《小组软件工程》与《个体软件工程》书籍,以部分获取相关知识和经验)。每个项目组需根据教师提供的文档模板与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依次提交其中各任务小组的阶段性成果,即《需求规格说明书》(第6周)、《概要设计说明书》(第10周)、《详细设计说明书》(第13周)、源程序与《用户手册》(第17周),有条件的同学可提交测试报告(计划、用例、数据)。教师在每个阶段都将会对各小组提交的文档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同时结合小组内部的自评与互评,给出每个学生的评价。

(3)综合测评,即“考三”。学期末,在对本课程主要理论体系进行概括、梳理与提升的基础上进行期末考试,在综合制定论文、小组项目、期末考试评价标准的基础上,以“论文占10%,小组软件项目占40%,期末考试占50%”的方式给出学生的综合成绩。

从学生所提交的论文,小组软件工程项目的文档、软件,以及学生的反馈意见和心得体会等方面可以看出,上述方式是得到学生认可的。尤其是小组软件工程项目的实施(项目大小并不重要,重要是其完整性),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提升理论和加强实践的机会,也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彼此协同工作的能力,使其对软件工程实施过程中角色的定位与阶段的理解都有所提高,从而锻炼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而对于教师而言,不仅在诸多分析、设计、实现方法和理念中,强调“面向流程分析、面向数据设计、面向对象实现、面向功能设计、面向过程管理”等思想,以促使学生掌握更实际有效的方法,同时应在软件工程与前导课程、后续课程的关联性方面,以及软件工程自身知识点的关联性方面多花些工夫,使其能够做到有机衔接,而后一点是需要持续努力和探索的。

6结束语

“讲一、练二、考三”中的一、二、三,并不是单纯的压缩讲课时数,也不仅仅是指在难度上的分配,更重要的是如何设计讲、练、考的内容与方法,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讲一、练二、考三”不是一句空话,说起来容易,认识到此种方式可以培养高素质、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的重要性也并不难,难就难在如何真正理解其精髓与正确实施。过去“填鸭”式的教育模式已习以为常,重新地转换调适又并非一蹴而就,如果再没有政策的导向,教师就更不情愿在教学上有更多地投入。因此,在教改中受到冲击最大的不是学生,而是教师本身。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评价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