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资源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
2006-07-17刘智强
新疆维吾尔族木卡姆作为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既有丰厚的历史底蕴,又为各族人民所喜闻乐见。在新世纪新形势下,木卡姆研究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与时俱进,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大力发展与创新,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
新疆艺术学院作为新疆惟一的民族艺术教育研究基地,多年来一直与兄弟木卡姆研究单位通力协作,共创佳绩。尤其在演唱、演奏、理论研究、培养下一代及挖掘、整理、录制与传播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而突出的贡献,受到了国家及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奖励和鼓励。其具体做法如下:
一、创立了新的木卡姆教学体系
木卡姆的继承与发展需要专业优秀人才,人才从何而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铁木尔·达瓦买提十分重视,亲自过问。前自治区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亲自召见学院主要领导及专家,商讨尽快设立木卡姆教学专业,同时指出“培养维吾尔本民族演唱、演奏人才是当务之急,树立科学理念,用科学的方法继承、发展,解决好木卡姆的传承问题”。自治区其他主要领导也曾多次过问此事,希望新疆艺术学院成为木卡姆教学与研究的重要基地。上级领导指示下达之后,自治区教育厅和文化厅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组织有关专家论证,认为新疆艺术学院已经具备木卡姆教学与研究的资质条件,可以设立这一教育专业。艺术学院党委坚决执行上级党委的研究决定,遵从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立即设立木卡姆教育专业,尽快开始招生。于是,1996年开始面向全疆维吾尔民族招收第一届木卡姆专业学生。从此,在新疆艺术学院历史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独具特色的木卡姆专业教育。
万事开头难,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木卡姆教学体系并非易事。它涉及师资、设备、教材及教学形式与方法等不少实质性问题。首先,做好师资队伍建设,民乐教研室进行了大调整,师资优化组合,将优秀的声乐、器乐、民族理论教师放在木卡姆教学第一线。声乐、器乐、民族理论等各学科不同专业的师资建设齐头并进,经过艰苦的努力,建立健全了一支强有力的木卡姆教学师资队伍。第二,确定培养目标,拟定教学目的及教学重点。过去木卡姆的传承只依赖于民间特定的师徒关系,虽然可以取得真传,但困难颇多,难以取得良好的艺术效果。学院的培养目标正是在于用更加合理科学的方法演唱、演奏木卡姆,为古老的木卡姆艺术注入生气,增添光彩夺目的艺术色彩。用现代维吾尔人的艺术观念去继承、表现古老的木卡姆艺术,使它接近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做到更广泛地继承与发展。目前,活跃在新疆木卡姆舞台上的主要演员均为新疆艺术学院所培养,有的已成为国内外著名的木卡姆表演艺术家及学者。教学的目的与重点正是围绕这一目标,培养高素质木卡姆专业人才,面向新疆,放眼全国,走向世界,牢固树立求真务实的教育思想理念。第三,完善教学设备与教材。革新过去陈旧的教学设备,对木卡姆教学所涉及的一切设备进行梳理与配套。特别是对器乐教学所需要的乐器进行全面整理与更新,健全乐队所需要的乐器。个别乐器需要从民间索取,就想方设法求助于民间木卡姆艺人,拿来为教学所用。结合教学改良乐器是教师们常做的事。为教学需要学院还专门成立了乐器制造工作室,制造出了优良的民族乐器为教学所用。教材建设倾注了教师们的大量心血,虽然有现成的木卡姆乐曲作为教材,但缺乏系统性与合理性,需要重新加以整理、编写。因材施教,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是编写教材的一项原则。无论是声乐教材还是器乐教材都突出实用性、合理性、严谨性及系统性。声乐教材以词曲结合为基础,形成完整的教程体系。过去采用听录音为主的原始学唱方法,口传心授,没有教材,学唱难度大。而现在,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编写出了系统教材,解决了长期以来无教材、唱不准的疑难问题。器乐教材同样作了改革,各种演奏乐器均有配套教材。用木卡姆曲本作为各种乐器教材的摹本,同时又作为编写辅助教材的主要内容。有的教师还根据流传在民间的木卡姆风格名曲改编,完成自己教学的成套实用教材。现出版教材多部,有《弹拨尔练习曲及曲目集》《热瓦甫练习曲及曲目集》《胡西塔尔练习曲及曲目集》《新疆扬琴曲集》《民族音乐创作曲目集》等等。突出主要教材建设的同时,也没有忽视其它辅助教材的建设。学院科研处组织教师们编写了《木卡姆民乐练习曲》《木卡姆视唱练耳教程》《木卡姆民族和声学教程》《十二木卡姆的音乐分析教程》等等。学院还把木卡姆教材与中国其他各民族器乐教材作比较,汲取经验,优化组合,形成以木卡姆教学为中心的一体化民族器乐教材。第四,创立了新颖独特的木卡姆教学形式与方法。教学方法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木卡姆进入课堂教学自然替代了民间流传的师徒相传。这只是一种形式的变化,其重要内容在于汲取借鉴了姊妹学科的优良教学方法,用科学合理的系统教学方法替换了过去长期以来木卡姆师徒传承的“口传心授”的教学模式。科学的教学方法来源于前辈教育家实施课堂教学的结晶。木卡姆教学必须融于整体的先进教学体系中,去完成自己独特教学形式与方法的子系统,才能培养出新时代的木卡姆表演艺术人才。
探索木卡姆教学新形式与方法是摆在广大师生面前的首要任务。木卡姆的声乐教学纠正了以往词曲分离进行记谱及学生听录音学习的那种教条、死板、简单的教学模式,而采用了词曲结合、手鼓节奏相扣、同时进行学唱的“三合一”全新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民乐教学在挖掘素材、扩张曲目上下功夫,同时加强艺术实践,技巧与表现相结合。表现作为艺术创造之目的,技巧作为艺术创造之手段。重在抓基础,目的在于培养演奏木卡姆全面的高素质人才。声乐与器乐混合教学同样重要,这是构成木卡姆整体表演的重要环节。采用多声部多形式组合,重奏合奏均纳入课堂。2002年3月份,学院邀请乌兹别克斯坦国立音乐学院教授帕尔哈提·阿里木莫夫教授专门讲授木卡姆多声部教学及乐队多种组合演奏技巧,使木卡姆器乐教学由原来简单的组合形式变为多种组合的复杂形式。民乐木卡姆教研室又组织各位教师改编创作了不少优秀的配套教学曲目。打击乐手鼓教学多年来一直没有正规教材,教学方法单调,特邀请乌兹别克斯坦国立音乐学院手鼓专家热合曼吐拉·萨玛托甫教授来学院传经送宝,并与手鼓教师精心合作编写了一套全新的手鼓教材,填补了过去一直没有书面教材的空白,同时将这一教材中的技法及时应用到木卡姆表演当中,使之增辉不少。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教学方法的灵活性为木卡姆教学打开新局面、取得新成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搜集、挖掘、整理与研究,丰富了木卡姆内容
经过数十年、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呕心沥血的奉献,1997年出版了维、汉、英、阿四种文字的大型《维吾尔十二木卡姆》13卷第三版系列丛书。2000年又将十二木卡姆制作成CD、VCD、DVD光盘,用维、汉、英、阿四种语言向国内外发行,这是千年一见的“旷世之举”。整个搜索、挖掘、整理出版过程,新疆艺术学院积极参与并发挥了率先带头作用,做出了优异的成绩,取得了优秀的成果。1997年2月青年教师阿不都克里木·吾斯曼教授深入维吾尔民间木卡姆艺术当中,亲自记谱整理了53种木卡姆曲调,为第三次木卡姆出版增添了新的曲目,丰富了整个木卡姆内容。
在理论研究方面,苏来曼·伊明教授作为自治区十二木卡姆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维吾尔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一直参与木卡姆的挖掘、整理、审定、出版、录制工作,他撰写了大量的木卡姆研究学术论文及专著,其中《维吾尔十二木卡姆与地方木卡姆音乐》在2001年12月荣获世界华人交流协会、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颁发的“优秀论文奖”。专著《论维吾尔十二木卡姆的音乐结构》在1997年荣获自治区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加米拉·卡迪尔教授撰写的论文《维吾尔古典十二木卡姆教学特点探索》在1992年北京国际木卡姆研讨会上宣读,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木卡姆教研室的专家教授们在木卡姆理论研究方面做出了优异成绩,成果显著,受到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嘉奖。学院目前已形成木卡姆研究强大阵营,研究领域正在扩大并向学术纵深延伸,今后将会有更多可喜成果问世。
三、排练、演出木卡姆硕果累累
音乐学院组建成立了大型完整的木卡姆民族乐团。为了更好地、全面地实施木卡姆教学,对原来的民族乐团进行了大调整。乐团人员组建、乐器配备上由原来30余人的小乐队增加至60余人,构成编制完备的大乐队。以新疆少数民族乐器为主,吸收了汉族及西洋个别乐器,如低音鼓、大贝司、大提琴、唢呐、木鱼、三角铁、钹等。为了迅速提高演奏水平,我们多次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现场指导。经过乌兹别克斯坦国立音乐学院帕尔哈提·阿里木莫夫教授长达半年的严格训练,对每个声部及单个乐器都提出了艺术表现的严格要求,强调民乐交响性的表现思维,将这种民族乐队交响思维表现手法运用到木卡姆的表演中去,为木卡姆的表演注入了新时代气息和新文化理念及新的审美情趣。
木卡姆排练是木卡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内外结合,请进来、走出去,排练经典曲目到全国各地宣传演出。1999年9月由木卡姆班18名学生组成的演出团,去南疆木卡姆的发祥地——莎车县、买盖提县、巴楚县、阿克苏市及阿瓦提县等地巡回演出,追寻木卡姆的原始风格演唱法。通过这种独特的艺术实践与教学实习活动,同学们受益匪浅,更加热爱自己民族的艺术,激发了学生学习本专业的热情和信心。自1999年木卡姆乐团成立至今,从未中断下基层宣传演出和庆祝重大节日的演出,有时候还担负着为来疆指导工作的中央首长及考查专家演出。如1999年5月为回新疆指导工作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铁木尔·达瓦买提举行了专场木卡姆教学成果汇报演出。1999年7月由人事厅、教育厅主办,为来新疆考查的中央首长举行了专场木卡姆汇报演出等等。多次的重大活动演出均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表彰和观众的欢迎。木卡姆乐团还多次走出国门,向国际友人展示新疆木卡姆艺术的风采。1995年元月应邀去泰国艺术节演出;1997年10月由自治区宣传部组织带队参加了吐库曼斯坦国庆演出;1999年2月应伊朗国际艺术节邀请,由自治区文联组织带队参加了演出,并获得演出“特别奖”;1998年7月7日,由自治区青联组织去日本访问演出等等,所到之处均受到热烈欢迎。连续的出国演出,为木卡姆走向世界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也宣传了祖国古老文化,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四、录制、出版、传播木卡姆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录制、出版、传播木卡姆,用高科技手段展现木卡姆在研究、创新上的艺术价值、史学价值、文化价值、推广价值、现实价值及贡献价值,让全世界都知道新疆维吾尔木卡姆是至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流传最久远的超大型木卡姆,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精华,是具有独特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高贵文化遗产。多年来新疆艺术学院一直走在木卡姆研究大部队的前列,积极做好木卡姆研究成果展现——录制、出版、传播等工作。
新发现的《依希热提恩格兹》与十二木卡姆《阿比倩希曼》《穆斯台扎特》等曲目的收录出版工作中,学院阿不都克里木·乌斯曼、阿里木江·迪卡尔、苏来曼·伊明、米吉提·尤努斯等教授积极参与了整理与审定工作。1997年9月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国音像协会出版《维吾尔十二木卡姆》1-4集CD,该项录制作品获“全国优秀一等奖”。1995年9月阿不都克里木与格斯丁·巴拉提合著,由自治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论十二维吾尔木卡姆与伊犁民歌》一书畅销国内外。2002年元月木卡姆再次录制CD、VCD、DVD光盘纳入“九五”国家重点音像规划项目。这一宏大之“旷世之举”,学院组织师生们全力投入,圆满完成了录制出版工作。由于成果突出,自治区人民政府特授予新疆艺术学院“先进集体”称号,并为直接参与木卡姆录制工作做出成绩的教授们颁发了“荣誉证书”。这项工作所取得的成就,正是新疆艺术学院全体师生团结协作、努力进取的结果。
木卡姆的传播离不开表演,新疆艺术学院有全国一流的木卡姆民族乐团,又有庞大的人才资源队伍、强大的科研实力和高超的表演技能。在高校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新疆艺术学院深知国家及自治区赋予的木卡姆教育、科研的重担和责任。学院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及自治区党委有关木卡姆的指示精神,竭尽全力把自己民族的木卡姆教育专业打造成更具特色的国家一流的名牌专业。在上级党政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木卡姆的教学与研究将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果。
刘智强 安徽省安庆师范学院艺术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 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