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开“商务旅馆”玩出一个大产业
2006-07-17学品
学 品
在“商务旅店”住了20多天,同宾馆比,至少省了2000元!我产生了一种把家随身携带的感觉。
2000年从首都经贸大学毕业后,朱莉在家乡青岛一家贸易公司做营销业务员。公司对出差人员规定:每天住宿、伙食费120元。朱莉首次去上海出差,一打听价格,吓得直咋舌:即使是普通宾馆,也要150元钱!朱莉在市郊70元一晚的小旅馆安顿下来,没有电话、沐浴,也没有空调。睡到半夜,她突然感觉身上奇痒,打开灯察看,吓了一跳:潮湿的被子上竟爬着星星点点的蚂蚁。
2001年7月15日,公司派朱莉到香港展销电子产品,她第一次接触到区别于传统宾馆的自助式家庭公寓,那是旺角一幢高层公寓里的一室一厅套间: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洗衣机和厨具设备一应俱全。在香港住宾馆标准间每天最低700元,这里只需要350元。
在温馨的浴室里美美地泡个热水澡后,朱莉为自己;中了杯咖啡,再放一曲美国乡村音乐,真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她忽然意识到,如果把这种像“家”一样的情调旅馆移植到青岛经营,必定会大受经常出差的业务员们的欢迎。
“商务旅馆”在中国大陆还是一个市场空白点,青岛最便宜的一家二星级酒店标准间的团体价为158元,前提是必须订5间以上,三星级最低价在200—380元。“商务旅馆”的价格定在88—138元,价格优势尽显。资金上,前期“商务旅馆”的房源靠租赁,只需投入四五万块钱就够了。
2002年4月,朱莉在青岛市绿岛花园小区租了一套跃层式小户型公寓,90平方米,两卧一厅,每月1500元租金。她在原有设置的基础上,配备了电磁炉和燃气炉、电冰箱、炒锅、电饭煲以及各种餐具,为方便客户上网,还安装了宽带接口。
朱莉找人做了一个网页,通过网络传递信息。一位郑州女孩要到青岛联系业务,从网上看到朱莉的“商务旅馆”后,决定来看看。刚进门,她就被室内的装饰品吸引住了:藤编的时尚“掌心椅”,草编的小酒架、野餐篮、小挂毯等,颜色从米黄到淡绿,一种田野风味扑面而来。女孩笑着说,想不到“商务旅馆”布置得如此清新别致,简直就像女孩子的闺房!得知自己是第一位房客时,她更是惊喜异常。第二天,她又介绍进来一位业务员朋友。
刘小姐和朋友住了一阵后,在网上发了个帖子:在“商务旅馆”住了20多天,同宾馆比,至少省了2000元!我产生了一种把家随身携带的感觉。这句话迅速在网上传播,受到了网友的“跟帖”追捧。
很快,朱莉又接到一个网上预订。韩国一家公司的业务代表朴先生和新婚妻子住进来之后高兴地说,住酒店单调、不舒服、没人情味,什么事都在服务小姐和“电子眼”的监控下,毫无私密可谈。朴先生的妻子很喜欢这里的幽静,整个人都陶醉了。
朴先生原计划小住个把月,没想到被这种“家”的温馨吸引,主动提出以每月5000元的价格租下整套房子,一次就付清了全年6万元的租金!
朴先生的同事和朋友在惊羡之余,纷纷找到朱莉,请她提供这种既温馨又有格调的“家”。一对情侣,甚至当场交了2万元订金要求最先预定。朱莉的父母都是做生意的,看到女儿牛刀小试就显露出锋芒,便又盘了几幢两层带院子和车库的别墅给她。青岛有6000多家韩资企业,仅在这里生活的韩国人就有3万多,十几套房子布置好后,一个多月时间就被他们预订一空。2003年,受“非典”影响,各大宾馆的生意都很不景气,朱莉的·商务旅馆”却大受韩国商务人士的青睐,经营得红红火火。
2004年,随着“非典”的消除,压抑了一年的人们纷纷携家带口外出旅行。刚到4月初,就有大批游客潮水般涌入青岛。朱莉果断地在海滨公寓、丽晶花园等与旅游景点相毗邻的小区,一口气租下20多套房子经营“商务旅馆”。4月中旬,她在网上得知西安一个“驴友”正在策划大型的“畅游青岛山水”自助游活动,她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迅速找到了活动的组织者,顺利地拿下了“住宿承办权”。不久,百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驴友”汇聚青岛,享受了“商务旅馆”舒适、自助、灵活、省钱的贴心服务。
2004年底,朱莉在青岛已拥有40套“商务旅馆”,每月纯收入达到8万元以上。2005年,通过父母的帮助,她又在威海、烟台、济南和郑州等地开创了连锁机构。朱莉每到一个城市,做完周密的市场调查后,马上运作一家“商务旅馆”,一直到它开始赢利,并且保证每月净利润在2000元以上,才在当地招收加盟商,这样为加盟商节约了成本,缩短了投资经营的磨合期,只要投资就能稳赚!
如今,朱莉的财富雪球越滚越大,短短3年时间,固定资产就达到了12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