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古唐音听粤韵

2006-07-06郭健勇

现代语文 2006年4期
关键词:平仄唐诗宋词普通话

[摘要]唐诗宋词具有的美妙音调与作品中的巧妙的平仄配置有关。讲平仄,就是指让平声字与仄声字有适当的搭配,以便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如果用普通话的字调去判定唐诗宋词的平仄,我们发现其与作品的固有平仄偏离颇大,但如果我们用粤方言去定平仄却与作品的固有平仄往往是相吻合的。在这里,试论能否借助粤方言来判定唐诗宋词的平仄。

[关键词]普通话 粤方言 唐诗宋词 平仄

唐诗宋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为后世文人墨客所推崇,是我国诗词创作的高峰。唐诗宋词之所以被后人所推崇,与诗词本身的美妙音调有关,而美妙的音调与巧妙的平仄配置有一定关系。讲平仄,就是指让平声字与仄声字有适当的搭配,以便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

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诗为有音律的纯文学”,诗要有节奏,而“节奏生于同异相承继、相错踪、相呼应,字的平仄读音长短高低强弱不同,写作诗词讲究平仄相承继、相错综、相呼应,便构成了节奏美”。不仅如此,诗词里字的音还跟传情达意有关系,“有时一个字音与它的意义并无直接关系,也可因调质暗示意义”。

唐诗宋词是唐宋时期写的,诗词用字的平仄自然由当时的字调来决定,然而,由唐至今,悠悠千载,语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今天国内大多数地方的人,已不能完全了解唐宋诗词中的用字在当时是平是仄。所以,现代人读唐诗宋词想知道作品中所用的字本来是平声还是仄声,已非易事。如“白日依山尽”中的“白”字,北京人会说它是平声字,因为字调属阳平。但是广州人不同意,认为“白”字属入声,明明是个仄声字。这就造成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局面,因为按其各自声调来判断,都没有错。至于谁的认定符合作品用字的固有平仄,那就要用作品时代的字调来检验了。也就是说,如果懂得唐宋时代的语音,即中古语音,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只要按中古语音的字调去判定何字为平何字为仄就可以了。但是,大多数人不具备这个能力,他们只能根据自己习惯使用的声调来辨别,或是直接用普通话的字调去判定唐诗宋词的平仄。我们发现其与作品的固有平仄偏离颇大,但如果我们用粤方言去定平仄却与作品的固定平仄往往是相吻合的。这是否说明了我们可以利用粤方言去定唐诗宋词用字的平仄呢?在这里,我们将就用普通话和粤方言这两种音调来定唐诗宋词平仄的问题进行探讨,看看能否借助粤方言来判定唐诗宋词的平仄。

一、按普通话字调定唐诗宋词平仄

普通话的字调有四个: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在普通话中,阴平、阳平属于平声字,上声、去声属于仄声字。唐宋作品若按普通话的字调去判定,其结果与作品的固有平仄不能一致。确切地说,是在非入声字的范围里极少不一样,而在入声字的范围里则常常不一样。试看下面这首诗:(括号内平仄为诗固有平仄)

王维《相思》

红豆生南国,(平仄平平仄)

春来发几枝。(平平仄仄平)

愿君多采撷,(仄平平仄仄)

此物最相思。(仄仄仄平平)

诗中“国、 发、撷、物”是中古的入声字。请注意这些入声字在普通话中是哪个声调。其中的“国”、“撷”,均处在非仄不可的位置,而用普通话读却成了平声字。

这是由于汉语的中古语音,字音字调有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四种。发展到普通话,入声字已消失。中古念入声的字,在普通话里全都改念阳平、上声或去声。对于分辨唐宋诗词的平仄来说,改念普通话上声、去声的字,古今都是仄声,不会出现差错。但是,中古念入声而普通话念阳平的字,按普通话字调去定平仄就会出现如上述诗中的“以仄为平”的错误。

唐代的平、上、去声调,与今天普通话的平、上、去声调大体一致,唯有唐代的入声字在普通话里已经面目全非,都以平阴、上、去的身分出现,使得北方方言区的人无法辨认。中古的入声字被普通话念作阳平的大约有一千多个,这一大批“古入今平阴”的字就成了以普通话为唯一语言工具的人认读唐诗宋词字音平仄的最大障碍。要扫除这个障碍最好是能认识所有的入声字,至少也要记住哪些是“古入今平阴”的入声字。

要认识、记住入声字的途径,一是借助韵部去了解入声字。《诗韵新编》有十八个韵部,其中“六儿”“八微”“九开”“十二侯”“十三豪”“十四寒”“十五痕”“十六唐”“十七庚”“十八东”这十个韵部都没有入声字,而“一病”“二波”“三歌”“四皆”“五支”“七齐”“十姑”“十一鱼”这八个韵部都有入声字。《广韵》的入声字部分有34个韵部,分别是:屋、沃、烛、觉、质、术、栉、物、迄、月、没、曷、末、黠、辖、屑、薜、药、铎、陌、麦、昔、锡、职、德、缉、合、盍、叶、帖、洽、狎、业、乏。二是可借助押入声韵的词去熟悉入声字。如苏轼《念奴娇》的“物、壁、雪、杰、发(英发)、灭、发(华发)、月”;王安石《桂枝香》的“目、肃、簇、矗、足、逐、续、辱、绿、曲”;李清照《声声慢》的“觅、戚、息、急、识、积、摘、黑、滴、得”等等。

只有记着这些入声字,扫清“古入今平阴”的障碍,用普通话字调去定唐诗宋词的平仄才能准确。

二、按粤方言字调定平仄

上面说到,如按普通话字调去判定唐诗宋词的平仄,结果与作品的固有平仄偏离颇大。主要原因在于中古的数以千计的入声字让普通话念成了阳平。这是讲普通话方言的人认识唐诗宋词固有平仄遇到的最大问题,但是这对于讲粤方言的人来说却不成问题。这是由于:

1.粤方言的字音字调,平上去入俱全,保留了中古语音声调系统的本来面貌。

“粤方言在语音系统上与隋唐时期以切韵系统为代表,具体反映在宋代《广韵》一书中的音系存在着相当完整的对应规律。”②宋代平水人刘渊总结出来的“平水韵”已被公认为中古语音的标准分韵。平水韵把中古语音的韵部归结为106韵,其中入声韵部有17个,就是:“一屋”“二沃”“三觉”“四质”“五物”“六月”“七曷”“八黠”“九屑”“十药”“十一陌”“十二锡”“十三职”“十四缉”“十五合”“十六叶”“十七洽”。这十七个韵部的代表字按普通话字调去读有近半念阳平,而让讲粤方言的人去念,则无一不是入声字。

上文所举的王维《相思》一诗中的“国、发、撷、物”,这些文字,在粤方言里仍然都念入声。

2.粤方言不仅在入声字方面与中古音完全一致,而且在平、上、去诸声调方面也大体相同。

唐代陆龟蒙曾写过一些“四声诗”,如:

《夏日闲居作四声诗寄袭美·平声》

荒池菰蒲深,闲阶莓苔平。江边松篁多,人家帘栊清。

为书凌遗编,调弦夸新声。求欢虽殊途,探幽聊怡情。

《夏日闲居作四声诗寄袭美·平上声》

朝烟涵楼台,晚雨染岛屿。渔童惊狂歌,艇子喜野语。

山容堪停杯,柳影好隐暑。年华如飞鸿,斗酒幸且举。

《夏日闲居作四声诗寄袭美·平去声》

新开窗犹偏,自种蕙未遍。书签风摇闻,钓榭雾破见。

耕耘闲之资,啸咏性最便。希夷存天真,讵要问贵贱。

《夏日闲居作四声诗寄袭美·平入声》

端居愁无涯,一夕发欲白。因为鸾章吟,忽忆鹤骨客。

手披丹台文,脚著赤玉舄。如蒙清音酬,若渴吸月液。

平声诗:出句、对句皆平声;平上诗:单数句全平声双数句全上声;平去诗:单数句全平声双数句全去声;平入诗:单数句全平声双数句全入声。

上述这些诗或全平声的出句与全仄声的对句并列,或全是平声、全是仄声,今天让讲粤方言的人去读,没有一个字与唐代的声调不同。正是由于粤音声调的平上去入酷似唐音,陈毅同志当年曾写出“千古唐音听粤腔”的诗句。

因此,按粤方言字调去确定唐诗宋词平仄,应能与作品的固有平仄保持一致。这就说明了粤方言的基本保持了唐代字音的原貌,我们可以借助它来定唐诗宋词的平仄。这应是定唐诗宋词固有平仄的一条捷径。

注 释:

①朱光潜:《诗论》

②《现代汉语方言概论》

参考文献:

[1]沈兼士.广韵声系[M].北京:中华书局,1985

[2](宋)陈彭年.宋本广韵·永禄本韵镜[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唐作藩.音韵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4]石望湘.诗韵新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5]侯精一.现代汉语方言概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6]宁忌浮.古今韵会举要及相关韵书[M].北京:中华书局,1997

[7]陈复华.汉语言韵学基础(修订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8]李新魁.中古音[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郭健勇,广东罗定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平仄唐诗宋词普通话
补唐诗宋词组佳句
我是中国娃爱讲普通话
探析唐诗宋词中红色表示的意象
春天的马蹄声
“逾”与“愈”不同
罗贯中与施耐庵(下)
17
广而告之推广普通话
唐诗宋词里的夏天
律诗平仄格式的构成与推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