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汉语单音词复合化的成因探析

2006-07-06许结玲

现代语文 2006年4期

[摘要] 古代汉语单音词居多,而复合词较少;现代汉语单音词较少,而复合词居多。为更深入地了解古汉语的单音词怎样逐渐演变为复合词,本文将从单音词复合化经历的几个阶段、古汉语单音词必然向复合词过渡的原因及探求古汉语单音词复合化有何意义等几个方面作一浅析,以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翻译古汉语,并力图为古汉语单音词复合化的成因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单音词 复合词 复合化 驱动机制

一、古汉语单音词复合化经历的几个阶段

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复合词较少,到中古以后复合词才逐渐增多;现代汉语复合词的数量超过了单音词,而其中又以双音词为主。古代单音词与现代复音词的对比有三种情况:一是换了完全不同的词。如:汤-热水;涕-眼泪;二是加上词头词尾。如:虎-老虎、妻-妻子等;三是利用两个同义词作为词素,构成一个复合词。如:“衣裳”、“沐浴”等。我们知道复合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构成的词。本文主要探究古汉语中的单音词如何逐渐演变为现代的复合词,对于其如何逐渐演变为复合词的其他类型则另论。

有学者认为,按照语音标准我们可以把现代之前的汉语发展史分为如下几个阶段:(1)上古汉语时期,大概在周代早期和中期;(2)中古汉语早期,在公元601年的韵书《切韵》中定型化,是6世纪晚期的标准文学语言。(3)中古汉语晚期,晚唐时代(公元9世纪)的语言,在宋代的韵图中定型化。(4)中古以后为古代官话时期,在1324年出版的《中原音韵》中得到体现,反映了13世纪中叶的语音状况。从词汇发展史来看,复合词并不是一开始就产生的。最初的时候首先是单音词占绝对优势,而后才逐步发展为复合词。

上古时期,单音词居多,而复合词较少。这可从先秦的作品语言得到印证。我们可先来看看《左传·郑伯克段于鄢》中的一段: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於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無庸,将自及。”

这段话讲的是公子吕要劝说庄公把段除掉,不要使民众生二心,因为段使西北两边邑属二主,这是不义的表现,庄公反而因此才觉得用不着除掉段,他也会自己赶上灾祸的。在这寥寥几十字中,除表示人称的“大叔”“公子吕”等两三个词为复合词外,其余的都是单音词,如果不借助注释,就很难理解这段话的真正含义。

到了中古时期,复合词逐渐产生,与单音词并行。这可从《左传》等著名篇章中看出来;中古以后,单音词逐步过渡到复合词,其词义更易懂,这可从唐宋时期的文学作品看出来。

到了近现代,单音词和复合词的数量有了很大的逆转,变为复合词居多,而单音词较少。但是,古代的复合词与现代已定型的复合词还是存在一定差异的。从形式上看,古代复合词字序不太稳定,两个词素的位置可以前后互换,两个字无论其前后,表义都是清晰的,所以字序的前后不影响交际的效果,也就产生了大量词形不固定的复合词,这与哪一种更适用、更有利于交际有关,其中有一些则按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约定俗成。其实以上单音词复合化所经历的几个阶段也是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

二、古汉语单音词必然向复合词过渡的成因探析

目前学术界对于古代单音词居多,而复合词较少的成因讨论得不多,对于复合词的成因也没有定论。流行甚广的有王力先生的“语音简化说”。王力先生认为中古语音比上古语音简化,有些字在上古不同音,到中古变为同音。同音词的大量增加阻碍了语言的交际,于是导致了汉语的复合化。汉语音节具有的可分析性决定了单音词内部的音素在言语中可能分解而形成复合词。实际上,在语言交际的过程中,追求语义表达的精确化是复合词形成的主要原因。古汉语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单音词一直表现得特别活跃。单音词以其丰富的内容,聚合出现于不同的语义场中,这便为汉语复合词的能产提供了可能,使类推的复合词构造具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词组义开始仅仅是两个词义的简单组合,后来表示的概念渐趋抽象概括,产生新的融合义,进而演变成为复合词。

其实,古汉语单音词经过复合化阶段进而演变为复合词的原因除此“一说”外还有其他原因。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对古汉语语言事实的考察,我认为古汉语单音词复合化的原因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外部原因主要体现在追求词义表达的准确性、适应社会日益发展的需要以及更好地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这三方面;内部原因则体现在汉语词汇独特的结构特点及音节的声韵特点等方面。

1.为了追求词义表达的准确性

古代的单音词经过上千年的发展与演变,到了现代其读音、词义及用法等方面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在这过程中,某个单音词所代表的某种事物或意义越来越带有模糊性,人们不足以准确把握它,这就必然要求产生更能准确表意的词来代表某种事物或意义,复合词便适应这种需要而产生了。因为复合词(主要是双音词)中的两个词素总比单音词一个词素表达得更为准确、形象。如:复合词“张弓”总比单音词“张”的表意要准确些。而“张弓”只是“张”的原义,“张”在《说文解字》上的解释是“张,张弓也”,除此本义外它还有其他的引伸义。在阅读古汉语的过程中,我们要正确理解“张”的含义,恐怕还要从这个字本身的构造及借助有关附注或参考书来理解。

2.为了适应社会日益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新生事物不断产生,各种事物之间的千差万别完全依靠单音词是不能表达的,特别是要表达某种抽象意义的单音词时就显得力不从心,这就为复合词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社会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单音词向复合词的演变也是渐进的,起初是由两个同义或近义词结合为一个双音结构的词组,然后逐渐凝固成复合词。而复合词的产生则更好地满足了由于社会日益发展而带来的人们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语言实际交际功能的需要。

3.为了更好地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

潘允中先生认为,产生大量复合词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同音的单音词太多;二是同义的单音词过于纷繁。古代汉语中并列式复合词的产生就适应语言交际精密化的要求产生了,而语言交际的精密化是在单音词向复合词演变的进程中实现的。从语言内部来讲,语音、词汇、语法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演变,其中语音变化最大,语法则相对稳定,语音的变化也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原先单一的语音形式未能满足这一要求,这便使单音词向复合词过渡成为了可能。从语言外部来讲,其交际功能是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实现的,而复合词的产生能使语言的这种交际功能发挥得更好。

4.汉语词汇的结构特点决定古汉语单音词必然经过复合化的阶段

汉语复合词中的两个语素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且语素间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反的语义关系,这与古代文化和谐平衡的文化内涵相一致。这种特征在汉魏六朝的辞赋骈文、唐代的诗歌和宋元的词曲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汉语作为最能表现汉族文化特质的一种语言,从各个层面充分体现了骈偶对称的审美意识,复合词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5.汉语音节的声韵特点,促成单音词向复合词演变

汉语音节可分析为声韵两个部分,而韵的部分音韵家又分为阴阳,两两对应;从声调上看,平仄对应,使音韵达致和谐;而汉语语句最基本的节律特征也是两个音节。汉语的这些语音特点使古汉语单音词复合化成为必然。

三、探求古汉语单音词复合化的意义

古代使用单音词的地方,现代很多要改用复合词。例如:奉-供奉;功-功绩;知-知道;兴-兴起等。古代汉语单音词与现代汉语复合词的对应关系不是一一对应的,古代的单音词演变为现代的复合词其规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现代复合词的其中一个语素与古代单音词的一个语素相同,但有些复合词的语素完全不包含单音词的语素,也就是前文所提到的古代单音词与现代复音词对比的第一种情况。如:劝-鼓励;说-高兴等。我们探求古汉语单音词复合化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区别古汉语的单音词与现代汉语的复合词之间的差异,以便我们能正确地理解和翻译古汉语,从而了解古代博大精深的文化。在认识它们之间的差异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不要把连用的意义相关或相反的两个单音词误认为是复合词

纵观汉语词汇发展史,词是从单音词逐步向复合词发展的。古汉语中单音词居多,在现代汉语中虽然单音词仍然占一席之位,但总的说,已经是复合词占优势。这就要注意,不可把现代汉语中连用的单音词看成是现代汉语的复合词。例如:

“王曰:‘虽然,必告不穀。”(《楚歸晋知罃》)是说虽然这样,也一定得告诉我。“虽”“然”是两个词,前者是连词,等于现代的“虽然”;后者是代词,等于现代的“这样”。“虽然”不是一个双音词。又如:“君子谓于是能举善矣。”(《祁奚荐贤》)中的“于是”并非是现代汉语的连词“于是”,而是由两个词构成的词组,“于”是介词,相当于“在”,“是”是代词,在这句话中指代“祁奚推荐贤者这件事”,“于是”可理解为“在这件事上”。在古汉语中,与此相类似的还有“地方”“其实”等词组。

2.不要把连绵词分开来解释

在古汉语中也存在着大量的连绵词,它们有的是双声关系,有的是叠韵关系,如:“视其蓄,则溶漾纡余”(《永州韦史君新堂记》)中的“溶漾”是双声连绵字,表示水荡漾的样子,“纡余”是叠韵连绵字,表示曲折萦回的样子;还有的是既非双声又非叠韵的连绵词,如:“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閼者”(《北冥有鱼·逍遥游》)中的“夭閼”是连绵字,是动词,表示阻拦。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有些连绵词看起来很像是现代汉语支配式或联合式的合成词,但它与这个合成词所表达的意思完全不一样,如“望洋向若而叹曰”(《百川灌河·秋水》中的“望洋”指的是仰视的样子,整句可理解为“向着海神‘若仰视而长叹说”。虽然这些词都是由两个字组成的,但是,它的词义要由这两个合在一起的字来表示,而不是两个字义的合成,如果把两个字拆开就不能正确地表意,所以不能从每个字的字义去推求整个词的意义。

3.偏义复词与一般的复合词不同

在古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偏义复词,所谓偏义复词是指由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合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不表达意义,只起陪衬的作用。注意辨别偏义复词对于正确理解古文很重要,而要辨别复词偏义,主要是要通过上下文来加以确定。如:“分别有让,恭俭下人”(《报任安书》司马迁)中的“恭俭”是偏义复词,着重在“恭”,表示谦恭的意思。又如:“自兹以降,源流寔繁”(《文序选》萧统)中的“源流”也是偏义复词,主要指流的意思。

以上我们探析古汉语单音词复合化的成因及其意义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翻译古汉语,从而更深入地研究古汉语单音词复合化等语言现象,二者可谓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参考文献:

[1]王作新.汉语复合词结构特征的文化透析[J].汉字文化.1995.2:23-29.

[2]王作新.大量高频 简易实用-汉语单音词使用的文化透视[J].北方论丛.1994.4:106-111.

[3]钱宗武.论今文《尚书》复合词的特点和成因[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6.5:67-70.

[4]潘允中.汉语词汇史概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5]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63.

[6]王力.古代汉语[M]. 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99.

(许结玲,广东佛山科学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