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教学要注重“五个引导”

2006-07-06胡家忠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6年4期
关键词:言志思念意象

古人说:“诗言志。”读诗除了审美之外,最后的落脚点还是落在读“志”上,一首诗读不读得懂,关键还是看“志”读不读得懂,本文试图以“五个引导”来谈谈诗歌鉴赏的一般规律,力求从宏观上引导学生准确而深刻地把握诗歌的主旨, 也算是“授之以渔”吧 。

一、要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语言的变异性

读诗最先接触的是诗的语言符号,诗歌语言与一般的现代语言不尽相同,它是一种变异语言。诗歌语言的特点是有美学目的地对标准语进行扭曲,着意破坏语法规则,其目的就是突出作品的语言色彩,使其成为最突出的文学标志。“只有违反标准常规,并且只有系统地进行违反,人们才有可能利用语言写出诗来”,其实,我们平时说的“妙在通与不通之间”也就是这个道理。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人们喜欢被不平常的东西打动。”(《诗学》)诗歌之所以有无穷的魅力,就是因为它的“不平常”的语言艺术。同样是表达“愁”这一概念,李清照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这句词生动地表现了“愁”的概念与愁情之间的矛盾。因此,许多作家都将“愁”这一概念变异成一种可感的东西,并与其它景物结合成一种艺术形象。“愁”时而变得有了长度,李白说:“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愁”时而变得有了重量,李清照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愁”时而变成了一种奇怪的东西,李煜说:“剪不断,理不断,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相见欢》)这些有关“愁”的诗句我们不可能用现代汉语常规逻辑的方法去解读它,而只能用诗意的眼光去感知它。

总之,常规语言是一种认知语言,而变异语言是一种感知语言,诗以变异的艺术符号寄寓自己的感情,因而在品读时切忌太“实”。

二、要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艺术的时间性

绘画擅长于描绘并列的空间物体,而诗歌则长于刻画在时间上的先后承续的动作。诗中,作者往往有意隐去时间的线索,寄希望于读者自由的联想和想象,即读者可以通过联想和想象,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合理地添加进去,然后再揣摩出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从而正确地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

如杜甫《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这首诗经过添加补白可译为:江中的月亮距离人只有几尺,船上的桅灯照着夜空,已经快接近三更了,沙滩上夜宿的鹭鸟屈着身子静静地靠在一起,船尾的鱼跳出水平面发出“拨刺”的声音。通过这样的补白,诗的基本意思就不难懂了。

三、要引导学生积累一些传统的意象知识

意象是诗歌抒情言志的基本单位,了解一些基本的传统意象对解读诗歌有很大的帮助,如:梅花——绝俗高雅,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菊花-——清高孤傲或历经风霜,月——思亲团圆,日——君王,日影——君恩,柳——送别,登高——思念故人,柏——坚韧,黄芦、苦竹——苦,长檐——清丽宁静 ,大雁——思归之情 ,杜宇、杜鹃、子规——满腹的悲愤和愁苦,南浦——离别,东篱——出世脱俗之念,柳烟——撩人的愁思,美人——理想、君王或有志有才之人,捣衣——思念。倘若传统意象知识积累不足,很多诗句就很难破译,比如屈原《离骚》中的名句:“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如果不理解“美人”指的是君王或政治理想就无法理解屈原的怨愤。再如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中句“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如果不理解“芙蓉”乃自比,“薜荔”乃自颂,那么学生就无法理解诗人对自己政治理想的执着和对自我人格的颂扬。高考试题考李白诗中“折柳”之意就是要求学生对传统意象知识有所积累。

四、要引导学生了解诗歌意象的主要组合方式

“意象”和“意境”都是主客观的统一,是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但“意境”常就全诗而论,“意象”则是构成全诗的“意境”最小组成部分,是诗歌抒情言志的基本单位,因而在读诗之前必先破译这一基本单位。

意象组合的主要方式有:对照、绾合和叠加。

1.意象的对照

意象对照的内在依据是对比联想。某些事物处于相反的两端,或存在尖锐的矛盾,写在诗中就会给人深刻的印象。如杜甫描写鲜明的贫富对比:“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先县咏怀五百字》)杜甫晚年感叹自己的不幸遭遇:“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登岳阳楼》)寥寥十字,有力地勾出了诗人孤单寂寞的身影。

2.意象的绾合

绾合是把许多分散意象服从于某个特定的主题,或依附于某个中心意象,按照一定规律串联起来。不少篇幅较长,内容较多的诗采用了这种意象组合方式,如杜甫《兵车行》,辛弃疾的《永遇乐》,姜夔《扬洲慢》等。这里例举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散曲十个意象呈现八大悲叹:一悲生命枯萎, 二悲孤独无依, 三悲无家可归, 四悲思家心切,五悲旅途荒芜,六悲前路无方,七悲漂泊之累,八悲精神萎靡,“八悲”—一罗列,“断肠游子”的形象生动地凸现在读者面前。此种绾合方式可以归纳为一个公式:

意象①+意象②+意象③+……意象n=中心意境

再例如:

杨柳岸+晓风+残月=别离之伤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早行人之艰辛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旷远荒凉

3.意象叠加

意象叠加是诗人在展开“相似联想”的基础之上,把意象经过大胆的跳跃、改造、复合后形成的。如汉乐府诗《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首乐府诗中,设想了“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五种景象,诗人将这些不可能发生的景象与“相知”叠加在一起,大大加强了感情的深度,共同诠释出“爱”的真谛。

五、要引导学生把握各类诗体的主旨

诗歌千万首,意象千万个,遭遇千万种,时代相隔千百年,不同的诗人所抒发的情感却是大致相同的。把握了这一点,很多诗歌的理解就会迎刃而破。

诗歌的种类,从内容上大致可以分为下面几种类型:

1.送别诗。送别诗一般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或者表达一种依依不舍之情,或者是表达别后的思念。

2.怀古诗。一般主要是凭吊古代的人或事,对人,表达缅怀之情,对事,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

3.战争诗和思乡诗。大多是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者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4.借景抒情,咏物言志诗。这种类型的诗特别是借景抒情诗,往往是表现作者自己与众不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或者表达自己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 咏物言志,则是借景借物表达自己的心志。

5.山水诗和田园诗。这类诗歌多抒写山水田园之乐和自己隐逸闲适的情怀,表达自己的洁身之志。

6.闺怨诗和羁旅行役诗。这些诗大多与妇女有关,一是描写对前线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一是描写对出门在外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忧愁伤感。

结语:我们引导学生鉴赏诗歌,一定要帮助学生了解诗歌的一般“常识”,用“规律”的眼光,避“实”就“虚”,以“补”揣“意”,以“象”解“意”,以“类”释“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找出诗的真谛,领会诗的主旨,达到对诗歌阅读、理解和鉴赏的目的。

(胡家忠,广东省珠海市前山中学)

猜你喜欢

言志思念意象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中考作文写作指导之 托物言志法
延续风雅
来自林间的风
当青葱恋遭遇校园霸凌:少年的你啊沉重的痛
秋天的思念
对你不再思念
张进(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