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错误》的解读

2006-07-06邹亨昌李伟俊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6年4期
关键词:忠贞痴情多情

邹亨昌 李伟俊

郑愁予的《错误》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然而,对此诗的解读,却见仁见智,至少有两种说法,相持不下。诚然,我们可以用“诗无达诂”的古训不了了之。但笔者以为,诗人创作时必然只是一种情感,诗中也必然只蕴含着一个特定的故事——那怕只是个虚设的故事。

黄维梁先生认为,本诗中的“我”,是这出错误的主导者。“我”主动的“抛弃”或者 “拒绝”了江南的这个多情的女子。并援引郑氏的诗作中,男子多喜操纵女子为佐证。

另一说,则以为是“我”自作多情,原本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才上演了一出一厢情愿的错误。水晶先生,执此观点。

拙见以为,后一说是可信的。

我不妨先来演绎一番这个故事。一次美丽的邂逅, 温柔多情的江南女子与风流倜傥的“我”在惊鸿一瞥之间,洒下了爱情的种子。女子对他一往情深,在相思的岁月中,“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以至于容颜渐老,“如莲花一样开落”。“我”的心中也深深体察到女子的忠贞与痴情。所以设想女子心如“寂寞的城”,如“窗扉紧掩”。因为情有独钟,所以,东风不来,柳絮不飞,怀春的心情不能放飞,情思郁结,有如李商隐笔下的“芭蕉不解丁香结”。伊一心在等候自己的白马王子——“我”归来,青石路上的每一串“跫音”,都令她心旌摇动,兴奋不已。多么痴情的女子,“我”应该非常珍惜,应该善待这分一见钟情的“奇缘”。可是,这一切只是女子的美丽的单相思,她的梦中情人,并不以同样的强度深爱着他,不过是擦肩而过的路人——过客罢了。

上面即是这首婉约的诗溶解到生活中去的样子罢。

笔者以为,“我”不是错误的主动制造者。下面试陈四点理由:

首先,如果是“我”主动拒绝这个江南女子,则再访江南就没有必要。试想,“我”深知对方深爱着自己,忠贞如彼,痴情如彼,执着如彼,“我”又何必再次寻访呢?这样做,只会令女子伤痛罢了。千里迢迢的相见,倘若只为告诉对方我心另有所属,岂不是无聊无谓且太残忍了么?

其次,“我”倘是主动的拒绝者,则“我”的形象无疑是令人生厌的丑陋!既然“我”心不在彼,又何必令对方在漫长的岁月中作此没有结局的等待呢?以至于青春渐逝,容颜渐老,美如出水芙蓉的容颜,终至于凋零似残花败枝。无情的“我”就是这出悲剧的罪魁祸首。如此捉弄一个多情无辜的女子,无疑有损于“我”的艺术形象,这岂非大大削弱了本诗的艺术魅力!

再次,如果“我”是错误的主导者,则这个结局错误而并不美丽。多情的江南女子日思夜盼的“恋人”,竟然心中没有自己,这个结局,无论如何也是非常残忍的。那样一种痴迷,那样一种执着的守候,到头来,一腔痴情付东流,情何以堪?这样大的落差何啻晴天霹雳。这样的故事,对她来说,能够称得上“美丽”吗?每个读者都可以设身处地的去体验,设若这个故事降临到你的身上,你能否忍受?并感觉它是一个美丽的错误?

第四,只有女子主动拒绝“我”,这个故事对“我”来说,才可以豁达的自嘲为美丽。这样的故事磁场中,女子的痴情与忠贞,只是“我”的假想,“我”的心中也只是隐隐约约地感觉一个多情的江南女子爱着自己,在等待自己。在美妙的想象中,“我”感到一种被爱的幸福甜蜜。事实上,“我”心中的被爱的感觉与爱的情感也是淡淡的,毕竟“我”没有很现实的行动,在“莲花开落的”的漫长岁月中,“我”只是偶尔的想起对方,偶尔的产生淡淡的思慕。所以,当“我”再访江南,得知自己并不是女子心目中的归人时,“我”虽然有那么一种或轻或重的失落,一缕或浓或淡的惆怅,但究竟是可以忍受的。毕竟没有两情相悦的厮守,没有花前月下的缠绵。何况,在一别之后的花开花落中,我心中常充溢着被爱的幸福,我们可以想象,在这种虚假的感觉中,主人公的生活一定非常美丽。所以,豁达的“我”,可以轻松地将自己的故事自嘲为美丽的错误。然后,再潇洒地骑着马,伴着“达达”的马蹄,继续他美丽的江南之旅!

一管之见,就教于方家!

(邹亨昌 李伟俊,浙江东阳中天高中)

猜你喜欢

忠贞痴情多情
忆苏卿,多情应笑我
拟人手法真多情
悯蚕
海 鸥
雨后玉兰花
咏犬
颜真卿
山花子·风絮飘残已化萍
你了解痴情的男人吗?
忆江南·绿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