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古典诗词中“列锦”手法的审美意蕴

2006-07-06石太东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6年4期
关键词:意蕴手法意境

千百年来,只要一提到深秋怀乡的诗作,人们就会想起元代马致远的那首《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小令备受后人称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它的前三句全用名词,用九个平常之景组合成一幅凄凉萧瑟的深秋晚景图,将那位哀怨孤寂、独行天边的游子形象铭刻在读者的脑海中。

这种组合名词成句的手法,被称为“列锦”,它是我国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一种特殊的修辞方式。所谓“列锦”,就是全句不用动词性谓语或连接性词语,而只用名词或名词短语组合成句,以此来摹景叙事、抒情述怀。这种被吕叔湘先生称为“词组代句”的修辞手法,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屡见不鲜,留下了许多千古传诵的名句。作者的偏爱,读者的钟情,与“列锦”这一修辞手法所独有的审美意蕴是分不开的。

一、蕴藉美

列锦手法,全用名词组合成句,但全句的内涵又绝非几个名词的简单叠加。言简意赅,词约意丰,是其显著特点。且看唐代张若虚的那首《春江花月夜》,标题由“春”“江”“花”“月”“夜”五个单音节的名词构成,而正是这五种寻常事物集中在一起,却绘就了人间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意蕴深远、美丽绝伦的艺术境界。可以说,这首诗得以“孤篇照全唐”,其光照千古的艺术魅力与它的标题所蕴藏的无尽美感是分不开的。

以最简省的词句包蕴最丰富的内容,是诗歌创作的最高境界。而列锦手法的运用,则充分体现了诗歌含蓄凝练的艺术美感。再看温庭筠《商山早行》中传诵千古的那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两句十个字,全用名词,梅尧臣评价它“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简简单单十个名词组合成六个意象,却状写出一幅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游子早行图:雄鸡清声,茅店静立,残月斜照;板桥横卧,清霜冽冽,人迹依稀。十个名词,绘“早行”之景,更见游子思归之切;六个意象,书羁愁野况,境界全出。

即便在古代小说中也不乏妙用“列锦”的例子,大家熟悉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便是列锦手法“言简而意丰”的典型。读者在读完小说的相关情节后,便会真切地感受到“风雪”二字的精妙之处,领略这一标题的含蓄蕴藉之美。

可见,列锦手法通过提取代表典型景物的名词,并加以诗意的巧妙组合,使看似平常的词句、看似寻常的景物,包蕴了不尽的诗情画意,使读者获得丰富的审美享受,达到了“尺幅千里”的艺术境界。

二、意境美

诗歌的意境是诗人笔下的客观之景与诗人主观之情的和谐统一,景中含情,情融于景。列锦手法,只用名词形式列出景物的构成要素,却能取得独特的艺术效果,使读者充分享受到诗歌的意境之美。

宋代词人柳永《雨霖铃》中的那句写离情的千古绝唱:“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便是极好的证明。词人写离愁别绪,并未直陈愁苦相思,亦未比拟夸张,而是用列锦手法,排出“杨柳岸”“晓风”“残月”三个带有强烈的离别特征的元素。“杨柳岸”,令人睹“柳”而思“留”;“晓风”,色调清新凄冷,切合离人心绪;“残月”,形象凄惋,以“月缺”之象暗示“人亦缺”之苦。而三个寻常的景物一经组合,便勾画出一幅摄人心魄的离人苦别图,折射出作者浓烈的别后凄苦之情。读到这一句,读者可以毫不费力地再现出“彼景彼情”,自然而然地领略到词句的情景交融的意境之美。可见,从意境创造的角度看,列锦手法的运用,将名词的直观性、形象性与画面感的优势充分显示出来,以鲜明的视觉形象激发读者丰富的想象,有效地消融读者与作品之间的审美隔阂,以纯美之“境”和醇厚之“意”,把诗歌的意境美展现到极致。

运用列锦手法展现诗歌意境美的例子很多,再看宋代黄庭坚《寄黄几复》中的名句:“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读罢此句,怎不令人心驰而情动?你看那灼灼桃李,浓艳骄人;融融春风,少年得意;美酒一杯,饮不尽的朋友之谊与壮志豪情。可如今“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想别后江湖漂泊,凄风苦雨,孤灯独对,道不完的长夜思念和人生感慨。六个简约的名词,两个对比强烈的意境,“桃李春风”与“江湖夜雨”给读者强烈的画面感,而“境”中之“意”不言自明;“一杯酒”和“十年灯”不仅与两句的背景和谐统一,更是两个意境的无限延伸,多少深情厚谊与人生感怀溶化在这两个意象之中。更为巧妙的是,作者采用类似现代电影中“蒙太奇”的手法,将六个名词构成的两组画面巧妙剪接,时空交错,乐哀互衬,情景相生,开阔而深远的意境之美,让读者回味无穷。

列锦手法创造意境,精选富有纯净之美的名词,直现画面,且形断而意连,达到了视觉美、情感美与简约美的最高境界。

三、形式美

列锦手法之所以能引人入胜,与它的形式美也是分不开的。这是由其独特的组词成句的方式所决定的。其形式之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朴素自然。列锦手法全由名词组合成句,且作者多以寻常事物入诗,使诗句自有一种朴实淡雅之气;列锦句的名词之间多为并列结构,无语法上的牵连,切分自然,干净利落,能尽显名词的自然纯净之长。元人虞集的《风入松》词的末句:“为报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杏花春雨江南”,短短六字,写尽江南春色,单就形式而言,就具有一种先天的自然纯净之美,可以说正是其形式上的简朴之美成就了其内涵的丰富之美。

2.自由灵活。由于列锦手法突破了语法上的束缚,所以在运用中充分体现其自由灵活的特点。从字数上看,可五言,可七言,还有四言、六言的;从句式上看,或整或散;从句数上看,可一句,也可多句。自由灵活的形式,使列锦手法尽得其妙,为宋代词人贺铸赢得“贺梅子”之誉的那一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青玉案》),便是列锦手法灵活运用的经典之作。

3.节奏感强。列锦手法组词成句,每句大多排列三个意象,而这三个意象自然地体现出诗句的节奏。“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这两句以强烈的节奏感,写出了雪夜渡江、秋日破敌的激烈的战争场面;同时又疏密有致,体现出金戈铁马、气势如山的自豪感。节奏上的跳跃性,又与诗句中时空的跳跃转换相得益彰,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

古典诗词中“列锦”手法的运用,就像一条名句“生产线”,使多少文人一句成名,使多少名句千古传诵。这一切都离不开古代诗人对诗歌美的开掘,离不开“列锦”手法独特的审美意蕴。

(石太东,江苏省如皋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意蕴手法意境
拟人手法真多情
画与理
发掘动漫创编的德育意蕴——兼以“疫情防控”主题动漫德育剧为例
七步洗手法
春色满园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融合本土文化意蕴的中国现代平面设计探寻
一朵花的意境
名师读意林
环境——雕塑意境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