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怀马思聪

2006-06-29竺柏岳

文史月刊 2006年6期
关键词:音乐会

竺柏岳

在数十年悠悠岁月中,有一支歌常常在我耳畔回响:“城墙上有人,城墙下有马。想起了我的家乡,我就牙儿肉儿发抖。举目四望田野荒凉,落日依山雁儿飞散。庙台的金顶闪闪金光,驼群的影儿遮列天边。风大啊黄沙满天,夜寒啊星辰作帐;草高啊盖着牛羊,我的家乡路儿正长……”歌声里充盈着人世固有的乡思、乡愁、乡情,诱发着人们对自己家乡的眷恋情怀。

这支名曲题为《思乡曲》,脱胎于一首绥远民歌,是上世纪驰名中外的作曲家、小提琴演奏家马思聪的代表作,牵动着无数海内外赤子之心。对这支曲子,我生正逢时,有幸于1959年冬天聆听了作者的演奏,饱赏他那魁梧身躯、潇洒神态。那时,我是广州中山大学三年级学生,一天,班上有个名叫彭颂声的同学从校学生会喜获四五张“马思聪音乐会”入场券,傍晚,我们几个同学赶往市区越秀山下的中山纪念堂观赏音乐会。至于音乐会演出详情,早被悠悠岁月淡化殆尽,印象一片模糊,唯一记得的是《思乡曲》,由马思聪独奏小提琴,他的夫人王慕理伴奏钢琴,另有一人独唱,那歌声何其优雅、抒情、凄婉,把听众们引领到一个“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的美妙境界中。

自从这次音乐会后,马思聪的大名时时记挂在我的心间,有时会随口吟出《思乡曲》的曲子,有时则哼出歌词来。“文革”初期,忽有广州同学悄悄函告:马思聪与家人冒死出逃香港转至美国。及至1987年,从北京《人民日报》见到他病逝美国的消息。近日,从书店购得著名作家叶永烈新著《爱国的“叛国者”——马思聪传》,洋洋40万言。读罢全书,我为马思聪起步音乐神童、自强不息、为人正直而身世坎坷的人生历程肃然起敬、扼腕叹息。马思聪1912年出生于广东海丰县,3岁时在外祖父家倾听奇异的留声机,开始接受音乐启蒙教育;7岁央求父亲为其购得一架风琴,就能够弹奏出动听的音符。11岁,在他主动要求下,留学法国农学院的同胞大哥带他前往法国,师从名师,学习小提琴、钢琴、作曲等,八年学成回国,执教于几所大学。1936年,他大病初愈,从南京出游北平,旨在领略古都端庄雄伟的气势及厚重的文化。一天,他顺路走进天桥说书场,生平首次倾听京韵大鼓,给了他极大的震撼,从此他开始将审美触角伸向社会底层的民间艺术,着手搜集中国各地的民歌,并从一首流传于绥远河套地区的民歌中洞察到深邃的音乐底蕴,用小提琴奏出它哀怨凄凉的旋律,使他联想到在日军侵占东北后,同胞们背井离乡的思乡之情。于是,他的名作《思乡曲》油然诞生,将唐代诗人王勃笔下的“相望相思不相见”的思乡离愁予以音乐化。抗日战争爆发后,马思聪饱受战乱之苦,在香港,他更亲身遭遇日军刺刀威逼之辱,危难中返回故乡,开音乐会宣传抗日,将门票收入捐献政府作抗战资金。然而,故乡亦遭沦陷,他携妻带儿浪迹梧州、桂林、贵阳、昆明,转至重庆,获悉日军投降佳音,他喜诵唐代诗人杜甫名诗《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次年乘船东下,与兄弟姐妹团聚上海。但内战火起,上海亦非久留之地。他转而南下广州,毅然严拒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亲临寓所发出的“赴美执教”之邀请。为摆脱特务监视,马思聪转道香港,与沈钧儒、马寅初等100多位民主人士“群贤咸集”,于1949年4月乘海轮北上山东烟台登陆,受到山东省人民政府与驻军代表的欢迎。这时,马思聪情不自禁哼起《快乐的春天》:“打起锣啊,打起鼓,放鞭炮啊齐欢呼,男女老少,兄弟姐妹啊,大家来唱歌跳舞……”从此,掀开了他生命新的一页。

37岁的马思聪抵达北京后,就任燕京大学教授、全国音乐协会副主席。全国文代会上,周总理高度赞扬马思聪,并嘱咐:“你要把在法国学到的本事,统统拿出来!”同时,他委托马思聪筹建中央音乐学院,次年建成后出任院长,培养出一批批优秀音乐人才。此后马思聪作为国际著名音乐家,频繁出访欧亚诸国,并多次担任国际音乐赛事评委,他的《思乡曲》作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外广播开始曲播出。

然而,“文革”风暴的掀起,终于将接受过西方教育的马思聪身心彻底摧垮。无休止的关押、戴高帽、全身贴满大字报、颈脖挂上50斤重的牌子、弯腰受批斗、写检查、唱认罪歌、用四肢在地上爬行、被皮带和带铁钉的木板抽打得脸部出血、被逼就地吃草下肚,更有红卫兵扬言用刀子捅死他等等,人格的尊严被摧残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家已多次被查抄,妻儿四散,北京和上海的名流(有的是挚友)相继弃世的消息时时风闻。为了捍卫人的尊严,不愿苟且偷生,马思聪与夫人、次女、儿子,在正直人士帮助下,于1967年1月冒险秘密乘小艇渡过零丁洋,抵达香港,转至美国,公开发表讲话,揭露“文革”真相。

马思聪出走的消息不胫而走,世界各大报均作报道。公安部成立“002”专案查办,竟株连50多人,或被逼惨死,或被拘捕,或被判刑。侨居美国的马思聪思乡心切,捧读唐诗宋词,将李商隐《无题》诗创作成乐曲《相见难》,寄托思乡之情。他又陆续为李白《关山月》、《长相思》、《渡荆门送别》,李颀《胡笳声》等名诗谱曲,边弹边洒热泪。惊魂甫定,他和夫人在美国开始举行音乐会,重操琴弦,上台亮相,华侨、华商最爱听的节目依然是他的《思乡曲》,台上台下许多人涕泪横流,于是,在掌声中再奏一曲《思乡曲》。随后,他又出访东南亚诸国。

1971年4月,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问北京,马思聪闻讯,一阵欣喜。3个月后,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结束两国对立状态。国务卿基辛格回到美国后,派人向马思聪转达周恩来总理的问候,转告了周总理当着基辛格之面所讲爱才惜才的话语:“我平生有两件事深感遗憾,其中之一是马思聪50多岁背井离乡到国外去,我很难过。”送走客人之后,马思聪关上门,独自一人大哭了一场,因为他从敬爱的周总理的话语里品尝到了人间的理解、温暖和希望。

随着“四人帮”倒台,大地回春,开始拨乱反正。1985年1月,世界各报刊载了中国公安部与文化部为马思聪冤案平反的消息,海外轰动。众多越洋电话祝贺这位当代“苏武”结束19年(1967年—1985年)“牧羊”式的生活。祖国的召唤,亲朋好友的邀请,马思聪是多么想返回祖国!但由于多年身心交瘁,加上许多事情尚需时间了清,未能及时成行。延至1987年3月,风烛残年的马思聪患上感冒导致肺炎,治愈后又爆发心脏病。在病床上,他满口自信:“病好后,我要去爬喜马拉雅山!”但是,1987年5月20日在猝然不防中,马思聪含恨逝世。

马思聪生前曾经说过:“狄更斯讲过一句话:生在一个动乱的时代,所以,每一分耕耘都比太平的时候艰苦。我们生活在和狄更斯一样的时代,越是这样我们越要努力去工作,尽管我们付出的辛劳总是受到很大的阻力。”这番话也许是马思聪一生总结出来的经典之语,值得我们后辈人多加体悟。

(责编 一竹)

猜你喜欢

音乐会
音乐会听后感
荷塘音乐会
夜里的音乐会
失败的音乐会
炫酷音乐会
新年音乐会上的欢呼
Pear Concert
森林里的音乐会
话说“音乐会”
新年音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