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间一刻

2006-06-07

上海采风月刊 2006年6期
关键词:汉堡包小摊老板娘

志 春

偶然间听人说起那么一句话:“真正的美食不在饭店而在小摊。”虽说此话的真伪有待商榷,不过它倒确实反映了摊头美食的魅力。所谓:“一年四季在于春,一日之际在于晨。”这早晨的美食历史悠久,也是上海本帮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清晨四五点,一个个小摊就陆陆续续“开动”了。他们在大街小巷里呈放射状分布,走在路上转个身、拐个弯都能被你撞见他们的身影,有时则是先闻其香后觅其影,寻香望去,在前方、在拐角、在小弄堂里。“呼哧呼哧”冒着白烟的大蒸笼、“吱——吱——”炸出香气的大铁锅、“邦——邦——”掷桌有声的粗长面棍,无不散发着早晨清新爽朗之气。

不急着赶班的时候在街边小坐,叫上一碗小馄饨,一两半生煎或是锅贴。和着汤汤水水,吮吸着葱香浓汁。微风拂动,太阳也没有露出它火辣的脸庞。气定神闲之后整整衣裳再开始一天的“征程。怎不是人生一大享受?急着赶班的时候,随手掏出两个硬币买上两个馒头一杯豆浆,虽说走在路上时的吃相是难看了点,可营养与滋味还是都能满意的。

自己从小生活在这座大都市,从小吃着上海本帮早餐,它的传统与特色一直让我流连忘返。小学的时候,校前开着一个油豆腐粉丝汤的摊头,生意很好,自己也经常光顾。粉丝配上油豆腐、百叶包、鸡鸭血、红肠末、榨菜末,最后撒上些香菜,色香俱佳,放半勺“辣虎酱”(辣酱)尝一口,爽滑鲜嫩,无比美味。如今我那小学早已不在,可是偶然一次路过那儿,发觉门前的油豆腐粉丝汤摊头犹在,更欣喜的是老板、老板娘与记忆一模一样:一个掌锅,一个负责端碗与收钱。欣喜之余不由再次重温旧梦,品尝了一下他们的手艺,还是那么出色,那么爽滑。也许是兴奋得有点得意,不由退场之时尴尬了一下。当我付给老板娘两元钱的时候,老板娘看了看我,诧异的说:“是两块五,不是两块。”我也诧异地看着她,一脸的不好意思。那么些日子过去了,除了价格还真是一点没有改变。

不过并非所有的小摊的油豆腐粉丝汤都是这一配料,小摊与小摊之间也是要竞争客源的,所以他们总是有着自己的特色。有些个油豆腐粉丝汤摊头用虾米、紫菜“吊鲜头”;有些个则不惜成本用骨头汤做底科。走过一家家小摊一家家吃来,居然没有哪家的味道是一样的。继承传统又各具特色,小摊们在不知不觉体现着这一上海本帮的精神。

话说早餐天天有,模样却日日新。吃多了始终如一的早餐,不变变怎么行?上海人可是最会翻花头、领行情的。前有中国式披萨——土家烧饼,今又来个中国式汉堡包。就见小摊上摆着各式各样的半成品,想吃什么自己挑。牛排、鱼排、里脊肉、方肉……嘿!还真像那么回事。小摊的服务员熟练地从碳炉中取出烘好的饼,用刀一切二,把炸好的牛排夹当中,铺上生菜黄瓜抹上特制密酱,营养全面、滋味丰富。仔细想想,怎么都和肉夹膜异曲同工,可再仔细瞧瞧还是更像汉堡包,真是戏法人人有,就看你怎么变了哦!

新东西总是面向青年人的,老人们还是怀念传统,但传统的东西也在一点点改变。从很久以前不知何时开始,葱油饼的小摊前多了辣酱、甜面酱,到如今有些小摊将蒸熟的烧卖团(没有面皮)裹上面酱放入油锅的做法;从不知何时起,煎油条的摊贩少了,到如今有些馒头铺卖着箩卜丝馅、黑洋酥馅而同样大受欢迎。从早些年馄饨里出现田螺鲜肉、皮蛋鲜肉到后来小摊上也出现了早餐卖春卷的。传统在延续着,传统也在创新着。上海本帮因此而更精彩!

上周通宵过后,回家路上顺道去了云南路小吃街。当疲惫的身子遇上“呼哧呼哧”冒着白烟的大蒸笼、“吱——吱——”炸出香气的大铁锅、“邦——邦——”掷桌有声的粗长面棍的时候,突然轻松了许多,一夜的劳累不再成为羁绊。是啊!还有什么能夺去清晨,那阳光一刻,早餐,那美妙十分呢?

猜你喜欢

汉堡包小摊老板娘
不买小摊食品
新年的“汉堡包”
当肉包遇上汉堡包
变 身
都这么熟了
多待一会儿
团子的生活日记
汉堡包广告的真相
汉堡包大变身
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