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轻松和谐的文言文教学氛围
2006-05-30张同仓
一、设计背景: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困扰许多老师的难题,在教学过程中,常常是教师们用心良苦地在讲台上作“教授”式的传道解惑释疑,坐在下面的学生却似听非听恹恹欲睡。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历史的原因使文言文变的晦涩难懂,激不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是传统的文言文教法过于单调枯燥,学生对“读—译—背”的教学模式已感到厌倦。所以在教授文言文时更需要教师灵活地应用教材,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重视学生自学能力、质疑能力、诵读能力的培养,以激发学习兴趣。这也是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二、教材分析:
本文(高中语文第一册第21课)是《论语》中的名篇,也是孔子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范例,全文以学生“言志”为线索,谈话始终在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中进行,孔子和学生的关系十分融洽,孔子充分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当四个学生分别述志后,他高屋建瓴地作了总结,将他们要做的事上升到与治国有关的高度,很有指导意义。本文语言简洁,含义深隽,特别是人物形象鲜明,通过各自的对话表示了不同的意趣、性格和志向。
三、教学思路:
本文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以诵读为主,学生勾画、圈点疑难字词句,扫除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初步学习并了解本文。第二课时以分析人物形象为主,开展探讨性阅读教学,了解孔子的思想,适当进行文学鉴赏,在此基础上尽量做到熟读成诵。
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诵读古文和鉴赏作品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这是一篇第二次被选进高中教材的课文,有关词句的理解,教材中有比较详细的注释,重点应该放在文意的理解和分析人物形象上,从而有利于诵读并更好地把握孔子的思想。
(三)课前准备
1.布置预习:确定好分角色朗读的对象;找出课文中自以为较难理解的语句。
2.课件准备:孔子侍坐图和轻音乐原文伴读录音。
五、情景描述:
片断1、多媒体视频导入:孔子侍坐图和轻音乐原文伴读录音。
幻灯片显示见下图:
在轻音乐原文伴读录音中,学生们体会到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听完后,要求四位男生分别扮演“由,求,点,赤”,老师扮演孔子,叙述语言由一位女同学朗读。老师强调提醒学生“由,求,点,赤”分别指代谁?
学生答:子路、冉有、曾皙、公西华。
老师补充:注意体会四人的不同回答以及由此展现出来的各自不同性格特点。四位男生分角色朗读完毕,四大组分别推荐一人归纳“由,求,点,赤”的志向内容与性格特点,教师最后归纳总结。
板书如右:
人物弟子述志 态度特点
子路军事治国 宜爽不谦让
冉由经济治国 较 谦 虚
公西华外交治国 更谦虚
曾皙礼仪治国 洒脱谦恭
片断2、对话式探讨性学习问题:孔子为什么要“与点”呢?
这是一个让学生较难理解的问题,因为曾点的“志”从字面上看,不过是和人出去游玩而已(教参就这样翻译的),其他三人都是从如何治理国家的角度来回答,而孔子也正希望弟子们能够回答他们的“政治”理想,所以“与点”是令人费解的。弄清这个问题,对全文的理解会有一定的帮助。 当然,人们已经从积极或消极的角度,对这一问题做过不少分析,这里姑且不论。
(组织学生按合作小组进行讨论,然后各组派代表总结发言)
①学生甲:子路说要强国,冉有说要富民,公西华说要成为“小相”,这些都还只是治理国家的一个方面,只有曾点讲到以“礼”来治国,这才符合孔子的“礼仪”主张。
②学生乙:我们认为曾皙所描绘的这种优哉游哉老少同乐的春游图景,强烈地触动了孔子的性灵,他赞成曾皙正是他消极思想的表现,这也符合孔子晚年的思想特点,特别是一个“喟”字,活生生地写出了孔子理想难以实现的无奈避世的心态。
(学生鼓掌,为该生的大胆质疑而鼓掌)
③学生丙:我们不同意乙的看法。根据课文注解,“舞雩”是鲁国用来求雨的地坛,所以我们认为曾点所描绘的并非优哉游哉老少同乐的春游图景,而是说在暮春时节,率领人们行祈雨礼,以求得丰收年,从而进一步实现他的治国理想。
(学生再次鼓掌,为该生的勇于辩驳而鼓掌。)
……
同学们各抒己见,课堂气氛热烈而活跃。
面对此情此景,我本来应为学生的“各言己见”而欢愉,但考虑到孔子的复杂思想以及评论家们对本文历来所持的不同主张,况且参考书也要求对孔子为什么要“与点”的问题不宜讨论过多,教参的观点也是采取“孔子积极思想”论的,上面同学甲和丙的看法基本上属于这种思想,而乙的说法也很有道理,考虑到学生年纪尚少,不宜过早接受消极思想,所以暂时只能作为一种较典型的反面观点,待今后随知识面的扩大而让学生慢慢去体会。
于是老师总结:三位同学都分析的很有道理,甲、丙的观点较为接近,都反映了孔子“以礼治国”的主张,非常符合本文“言志”的逻辑思维,而乙的观点也自有道理很符合孔子晚年的思想特征,但避世思想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尚为时过早,所以我们暂且采用甲和丙的看法。
出示幻灯片(见右图)
孔子评志
晒由——与点
以“礼”为国
六、教学反思:
1.课堂气氛较为轻松和谐,是进行“愉悦教学”“面对面教学”的一次尝试。本文被称作是儒家教学的经典,特别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一段,被作为“品性感应品性”“人感人”教育的典范。本人很喜欢《论语》中的这一章,所以在教学中也就格外投入,同时学生们也积极配合,大胆提问,使课堂始终处于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之中,这种情景也正好和本文所描绘的孔子当时教学情景相一致。
2.本课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一些具有竞争氛围的教学情景,让学生扮演主角,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课堂气氛,打破文言文教学一潭死水的课堂局面。如本课中先通过“轻音乐”设计情景,奠定课堂情感氛围,然后连续两次让学生充当主角,大胆披露自己的看法,形成热烈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主动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去,求知欲和学习兴趣都得到极为充分的激发。课后调查反馈,学生对这种“探讨式”的教学颇感新颖有趣。
3.学生的观点很值得深思。高中生已具备一定的文化积累和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对某些问题的看法有自己的思想深度与参悟能力,作为教师的也不能死搬教材引之“入瓮”,而应在充分尊重他们的基础上保留他们的意见。学生提出的关于孔子“消极思想”论,也是符合孔子的晚年思想特征的,而且也有很多专家持这种观点,只不过考虑到年龄等方面问题,我们采取了孔子“积极论”思想。
(张同仓浙江瑞安市玉海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