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呼唤新型的教师
2006-05-30张小英
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科学和社会面前,人们已经意识到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新课标强调“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可见,新课标更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必须与课程同步发展,继续学习,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自己文化素养;认真读书,精心钻研教科书,做新课标下的新型教师,让自己的教学焕发出生命力和创造力。
一、新课标呼唤个性化教师
新课标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人的发展,其本质是人的个性的发展,而学生个性的形成除了社会、家庭的影响外,教师是一个重要因素。可以说,有个性的教师才能教出有个性的学生。因此,在实施新课标的实践中,“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倡导语文教师个性化有重要意义。
首先,教师对课程内容理解的个性化。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比,语文教学应该是最具个性化的教学。语文教学的这种个性化特征,与其说取决于每位教师各具特色的方法,不如说更取决于教师对语文课程内容的个性化理解。我们应该强调“课要有新鲜感,不能老是一副旧面孔”,提倡“深挖课文的特点,教出课文的个性”。
《警察与赞美诗》写一个流浪汉苏比为了重回监狱过冬,故意为恶,以求被抓。解读时不能仅停留在对文字的玩味上,而应透过文字对苏比悲惨命运做深刻的认识。学生们在笑声中读了前半部分的种种误会,品味了欧·亨利嘲讽幽默的文笔。当读“赞美诗”出现的一节时,我们可以换一种庄重的表情和声音:“深夜,经过一座古老的教堂,教堂中传出的赞美诗的声音吸引了他:明月悬在中天,光辉、静穆;车辆和行人都很稀少,屋檐下的冻雀睡梦中啾啁了几声……赞美诗使铁栏前的苏比入定了……刹那间,新的意境醍醐灌顶似地激醒了他。一股强烈迅速的冲动激励着他去向坎坷的命运奋斗。他要把自己拉出泥坑,他要重新做一个好样儿的人,他要征服那已控制了他的罪恶。时间还不晚,他还算年轻……管风琴庄严而优美的音调起了一场革命。”恰在这时,一个警察走来,将苏比抓进了他已不再想去的监狱。这是一种怎样的嘲讽!现实和理想,努力和打击,在这样的蹂躏下能够存活的该是一颗怎样沧桑而多皱的心。当一个人把生的要求降到最小,将尊严降到最低,却不能有所保障时,他怎样振起希望的翅膀?他怎样感到奋斗的美丽,感到振作的激动,感到生命的甜美和庄严?我们又怎么能仅仅用笑声去面对他的不幸和痛苦呢?这个世界需要一点点变得美好,这种美好中绝不能缺少我们的关爱和努力。愿大家能保持一颗善感的心,一颗纯朴的、充满爱的心。这些对美的个性化发现、体味和传播,必会让学生获得一种精神砥柱,培养一种彼此关怀之心,而不是变成机械冷漠麻木萎缩的软体动物,我想,学习课文时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应该引导学生对课文所表现出来的爱恨、憎恶、善恶、美丑产生共鸣,甚至得到心灵上的震撼,从而得到教益和启迪。
其次,教学语言的个性化。在所有的教学手段中,最重要的教学手段是教师的教学语言。语文教学更是如此。语文教学就是引导学生感受和品味语言,教学生学习和使用语言。语文老师自身的教学语言应该是一种载体,一座桥梁,是引导学生走向语言百花园的魔针,是点化学生思维的魔杖,语文老师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形成自己的语言个性,当是提升自己教学功力的必修课。我认为以学生发展为本语文教学语言应该具有参与性和亲和性。参与性指教学语言要有利于学生参与,不是我问你答,也不是你说我评,而是引导性谈话,让学生有一种被吸引、被鼓励、不参与不快的感觉。如教学《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让学生诵读课文,掌握故事情节后,启发学生:“你心目中杜十娘是怎样一个女性?”“你认为造成杜十娘悲剧的因素有哪几方面?”“杜十娘最终走上自杀之路,你认为她的死是否有价值?”把对人物性格的理解与悲剧探讨渗透在读与讨论中。在教学中,多鼓励真诚地赞赏学生,营造和谐气氛,营造参与气氛,学生自然乐于倾听,乐于参与,创造精神自然而然得到了培养。亲和性指教学语言具有一种磁性,具有一种感染力,学生听了感到亲切,感到受鼓舞,感到振作。教师的语言出自内心,若喜怒哀乐溢于言表,学生的感情就会被你激发。
总之,我觉得,好的语文教学语言应该是精练的语言;应该是能够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特点的,丰富隽永的语言,根据所学课文的内容,或典雅,或现代,或深刻,或清新,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语言魅力;应该是张弛有度,富有节奏的语言,如庖丁解牛“合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充分展现语文教学的艺术性;应该是充满情感的语言,让文学作品穿越千年的情感通过你的语言默默地滋润学生的心田;充分地展现自己的教学个性。个性化的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灵魂,不管创新与改革都必须围绕它来进行,对语文工作者来说,它是一种永无止境的境界。陆游谈写诗“工夫在诗外”,同理,课堂只是教师个体长期积蓄后偶尔间个性灵光的闪现。是长期的文化积淀后,人格素养和文学素养上升到一个高度而形成的产物。我们只有在教学实践中,脚踏实地地边教边学边思考,在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和教学经验中,锤炼出自己的教学个性。
二、新课标呼唤学习型的教师
建立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全国上下所追求的目标,教师作为一个塑造“人”的工作的特殊群体,作为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其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无疑会为建立一个学习型社会起到示范作用。
首先,营造一个学习的心境。常言道:“心静自然凉。”时时想到学习,处处想到学习,事事贯穿学习,向自己学习,不时给勤奋博学的自己以充分肯定,增添信心,持之以恒:向他人学习,始终保持开放接受的心态;向书本学习,与古今中外未曾谋面的专家如“约”而至,在心灵的后花园,欣赏五彩缤纷。为了适应明天的需要,我们今天就应该储备能力,增长能力,应做实事,有潜心实干的精神。在没有更理想的实事可做时,先潜心做好手中的事,这样我们就会获得一种较为持久的学习心境。
其次,多读教育学专著。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应当成为书籍的王国。”“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爱好学习应该是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习惯。如同军人喜爱武器、孩子喜爱玩具一样,教师的第一至爱应该是书籍,只读教材和教参两本书的教师无论如何不能称之为优秀教师。我们更应该读教育名著,与大师对话,和名校交流,拜专家为师,以学者为友。我们要学大师们的理论精髓和实践经验,但更重要的是学习他们不迷信权威的创新精神,学习他们不懈追求探索的人生境界和献身事业的人格力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学习内容转化积淀为自己的综合素养和创造能力,才能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再次,掌握现代教育手段,如课件制作。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语文课常给人一种如坐春风,如沐雨时的感觉,其中的奥秘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如果语文课堂教学绚烂如锦,那么多媒体辅助手段的运用,就会给语文教学锦上添花,但不可喧宾夺主。
总之,在当今学习型社会中,教师作为人类灵魂和人才培养的工程师,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弘扬者和推进者,学习型社会的先行者和示范者,教师应该作一名人民满意的教师,忠诚于教育事业,为教育事业做出新贡献,把学习作为安身立命之本。
三、新课标呼唤思想“鲜活”的教师
我们无论吃海鲜还是买蔬菜都讲究鲜活,做老师也要讲究鲜活,要做到“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语文课程标准》也把“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作为语文教学的目标。因此只有创造型人才才能更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而这种创造型人才仅靠举办几次课外活动,组建几个兴趣小组,或是取消考试制度是实现不了的。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应从教学抓起。教育者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是否鲜活直接决定学生是否具有创造力。
要想做一个鲜活的语文教师,首先做到静心读书、潜心思考,要做到“宁静致远,淡泊明志”。静心读书会让我们守住我们的精神家园,少一份世俗名利。尤其是诗歌,阅读它,可以使人心不死,可以照亮人心灵的光辉,可以让人感受语言之美、生活之美,体会人间情感的浓烈,如从屈原的“虽九死其犹未悔”中,我们能体验他怀瑾握瑜,死以明志的执著精神;从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中品尝深沉的忧国忧民情怀;从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中体会无私无畏的豪情;从“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中领略大丈夫的万丈情;从“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去接近人类的奉献精神;从“悠然见南山”“海上明月共潮生”感受人对自然的憧憬与和谐;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感受自然的博大与无垠,提升我们心怀的博大与无垠。含英咀华,潜移默化,在感受真理同时,必能涵咏性情,升华情操,养练人格,在实践中我体会到,因读书而提升的核心内容是教育的爱心,教育的理想信念和社会良知,社会责任心,这是一个真正的教师不可或缺的精神底子。再说,多读书的教师讲起课来会多一份洒脱,多一份从容,读书多的教师举手投足间会有一股神韵,它会像涓涓溪流浸润学生的心灵,影响他的一生。
其次,走进自然,与大自然有个约会。接触自然,提升情操,在名山大川中漫步,我们赞叹风景的佳妙,喜欢让疲惫的心灵在美丽的风景中陶醉,更陶醉于隐匿风景之中的灵魂。苏东坡游览赤壁,看到的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风景,更看到了风景中弥散着的千古英魂。又如托尔斯泰墓,美丽的不是风景,而是灵魂。不是吗?置身于名山大川,总有一种无形的东西,让我们的心灵为之深深震撼,那不是风景,是伟人的美丽的灵魂,而这些伟人的美丽的灵魂在提升我们的理想与信念。很欣赏古人读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境界,走遍大江南北,还让我们见多识广,我想到过滕王阁的人才会讲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美景色,也只有到过长城、黄河的人才会讲出“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诗句中所具有的雄浑,也只有登过泰山的人才能讲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熟悉的事物我们讲起来就多了一份从容,一份自信。
再次走近学生,做学生的知心人。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触,刚毕业那阵很容易和学生沟通,而教了几年书后,架子大了,口气粗了,自然和学生就疏远了。学生在随笔里说崇拜F4,而我竟然不知道F4是何许人。学生问我看过《幻城》吗,而我竟然不知道《幻城》是谁写的,不知道郭敬明是谁。本以为自己一直走在时代的前沿,蓦然回首却发现自己离开时代已太远。所以,下课与学生聊聊,谈谈热门话题,下下棋,跳个绳,不在乎玩的怎样,关键是融入学生,这样我想一定会获得意想不到效果。总之,要想学生有创造力,首先自己要有鲜活的思想,做一个思想鲜活的语文教师才能塑造民族进步的灵魂。
新时代需要新教材,新教材需要教师更新观念,将新的课程理念渗透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改变教学行为和方式,大胆采用新点子、新方法,用新课程的新要求督促自己不断加强钻研,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
(张小英浙江省瑞安隆山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