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少花钱 进入大超市
2006-05-14冯玉
冯 玉
眼下,卖场和超市对于销售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销售额占据零售市场的半壁江山。可是,要进入这些大卖场和超市,费用很高。例如某超市的收费标准为:服务费:全年含税进货金额的1%;折扣:全年含税进货全额的3.5%,每月从货款中扣除;配货费:每店提取3%;节庆费:1000元/店次,5次;店庆费:1500元/店次,2次;海报费:2500元/店次,每年至少一次;堆头费:1500元/店次,3次;违约抵押金:5000元。此外,企业还需要为这些费用缴纳增值税。
虽然国家出台政策不许收进场费等费用,但一些超市根本就是店大欺客,中小厂家敢怒不敢言。能不能赚钱还不知道,费用却高得吓人。怎样才能少花钱,跨过这个高门槛呢?
多种措施相结合减少现金支出
一、捆绑进场
大卖场对新供货商一般都要收取开户费,开户费是按户头来收的。进一个品种要收这么多钱,进十个品种也是收这么多钱。所以,对于供货商来说,进场的品种越多则摊到每个品种的开户费就越少。
对于中小企业,如果是自己直接进场,面对高昂的开户费就很不划算。这时可以找一个已经在大卖场开了户的经销商来“捆绑”进场,这样就至少可以免掉开户费,有的还可以免掉节庆费、店庆费和返点等固定费用。对于经销商来说,他也很愿意,毕竟又多了一个产品来分担各种费用。
二、选择合适的经销商做超市
什么样的经销商适合做超市呢?应该是那些有一定资金实力、手中经营数个畅销品牌、与超市有良好关系、能顺利结款和有较强供货能力的经销商。
企业不应该把超市经营权,交给仅仅在传统渠道有优势的经销商。因为传统渠道的经销商手中往往没有几个畅销品牌,其与大卖场的谈判和厂家与大卖场的谈判情况会差不多,并不能对谈判起多大的作用,进场费用大部分还是要厂家来承担。
三、选择连锁超市做经销商
将超市提升为经销商,厂家的费用会大大降低。厂家给超市提供各种优惠:价格、促销支持等。超市成为区域经销商后,会用心去经营该产品,优先推广该产品,迅速将产品辐射到各分店所在的区域,这样就实现了厂家和超市的双赢。
黑牛麦片进入成都市场时,就是把拥有100多家分店的红旗连锁超市当作经销商来运作的。黑牛麦片和红旗连锁超市签订协议,每年完成几千万元的销售额,把市场推广工作全部交给红旗连锁超市来运作。
红旗连锁超市全力主推黑牛麦片,把最好的陈列位置让给黑牛麦片,没有卖出的售点广告位也全部换成黑牛麦片广告,这样就充分利用了超市的终端资源。黑牛麦片依靠红旗连锁超市做经销商,辐射到周边市场,在没有支付任何进场费的情况下就成功占领了成都市场,在四川市场取得了可喜业绩。
四、通过厂商联合会捆绑进场
寻找多个厂家或同其他供货商联合进场,或通过加入当地的工商联合会进场。这样既可减少进场费用,又可减少进场的阻力。
太原的代理商组建了代理商联合会,目前已有会员单位300余家,太原市的超市60%的供货由该协会会员单位提供。每当新超市开业,协会直接出面,与超市沟通、谈判,以协会名义与超市方签订大合同。这种大合同以联合会的身份出现,代表若干会员的共同利益,为供货商争取到了很多由单个供货商不可能争取到的权利。
大合同签订后,协会所有会员单位均享受同样待遇。在大合同的框架下,各供货商再与超市谈判签订具体的买卖合同。
五、以贴牌形式为超市定做产品
像餐巾纸、毛巾和清洗剂这类同质化很高的产品,部分大卖场委托厂家生产,然后贴上自己的品牌进行销售。
对中小企业来说,成为大卖场贴牌定点生产厂家,既不用承担创立品牌的风险,又可以稳赚加工费,是一种稳妥可行的经营模式。有些大型生产厂家也成为大卖场贴牌定点生产厂家,除了自身有强势品牌外,还替大卖场贴牌生产,从而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充分地利用了过剩的生产能力。
六、用其他方式来抵
用产品来抵。这对厂家来说,不仅变相降低了进场费用(产品有毛利),而且也减少了现金的支出。如果厂家的产品种类较多,可以把毛利润较高的产品给超市。这样算下来,厂家实际支付的费用并不很多。
用终端支持来抵。常见的方式有:买断超市户外广告牌或场内广告位;为超市制作相关的设施和设备,如营业员服装、货架、顾客存包柜和顾客休息桌椅等(这些物品上可印上供货商的广告)。
进入超市后,有一个问题需要厂家特别关注:财务灰色区域。举个例子,超市本月5-12日进行促销,促销期也许只卖出了1万个产品,但是超市说卖了2万个。这2万个产品都要按相对较低的进货价跟超市结算,这样1万个产品促销期和非促销期之间的差价就被超市攫取了。这就是厂家的财务灰区。
灰色区域存在的根源在于,超市促销期结束后,月底结算时虚报促销期销售量。如果进入超市或者卖场的数量少,可以派专人负责核查促销期的销售数量,但是,如果数量较多,就需要考虑采用信息管理系统或者将这一问题转移给经销商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