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靠钱刺激 咋让员工更卖力
2006-05-14鸣远
鸣 远
顾客满意落了空,
上万广告款打了水漂……
怪就怪:营销链的源头出了问题!
员工不满,可以直伤心脏,导致企业破产。
一条不足百米的马路上,8家串店。口味大同小异,并没什么独特的秘方;也都是一样的桌椅板凳,一样的价格,一样的微笑服务……只有1家红红火火,另7家全部生意萧条。左看右看,怎么也瞧不出什么过人之处。向老板取经,他嘿嘿一笑:“功夫深着呢!”
原来,他家员工很稳定,一年也就换一两个人。客人每次来,总有一张熟悉的笑脸迎接他们,一丝亲切感油然而生。而那7家则相反,员工经常一拨拨地换,其中,绝大多数都是被老板炒了鱿鱼。“不偷懒是傻瓜!公司是你老板的,又不是我员工的。”员工嘟囔着。“不卖力,还嫌工资低,早该让他们滚蛋……”老板斥责着。结果,客人每次一进门,总以为进错了,直纳闷:“他家不会是有什么问题吧?”时间长了,流失的人也就多了。
但这7个老板从没想过,是不是自己还不会“营销”员工?
深圳3000名员工不满低薪水,上街堵路,整个福田辖区交通瘫痪4小时之久;许多基层部门挥霍无度,向总部套取大量广告费,吃回扣……三株倒下了。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员工不满危害之大,让人警醒。
过去常说“请消费者注意”,而现在则变成了“注意消费者”。顾客地位火速上升。于是,老板们天天把“客户满意”挂在嘴边,并绞尽脑汁,翻新服务花样。于是,沃尔玛制定了服务原则:第一条,顾客永远是对的;第二条,如果对此有疑义,请参照第一条执行。员工与顾客发生争执时,老板的判决总是“顾客永远是对的”。
事实上,为了顾客满意,老板必须先让员工满意,这才是真正多赢的方式。只有员工心甘情愿,才会把顾客真正放在首位。一肚子怨气和苦水的员工,能为顾客提供满意的服务吗?
老板们都知道“得罪”员工的后果。但为什么雇佣关系经常紧张?老板们自有难言之隐。
利益当前,不得不从员工待遇上压缩成本
95%以上都是小企业,都是嗷嗷待哺的婴儿!当务之急是要解决生存问题!各种投入弄得小老板焦头烂额。口袋里就那几个子儿,哪不得一分钱掰成两份儿花?
节流,员工工资首当其冲。可后果呢?“员工竟故意损毁原料!”惠安震惊了。不过,事出有因,惠安集团下辖的部分基层单位工资一拖就是好几个月,工资水平处于同行业底层,正是这种待遇把员工逼急了。
大事当前,顾不上员工的事
产品质量、内部管理、经销铺货、终端开发、售后服务……这么多大事要处理,漏了一个,就可能满盘皆输。员工的事,自然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儿。
殊不知,没有过硬的团队,输的是长远。
如果没有高薪,小老板就得在低成本“营销”员工上动心思了。
(一)公平:这是个被说烂了的话题,不过很少有老板能做得好,吴玫就是其中之一。他的核心团队有10个人,按理说,与每个人保持等距离,才显公平。但吴玫偏偏只和其中两个人很投缘,公事私事都愿意找他俩聊。结果,直到其他成员因不满老板的冷遇而先后离开时,吴玫才醒悟:“喜欢他俩都习惯了,咋就忽略了别人的感受呢?”
其实,除了与员工的亲密程度外,薪金、奖罚都要公平。员工不是真空的,其他员工不自觉地成了他们比较的坐标。老板的一句表扬、一份奖励,可能会让他很满意。但一旦他得知:同等出色、甚至不如他的员工比他的待遇还好时,会有何反应呢?积极性顿时就熄火了。
如果老板不能做到公平,即便高薪也很难激励员工。相反,公平却能弥补低薪,调动员工积极性。
(二)关心员工。首先,关心员工健康。赵昆是一家温州制鞋厂的老板,长期向日本出口拖鞋。为了赚更多的钱,24小时不停机,员工两班倒。员工每天窝在厂房里的时间超过10个小时。大量橡胶发出刺鼻的味道。为此,赵昆每隔一年安排一次体检。就凭这,挖墙脚的很少成功。
同样,IBM 、宝洁更堪称是关心员工健康的典范,它们每年都安排员工体检。IBM的一位员工曾经说:“如果离开IBM,我就不会在IT行业干了。”忠诚度之高,令人感叹。
其次,关心员工家庭。3M公司在这方面做得非常成功。为了方便员工处理生活琐事,公司将一部分场所租给了银行、洗衣店、汽车修理公司、旅游代理处等服务业。这样,员工就可以轻松处理好私事,对企业的归属感、忠诚度也就更高。
(三)尊重员工。塑料厂要倒闭了!前任领导拍拍屁股走人了。纳税大户怎么说倒就倒了?原来,前任领导处处霸道,说一不二。员工稍有微词,便大肆训斥,成日里呼来喝去,明里暗里给员工穿小鞋。员工自尊心受到伤害,泄气、沮丧、消极应付,最终导致工作效率一路下滑。跳槽的、被人挖墙脚挖走的,最后只剩下七八个人。工资本来就不高,再加上不受尊重,员工不跑才怪!
老厂倒了,年纪不大的李强“捡”了一个空壳。为了捆住这帮人齐心协力做事业,他靠的就是尊重。他从不把尊重员工挂在嘴上,而是从心底里尊重这些和他同甘共苦的员工。员工犯错了,从不当着大伙的面张口训斥,而是找机会点到为止,给员工搭个下台阶的梯子;员工有不同意见,他总会认真听取,即便不合理的,他也不会当面驳回。几年过去了,虽然他给的工资也不高,但他的尊重让员工们心平、气顺,工作卖力,效益连年翻番。
尊重员工是有效管理的基础。员工是重感情的,你敬他一尺,他敬你一丈。尊重员工,才能使企业形成活力和凝聚力。
(四)雪中送炭:在员工困难时帮一把。兑下一家大众洗浴后,杨明很快感觉到:危机来了!开洗浴,最重要的就要数锅炉工了。水温一旦控制不好,还有谁愿意来?可偏偏就是这么关键的员工,却出了岔头。原来的老板另起炉灶后,第一个要挖走的就是原来的老锅炉工。老师傅干了十几年,精通各种锅炉杂症,水温控制得炉火纯青。
杨明有些担忧,老锅炉工跟着原来的老板已经两三年了,一直待他不薄。这回一下诏令,他撂下这边的担子怎么办?恰巧,一次意外帮了杨明。一次,老师傅因家中有急事,没和杨明请假就擅自离岗。待处理完毕后,匆匆忙忙往回赶时,出事了!自行车骑得太快,撞了一个孩子。这下,家长要求全面检查,500多元进去了。老师傅哭丧着脸,500元可是一个月的工资啊!
擅自离岗的事露馅了,老师傅忐忑不安地等着老板的谴责。但杨明非但没有斥责他,反而给他垫了200元。这笔钱在富人眼里不算什么,可对老师傅来说,却意味着这个月的生活费有了着落。他对新老板感激不尽,自此死心塌地地跟着他干。相继还有不少同行来挖墙脚,可即便比这高的工资也没能让老师傅动心。
可见,自己赚得肚肥腰圆,一毛不拔不行。关键时刻必须帮助员工度难关。看似额外的付出却往往能得到更多的回报。雪中送炭的帮助,员工往往会牢记在心,这种感恩就自然转化成工作效率。
(五)成长培训,激励员工。知识更新快了!技能老化了!淘汰率上升了!证书的“保质期”越来越短了!……
一时间,打工者惊慌起来:今天还好端端地捧着饭碗,没准儿明天就混入失业大军了。此时,企业为员工创造终身就业能力,就具备了极强的诱惑力。看得长远的员工会意识到:今天的低薪有明天的保障来弥补,心里也就平衡许多。
“几百元的工资,一天工作超过10个小时,打工多辛苦!一技在手,你为啥不单干?”不止四五个人这么问徐阳,但她就是铁打不动,从未想过自己单干。从19岁进超市,徐阳一干就是8年。提起不挪窝的原因,徐阳算了一笔账:19岁进超市,是最普通的售货员;21岁,经单位培训,当上了收银员;22岁,单位创设生日蛋糕店,她被选中培训成蛋糕技师;25岁,又被单位送到省会进修面点制作技术……如今,她已经是县城里有名的蛋糕制作师了。最后,她总结道:“靠吃老本绝非长久之计,有了单位给我的成长机会,我的技能才会不断提升,一辈子不担心下岗没饭吃!”
一方面,给予员工持续不断的充电机会,就等于为企业的人力银行存钱;另一方面,给员工的未来上了“保险”,使其感觉到发展前景时,他自然舍不得离开。
(六)无缝沟通。河南移动实施“三维”立体沟通。设总经理信箱,便于上下层的日常沟通;每月一次的座谈会,经理与员工面对面沟通,员工畅所欲言,经理也推心置腹,答疑解惑;部门之间常沟通,把部门配合摩擦摆上台面,坦荡解决;网上“实话实说”栏目,是员工意见的快速通道。这样的“三维”通道使公司上下形成了无缝沟通。没了束缚,员工的智慧和能量得到释放,不满情绪得以发泄并解决,主人翁的意识更强了。
可见,无缝沟通——推倒企业内部无形的墙,既满足了员工实现个人价值的需要,又向员工传递了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有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打造坚不可摧的团队。
(七)内部创业,满足其成就感。核心人才又一个跳槽的!做化妆品生意的潘江怎么也想不通:自己掏心窝子似的对他们,怎么还不满足呢?什么能战胜高薪的诱惑呢?潘江还真琢磨出个道儿来——让他们自己当老板。
对新聘任的经理实施“包干制”:在公司干满3年,如业绩突出,则奖励他一个空白省级市场的代理权,让他自己当老板去。一方面,有了对品牌的了解、对公司资源的熟练运用作基础,他们创业也容易;另一方面,公司也没亏着,有得力干将去开拓空白市场。成就了他,也成就了自己,两全其美。
这个制度一出,公司上下干劲十足,跳槽的人少了很多。在公司打工,变成了自己的创业实习,积蓄力量。待羽翼丰满后再利用公司资源自己当老板,既满足了创业的成就感,又能赚更多的钱,员工们能不高兴吗?
表面上看,企业好像是“给他人做嫁衣”,用自己的资源成全了别人的美事。但实际上,内部创业既满足了员工想当老板的心态,又能使企业降低管理成本,是老板和员工双赢的策略。
可见,让员工满意,并不一定要花大钱。精神高薪能使员工心甘情愿为你拼命。士为知己者死,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