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我国文化安全工作的思考
2006-05-11叶建辉
叶建辉
随着国际间文化交流活动日益拓展,文化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升,文化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文化安全成为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文化安全工作,成为我们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必须面对的一个崭新的、迫切的现实课题。
一、文化安全工作面临的机遇
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以军事、政治为主要内容的传统国家安全观发生了新的变化,文化安全成为国家综合安全观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独特方面,文化安全工作就成为全球化时代主权国家维护自身安全的重要形态和表现方式。加入世贸组织,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但也对我国的国家安全等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角度来看,做好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安全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
科技与文化的融合互动是全球化时代的一个显著表现,高科技在当代文化领域里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科学技术对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以及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具有关键性的意义。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迅猛发展,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文化安全保卫部门提高科技含量、促进科技强警战略的实施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提供了条件和可靠的保障。高科技的应用,有利于文化安全保卫部门打击文化领域里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我国文化安全。
随着整个社会由封闭型向开放型的加速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财、物的社会大流动,为文化安全保卫部门开展侦察活动提供了便利,有利于文化安全保卫部门掌握文化领域斗争的主动权。公安机关点多、线长、面广和公开管理的优势,为多警种整体联动、合成作战、逐步建立各警种统一协调、齐抓共管、密切配合、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的工作机制捉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文化安全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
虽然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对我国维护文化安全有利的方面很多,但是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安全的基本特征、基本矛盾来看,影响我国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文化安全保卫的不利因素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有可能趋于增加,在某些方面甚至会相当严重,国家文化安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当前,我国文化安全面临的严重威胁和挑战主要来自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文化侵蚀、文化渗透和文化扩张。西方新闻媒体利用其掌握的全球信息传播体系和因特网的信息霸权,极尽妖魔化之能事,千方百计运用一切手段攻击马克思主义,极力丑化社会主义文化,宣传西方资本主义思想价值观念体系,美化资本主义制度,炮制“中国威胁论”和“文明冲突论”等荒谬理论,企图从文化上消解中华民族的内在凝聚力。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凭借数字化信息网络技术超越国家、地域和民族的界限,高效及时广泛流播,出现了国内的事务易于国际化的倾向,削弱了国家控制力,这给我国文化安全保卫部门控制阵地尤其是网络上的文化保卫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随着文化产业的急剧增长,电影、电视节目、光盘、唱片、电脑软件、报刊杂志、书籍等西方文化产品将会大量涌入我国文化服务市场,通过各种途径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文化扩张,其文化产品中蕴藏着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道德观念等方面的渗透、侵蚀,不仅很难做到有意识地筛选,而且防不胜防。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和国际贸易活动的日益增多,境内外敌对势力、敌对分子将会更多地采取以公开掩护秘密、以合法掩护非法的形式,相互勾结进行文化渗透、颠覆活动,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的交锋将会更加激烈。
高等院校是理论研究、思想传播、科技发展、人才培育的基地,也是知识、信息高度密集、政治敏感的领域,不可避免地成为西方文化渗透的重点对象。高等院校历来就是我国文化安全保卫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高校建设步伐的加快,全球性的国际学术交流日益频繁,高校内部各种社团的数量和种类不断地增多,社团活动越来越国际化。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这些社团面临着西方政治文化渗透的危险。一些境外文化教育组织机构利用讲学、学术交流、学者互访、课题项目资助、合作社会调查、联合办学、图书捐赠等形式进行文化渗透。一部分“所谓新生代知识分子”已经完全习惯了使用西方的时髦术语或是经过自己改造过的西方术语来阐述自己的学术观点,甚至于大肆宣扬西方的政治思想、文化价值理念和生活方式,攻击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散播反华言论,成为潜在的不安全政治文化因素。一些外国公司还通过设立以其产品冠名的奖学金、助学金或以奖品的形式赞助大型的学生活动,以少部分利润分成吸引家庭贫困的学生宣传并推销其产品进行西方消费主义文化价值认同和文化移植。
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使得民族和宗教方面涉及我国文化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的情况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当前,与民族、宗教问题相联系的我国文化安全问题的突出表现主要是“东突”、“台独”、“藏独”和“法轮功”。民族分裂主义势力抬头,境内外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相互勾结,利用文化和宗教进行宣传渗透,制造动乱,使我国的国家文化安全受到前所未有的严重的挑战。
三、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应对战略
面对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深和日益繁重的国家文化安全保卫工作任务,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政权意识、意识形态安全意识、忧患意识,进一步做好国家文化安全保卫的各项工作,全力维护我国的国家文化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
1、转变和更新思想观念,牢固树立与全球化发展趋势相适应的全新国家安全观,强化国家文化安全意识。必须高度警惕资本主义文化渗透,充分认清社会主义文化与资本主义文化对抗、竞争中的严峻性、残酷性,不断地完善国家文化安全体系,确保社会主义文化安全。从国家整体安全的高度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把维护文化领域里的稳定与安全作为文化安全保卫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认识做好文化安全保卫工作对于弘扬和保护民族优秀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做到意识上不放松、斗争中不手软。同时,必须加强各地区之间、各部门之间、各警种之间的协作配合,特别是要改变过去公安机关文化保卫部门与各文化单位内部的保卫机构条块分割、职责不清、协调不力的管理机制,整体联动,形成合力,加强对不稳定文化因素的监管,做到打击、防范、控制一体化。
2、强化对各种外来文化侵蚀的预警意识,在对我国文化生存状况广泛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起科学的、高效的国家文化安全预警系统和国家文化安全风险评估系统。充分认识文化安全保卫工作内容的
综合性,及时有效地开展对敌情的基础调查、专项调查、社情调查与重点调查。通过对国际和国内文化市场发展趋势的调研,分析和研究文化领域内影响和危害我国文化安全各种思想舆论动向和各种情况,建立文化安全保卫工作重点对象的基本信息数据库,准确地作出预警性反应和实施安全保障对策。特别要加强影视作品的审查、书报刊检查、文化市场准入、文化产品进口配额等制度的建设,制定相应的文化法律法规政策,使公安机关文化安全保卫部门能够依法侦察、控制、处置和打击文化领域内的各种非法组织机构及其活动,防止境内外各种敌对势力、敌对分子的文化渗透破坏活动。
3、加强高校系统的文化安全保卫工作。高校历来就是文化领域的特殊阵地,也是西方文化渗透的重点对象之一。要及时、妥善地处置好这一领域的各类事件,努力把影响高校政治稳定的苗头消灭于萌芽状态。切实加强对高校及其教育文化领域的思想、思潮动态的收集,防止不良思潮影响高校稳定。高度重视境外宗教组织、背景复杂的基金会、跨国公司及其企业集团对高校的文化渗透活动,高度注意高校的非法宗教活动和具有不良政治倾向的社团组织。切实加大对高校校园网、互联网的监控和管理,及时封杀、查处各种有害信息。
4、坚持保护合法的宗教活动,制止非法的宗教活动,坚决抵制宗教渗透,严厉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犯罪的工作方针,依法加强对宗教场所的管理,确保民族宗教文化的安全。要严格遵循国家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及时发现掌握利用宗教进行渗透、颠覆、破坏活动,危害国家安全以及利用宗教问题蛊惑、煽动群众闹事、破坏民族团结、进行民族分裂活动的情报信息;要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邪教、会道门和秘密结社等违法犯罪活动,密切掌握境外渗透动态,尤其是邪教的反动宣传和制造动乱的活动。
5、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国家文化安全保卫队伍。构建维护国家安全的科学、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离不开一支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忠于党的高素质的国家文化安全保卫队伍。国家文化安全保卫队伍不仅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者,而且是国家文化安全的捍卫者和管理者。他们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强烈的政治责任感,而且还需要有过硬的文化管理能力,特别是运用高科技手段维护网络文化安全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