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们选择了中国

2006-05-10

中外文摘 2006年8期
关键词:霍金斯杜鲁门威尔斯

贵 余

他们选择了中国

1953年6月27月,朝鲜战争结束,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发布了一项新政策,就是战俘“自愿回国”。这与《日内瓦公约》不同,根据《日内瓦公约》,战争结束后,交战各方要把战俘全部交换,而杜鲁门的政策是允许战俘在“90天的冷却期”里做出自己的决定,可以选择回国,也可以选择留在战争所在国,还可以选择到某一个交战国。结果,有21名美军战俘拒绝返回美国,他们选择到中国去。他们的行动在美国引起了激烈的争论,许多人指责他们是叛国者。

一开始,在4300名美军战俘中有23人决定到中国去,另外还有1名英国人、几名比利时人以及350名南朝鲜人也选;择到共产主义国家去。当时的美军战俘霍金斯回忆说:“他们告诉我说,如果我愿意;我可以到中国;去,我当时就说:‘嗨,那太酷了。”

1953年冬天;威尔斯、威尔逊、霍金斯和其他想要到中国的战俘被卡车送到了板门店附近的一个军营,他们一到那里就高唱《国际歌》,而那里的美国士兵则用口号回应他们,这些士兵高喊:“上帝保佑美国。”

这些想到中国去的战俘并没有马上被送到中国,而是给了他们90天的严冷却期”进行思考、在这期间允许他们改变主意。最后;爱德华·迪肯森和克劳德·巴彻勒改变了主意,决定回美国。令人唏嘘不已的是,这两人的命运似乎此其他人更惨一点:他们一回到美国就受到了军事法庭的审判,迪肯森的罪名是“私通敌人”以及作为战俘行为不当,他被判刑10年。巴彻勒的罪名是“私通敌人”,被判终身监禁,后来刑期减到20年。不过,他们两人最后都只服刑3年就被释放。

1954年2月24日凌晨4点,天气又黑又冷,一列火车带着这21名美国战俘驶过鸭绿江进入中国境内,他们先到了太原,之后,一些人到中国人民大学学习语言和政治,另一些人则直接进子工厂或者农场。

开始的新奇感过后,由于语言不通,他们中有的人开始想家,并通过各种途径回到美国。

到中国寻找和平

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做出这样的选择?有些美国人认为在他们被关押期间,中国军队对他们进行了洗脑。但是大部分入选摔到中国去的真正原因;却是当时美国国内浓厚的麦卡锡主义《指美国共和党参议员麦卡锡于1951-1954年间发动韵反共以及迫害民主进步力量的法西斯行径)和冷战气氛。

针对有人说这21名战俘被中国军队洗了脑;威尔斯在他的回忆录中说:“他们并没有用电极刺激我们的头部,也没有把我们变成一个机器人听从他们的命令。他们慢慢地,一步一步,一个观念一个观念地感化我们,让我们相信,中国共产党解开了人类幸福的秘密。”

他们中大部分人是在贫穷的家庭中长大的。威尔逊是在二个南方小村里长大的,家里有8个孩子,他是老大,当地大部分的人以种菜为生,或者到当地的磨粉厂打工。不仅如此,这21人中大部分还生活在因父母离异导致的破裂家庭中。在当时,离婚还不多见,所以这样的家庭背景无疑影响了他们的性格,进而影响了他们的决定。

一等兵阿列·佩特选择到中国的理由是“寻找和平”,他在给家人的信中写道:“在美国,不可能为和平而战,任何想为和平而战的人都会被告发,最后被杀死。”斯科特·拉什说得更明白:“我决定为和平而战,而中国是惟一能让我自由地为和平而战的地方。”

莫里斯·威尔斯在自传中阐释了他对中国的理解,他说:“在被俘虏前,我认为中国是寻个可怕的暴政国家,可是我在战俘营中接触到的一切却完全不同,一切都很好,他们让我们住在一起,安排得非常周到,所以我就想,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一定到中国去。”后来,他如愿以偿了。

目前,这21人中已有12人死亡。

(摘自《青年参考》)

猜你喜欢

霍金斯杜鲁门威尔斯
美海军舰艇科尔(中)为杜鲁门号航空母舰提供补给
美103岁老人创50米短跑纪录
最后的机会
鹰落长空
渭南师范学院师生对话“世界创意经济之父”约翰·霍金斯
美化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