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经贸关系前景广阔
2006-05-02支晓津
支晓津
从“冷战”到“蜜月”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贸易从此走出禁区。1972年2月28日,中美两国发表了联合公报,其中提到“双方把双边贸易看作是符合两国人民利益的”。这为中美贸易的发展清除了障碍。中美贸易额也从1971年的490万美元发展到1978年的11.47亿美元。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同年1月28日,中国国家领导人邓小平访美,为中美经贸关系注入了新的活力。1979年,两国的贸易总额为24.51亿美元,比1978年增加了两倍多。
1980年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贸易关系协定》正式生效,协议规定:为了使两国贸易关系建立在非歧视性的基础上,缔约双方对来自或输出至对方的产品应相应给予最惠国待遇。中美贸易协定的生效,把中美贸易关系从双边关系中的配角地位迅速上升为中美关系中具有决定性影响的组成部分。迎来了80年代中美贸易的蓬勃发展。虽然由于里根总统在台湾问题上违背了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承诺,导致了中美经贸关系的低潮,1982年中美贸易总额为53.37亿美元,比1981年的58.88亿美元有所减少,1983年又下降至40.27亿美元。但是,随着两国关系的缓和,中美第二个纺织品贸易限额达成协议以及美国放宽对华技术控制,中美两国的经贸关系迅速回升,1984年贸易额上升到59.63亿美元,1989年达到122.5亿美元,比1984年翻了一番多。同时,美国对华出口的贸易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高科技产品在美国出口产品中的比重逐步扩大,化工、机械电子等制成品的比重不断增加,而粮食在出口中所占比重逐步下降。1986年机电、化工产品的比重上升到63%,而农产品比重降为19%。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主要以纺织品、农产品和能源为主,1986年纺织品占51%,农产品和能源占18%,美国成为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是美国的第十三大贸易伙伴。另外,美国对华投资迅速增加,自1979年至1989底,美国企业同中国共签订投资协议953项,协议金额累计40.5亿美元,仅次于港澳地区在我国大陆的投资。美国对中国的投资是亚太地区增长最快的,年均在20%以上。投资重点在能源开发,占投资总额的1/3以上,其次是服务业,约占1/4。总之,80年代是中美经贸关系迅速发展的十年,虽然其中也有曲折和摩擦,但发展势头是令人欣喜的,双边贸易由1980年的48亿美元上升到1989年的122亿美元,整整翻了两番。
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于美国对中国的制裁,使中美经贸关系陷入了建交以来的最低潮,1990年双边贸易总额下降至117.70亿美元,1991年、1992年虽略有上升,但增幅不大,分别为142.02亿美元和174.90亿美元。1993年11月19日,江泽民主席和克林顿总统在美国的西雅图会晤,标志着中美关系的缓和,1993年中美贸易总额猛增至276.52亿美元,中国成为美国进口的第四大贸易伙伴以及出口的第十三大贸易伙伴,而美国也成为中国的第二大出口贸易伙伴以及进口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从90年代初到20世纪末,中美关系不断改善,两个首脑定期会晤,经贸关系也进入到“蜜月”期,1997年双边贸易额达410亿美元,美国成为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而中国成为美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美国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已有百家在中国投资,投资总额超过368.7亿美元。从产业分布上看,计算机和通讯产业的大公司几手都已进入了中国,化学和医药工业的大公司在中国的市场分额不断扩大,汽车产业的三巨头都在中国建立了生产基地和销售中心。特别是1999年11月15日中美正式签订了“中美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长达13年的中美双边谈判终成正果;2000年5月25日美国正式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为中美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扫清了最大的障碍。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随着中国的经济进一步开放,中美双边贸易的发展势头良好,规模不断扩大。2002年贸易总额为971.8亿美元,2003年增长到1263.3亿美元,2004年中美贸易总额为1696.3亿美元,同比增长34.3%。中国成为美国第五大出口市场,第二大进口市场。2005年中美贸易总额达2116.3亿美元,其中,中国对美国的出口1629亿美元,从美国进口487.3亿美元,顺差为1147.7亿美元。中国已取代日本成为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国。中美经贸关系在新的世纪中面临着更广阔的前景。
矛盾摩擦此起彼伏
虽然中美建交以来,两国经贸关系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双方的矛盾和摩擦也此起彼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反倾销成为中美贸易摩擦的焦点。2002年美国对华反倾销立案调查12起,2003年美国立案对华反倾销11起,涉案金额达18.5亿美元,居全国之首。纺织品、家用电器、五金化工产品成为美国对华反倾销的热点。
(2)人民币汇率问题成为中美贸易问题的新焦点。美国为解决巨额贸易逆差问题,一直要求人民币升值,更有甚者,美国国会以征收特别关税相威胁,强烈要求人民币升值。
此外,中美双方关于知识产权和纺织品配额的争端也愈演愈烈。2003年7月美国纺织品生产商协会等组织提出对中国产针织品、胸罩和袍服实施特别保障措施的请求。2003年11月18日美国商务部以“市场扰乱”为由,宣布对来自中国的上述三类纺织品设立新的配额限制。同样,2003年上半年,美国ITC先后启动4起直接涉及中国企业的“337条款”调查,占同期该调查案件总数的36.4%,20多家中国企业被指控侵犯美国企业的知识产权。
互补性大于竞争性
作为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中两大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中美两国间的经贸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如何抓住当前的有利局面,进一步加快发展两国间的经贸关系,是值得两国社会各界深思的问题。
首先,中美两国经济的平稳发展为两国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美国GDP在全球GDP中占比在2003年是33,8%。当年美国GDP增长对全球GDP增长的贡献是30,9%,2004年达到34%;中国GDP在全球GDP中占比2003年只有4.5%,而当年中国GDP增长对全球GDP全球GDP增长的贡献达16%,2004年为14.5%。中美两国经济的增长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已超过了一半,中美两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两大“火车头”。
其次,中美两国的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异,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中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广阔的市场潜九而美国拥有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雄厚的资金实力,这些要素的结合必将推动两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美国出口到中国的主要是附加价值高、技术含量高的制成品,中国对美国出口的产品90%不与美产品形成竞争。因此,中美贸易关系的互补性大子竞争性。
最后,中国“入世”以后,积极履行入世承诺,进一步降低关税,取消非关税壁垒,这也为美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推动中美经贸的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障碍。中国关税已由“入世”前的19%大幅下降到现在的10.4%,减少甚至取消了部分产品的配额和许可证管理。降低了部分服务业的市场准入门槛,基本建立了与实际接轨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综上所述,中美经贸关系在这些因素的推动下,将会持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中美关系从“冷战”到“蜜月”,中美经贸关系由“低谷”到“高峰”,走过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历史证明,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积极发展两国的经贸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符合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任何破坏两国关系,导致经贸关系倒退的行为都将遭到两国人民的唾弃。中美两国应从战略的高度,建设性的发展两国的经贸关系,为建立面向21世纪的两国经贸关系,为促进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