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就业迷茫折射理想教育缺位

2006-04-29龚明俊

心理与健康 2006年12期
关键词:名牌大学终生理想

龚明俊

“四有新人”第一个便是“有理想”,而下面的调查却让人很尴尬:上海市就业促进中心公布了一项调查结果,应届毕业生在回答“你对自己今后的就业是怎么看的”这一问题时,10%的选择“没想过”,47%的同学表示“想过,但是没想清楚”。

对即将到来的就业或者没有想过,或者没想清楚,这是职业定位的不清晰造成的就业迷茫。问题不只是如此,深层原因是理想的迷失,是人生目标的迷茫。逆向看,如果有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对大学毕业之后的就业设计,就算不会太明晰具体,心中也会有一个基本发展方向,面对就业困境,我们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目标和心态。

如今社会,诸多理想教育很短视,缺乏终生规划意识。比如家庭和学校就存在一种“理想教育”模式,即以考上大学为核心目标,至于上大学之后再怎么样想得并不多。于是,只要孩子上了名牌大学,就说明教育是成功的。这样的大学生很容易满足已有的成绩,进入大学后变得松懈,进而丧失奋斗精神,或者在新的目标面前不知所措。如此,出现近50%的应届毕业生对今后的就业问题“没想清楚”就不难理解了。

并非家长、老师没有进行理想教育,问题是在具体学习、生活过程中,过分强化上大学的重要性,而不强化为理想而终生奋斗的品质。家长一直苦恼于孩子的厌学,学校教育在“考分教育”中行进,“考上名牌大学才有出息”的“咒语”不断重复,能不让孩子忽略终身规划吗?正如一台机器,你不让它自身产生动力,却总是拖着它走,被人拖习惯了的孩子,一旦要他们自己选择时,出现迷茫便是必然的。

咱们看看近百年前“理想教育”的一幕:1911年,周恩来12岁时,有一天,兼讲修身课的魏校长问学生为什么而读书,周恩来庄重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今天的学生,有多少能理直气壮地回答自己是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听起来确实有些悲哀,但一些孩子强烈的厌学情绪,以及因学习问题而引发的各种悲剧,确实给社会尤其是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一个警示。

理想是人一生前进的动力,强化理想就是不断给理想加油,大理想迷失了,小目标就会迷茫。面对“没有想清楚”的答案,要弥补的不只是就业层面的东西,以为上了就业课就解决了问题,这会再一次走进理想教育困境的怪圈,因为学生就了业之后,又如何发展?难道要不停地重复这种“短视理想”教育吗?理想教育应当从小开始,从长计议,方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策。

猜你喜欢

名牌大学终生理想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中国的现在和未来需要名牌大学远程教育
最后一次
名牌大学管用吗
一次终生难忘的美国交通违章
终生学习必须终生阅读
“琴”定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