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短片一夜成名

2006-04-29

海外星云 2006年17期
关键词:血案无极巴士

许 煜

只要抓住机会,每个人都可以在15分钟内成名。这就是网络短片时代的喜与忧。

美国波普艺术大师安迪·沃霍(Andy Warhol)1979年预言:“每个人都可以在15分钟内成名”。在网络短片文化崛起的今天,这句话再次得到了印证。

“馒头血案”与“巴士大叔”

去年12月底,上海音乐制作人胡戈利用电影《无极》的镜头,采取中国中央电视台“法治报道”栏目的形式,改编出一部轰动中国网络界和娱乐界的视频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这个片长约20分钟的搞笑短片讽刺《无极》的无聊和剧情的矛盾,引起广大网民的共鸣和热烈呼应,令《无极》导演陈凯歌怒不可遏,一度扬言要和胡戈对簿公堂。孰料网民几乎一边倒支持胡戈,更有人发起募捐支持胡戈打官司……胡戈也因此从一个藉藉无名的网民,变成全国知名的网络红人,今年4月份获邀为电影《血战到底》制作宣传片;而胡戈的新片《鸟笼山剿匪记》在6月6日刚放上网,不到10分钟就因流量过大导致网站瘫痪。

今年5月份,香港一名大叔在巴士上因为打电话声音过大,而和一名年轻人发生口角,其过程被乘客录下并放上著名网站youtube.com,结果点击率在一个月之内飙升至500万,5分钟的短片也因此上了英美报刊。5月30日,这位名叫陈乙东的“巴士大叔”的家门口挤满了记者,他连续上了几天报纸的头版,失业10年的他竟因此翻身找到了工作;在片里与他发生口角的年轻人何锐熙,现在也准备写书描述当天的经历。

实际上,除了胡戈、陈乙东,还有许多借短片成名的人。例如广州美术学院两名男学生组成“后舍男孩”,以扮口型唱“后街男孩”的英文歌,配以夸张的搞笑动作录制成视频后,一放上网,结果风行中美各所大学。

短片文化缘何崛起?

短片文化的崛起取决于三个因素,第一个是短片制作门槛的下降。

5年前,最简单的数码摄影机也要2000美元,除此之外还需要一张几百美元的影像撷取卡,而且还必须具备专业知识。现在,一部普通的数码摄影机只要三四百美元,剪辑软件也越来越方便,只要你有创意就能做出受欢迎的东西。

胡戈在《馒头血案》中展示了比较专业的视频技术,整部片不但情节搞笑、内容紧凑,而且配音出色、剪辑到位,堪称短片精品,但这并不是网络短片必需的要素——如《巴士大叔》的制作工具,就只是一部有录像功能的手机。另据youtube.com创办人之一陈士俊介绍,网站上只有10%的影片来自专业制作团队,80%来自业余人士,其余来自一些有意识自我宣传的人士,如设计师、漫画师等。

另一个是宽频网络的发展,以前的频宽和技术不利于视频传播,经常出现画面有杂讯、断续的情况。近年来,数码广播的HDTV(高画质电视)、互联网电话电视的兴起,使电信商投资大量资金改进了网络的速度和稳定性。

第三,网站提供了有效的共享平台,使一个创意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在全球的光纤网里旅行。目前全球许多公司推出了短片共享服务,例如google video、msn video、yahoo video等。在youtube.com,每天有3.5万个短片上传,3000万次浏览。中国内地也有十几家类似的公司,最大的是去年成立的“土豆网”,该网市场总监陈伟稼表示,“土豆网”现在每天有1500个短片上传,浏览率也达20万。

暖昧的法律问题

加拿大渥太华大学互联网法律学者Machel Geist认为,这些短片是对消费社会意识形态的对抗,一方面固然为网民带来挑战强权的理想主义的喜悦,但是也存在着暖昧的法律问题。

第一就是版权。在youtube.com,许多短片来自传统电视节目或制作公司,美国的C-span电视台就曾要求youtube.com取下美国名嘴Stephen Colbert的一段短片。

另一个问题是对隐私的侵犯。不可否认,生活里经常有可笑的事情在我们周围发生, “巴士大叔”这类人物其实并不少见,但若将这些东西都拍摄下来,岂不等于现实世界的每个角落都装满“网络摄像头”?每个人都没有选择地被拍摄,甚至会导致cyberbully(通过网络威吓、欺负别人)现象的出现。

第三个问题是影音难以过滤。目前,为避免色情、变态的短片,基本上有两个做法:一是让使用者自由上传,网络管理者发现有问题才删除;二是等管理人员检查完毕,没有问题才放到网上。但当网站流量过大时,第二种方法就难以实行,除要雇用大量人手外,还会延迟上传,所以许多网站都采用第一种方法,这无疑让散布不良意识的人有机可乘。

编辑:李丹霞

电子邮箱:

hwxyldx@126.com

猜你喜欢

血案无极巴士
永不堵车的巴士
希望巴士
无极归一
家庭“血案”
教室“血案”
寒夜巴士上,两本并排的书
奇客巴士·驿
一只蚊子引发的血案
一只蚊子引发的血案
漫画无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