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野村:百舸争帆竞上游
2006-04-28段存毕立峰
段 存 毕立峰
30年前,尚野村刚刚毕业便来到了邢台一中当了一名普通的体育教师,没想到这一来便和这所学校结下了不解之缘,学校的一草一木都成了他生命中难以割舍的组成部分。1997年,他作为学校的第十六位带头人肩负起了学校在新时期改革、发展、建设、腾飞的重任。经过八年时间,使一座崭新的现代化的新校园矗立在世人面前。
尚野村是一位体育教师,时时处处都喜欢竞技和夺冠。2005年10月13日,尚野村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个人,他作为特邀嘉宾赴南京观看十运会开幕式,并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亲切接见。2005年10月26日,中央文明委在北京召开隆重表彰大会,对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邢台一中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的殊荣,尚野村再次登上领奖台。几年来,尚野村带领全体员工一路蟾宫折桂,摘取了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传统项目先进单位、全国勤工俭学先进单位、全国体育先进学校、全国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工作先进单位5块全国金牌和18块省级金牌。尚野村说,这是党和政府对我们工作的充分肯定和极大鼓舞。
1953年2月生,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1968年参加工作,1976年毕业于河北师院,同年到邢台市一中任教,历任音体美教研组组长、总务处主任、副校长,1997年3月起任邢台市一中校长兼党总支副书记,是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中小学骨干校长,省重点中学联谊会理事、邢台市篮球协会副主席,第十二届邢台市人大代表,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个人,2005年度中国十大教育名人。三十年的教育生涯中,桃李满天下,英才遍四方,他们分布在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有的已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创建了名校,造就了名师,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
尚野村的办公室宽敞明亮,在冬日里,几株绿色的蒲葵在阳光下,带来了丝丝春意。
一个53岁的男人,西装革履,敞开着上衣,快速地来回踱着步;手臂大幅度的摆动,“你们给我弄准确点,完全按照国家政策办,不能随便想怎么着就怎么着!”他的声音有力而高亢。他面前是几个来找他办事的教师。
这个人,就是邢台一中校长尚野村。
从上面的一个片段,就可以窥见他雷厉风行的作风,更具传奇色彩的是:他是一个从体育教师逐渐走上校长职位的人。这恐怕是所有校长中不多见的。
当记者问他:”我最奇怪的是您是如何从一个体育教师成为一个一校之长的?”他眉毛一扬,补充道:“而且是一中的校长!”似乎有点骄傲,似乎有点孩子气,但争胜好强的性格分明立即凸显。即使原来因为不会下棋被人善意调侃了一下,他也在极短时间内,把自己锻炼成了一个围棋高手,现在谈来,就是“为了争那口气!”他说。
成为一校之长,单凭好强就太单薄了点,“重要的是诚信!”他回答:“长期和老师们和其他各界人士打交道,我的感受是相处的基础是讲信用,承诺要做到的一定要做到,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
苦难中学会思考
50年代初,尚野村出生在湖北一个干部家庭,出生前,父亲有一个叫杜野萍的战友,被日本军队杀害了。父亲便在六个子女名字中都取了一个”野“字,以示纪念。“这个名字虽然有点特别,但的确是有深意。”他谈起小时侯,似乎沉浸到了回忆之中。
小时候的尚野村爱好体育,身板好,爱打乒乓球,篮球,在父母创造的温馨家庭里享受着童年的幸福和快乐。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的1968年,尚野村从湖北下乡到河北邢台。即使在三十多年后的今天,尚野村仍旧认为“文革是对我一生影响最大的事”。文革,给年少的尚野村内心深处留下了莫大的阴影。身为地区行署专员的父亲,一夜之间成了“走资派”,一个干部家庭忽然成了“反革命”家庭。“那真是个‘亲不亲,阶级分的年代。”尚野村总结道。
也是这次突发的磨难,让尚野村开始思考人间的许多个为什么。由于父亲的关系,尚野村也受到了牵连,即使下乡到河北邢台,也是到了最艰苦的西部山区,“到邢台的第一顿饭棒子面饼子,咽不下去,那东西太难吃。”吃不了棒子面就吃红薯面,虽然相对滑软,但吃的时间长了,就会烧的胃难受。下乡时间不长,15岁的尚野村已经会干任何农活了,早上四五点起床,到山上打柴;挑着水担子到山上种树。“挑着水桶上山和平地挑扁担是不同的,不能象在平地那样挑。”尚野村解释说,一边随手在一张纸上画了两副不同的扁担。
在下乡那几年,他种过地,当过队长,教过书,直到1973年,被推荐上“工农兵大学”读体育专业,他才离开了农村。“那还是因为身材好,技术水平不错,好多学校都愿意要我。”此时,他对自己的体育特长仍旧是自豪的。
在苦难中,更折磨人的倒不是身体上的,而是思想和精神上的。下乡以后,开始他的想法是单纯的,“就是想能够自食其力,对社会有所作为。”1973年,同龄的小伙子们都已经结婚了,尚野村开始真正思考:我干什么去?我能干什么?“那时我在脑子里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尚野村说。在工农兵大学期间,尚野村成绩优秀,老师不在时还多次给同班同学和部队上课,回到一中后,尚野村思考的问题是: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
从15岁下乡后,就没有人给他出主意,但这更需要尚野村自己思考自己的路,这也造就了他独立思考的能力。“求人不如求己,人救不如自救。”这是他后来的人生哲学之一。
爱,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础
做为从事了30多年教育工作的一校之长,在孩子发展的问题上,尚野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教给他们一个字:爱。最重要的是从小培养孩子如何做人,怎么有用于社会。从我们的孩子出生,就要教育孩子学会爱。爱父母,兄长,家庭;上学了爱同学,上升到爱民族,爱国家,爱地球,爱人类,这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从小基础打得好不好,关系到我们道德情操的问题。”“爱,是我们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础。”
“第二重要的是:应该让孩子学会思考,敢提问‘为什么‘,兴趣来源于问题,敢于问父母,向老师提出不同意见,创新的来源在于对问题敢想。”
现在社会,对于衡量一个学校来说,学生的分数往往是一个最重要的标准,但是尚野村说:“第三是身体健康,一个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必不可少的。”他没有提到“分数”这个字眼。
管理要体现人文精神
尚野村把管理分为行政、学术、思想三种管理,尚野村说“其中思想管理难度最大。”
尚野村认为:学校要向优秀的企业学习优秀的管理经验,而不是象优秀企业管理企业那样管理学校;校长对教职工要热情,老师对学生要热情,服务质量要高,学校也是服务机构。比如我们为什么不能象宾馆那样管理学生宿舍呢?总之,管理的人文精神要体现出来,而且服务水平要高。
在采访中,“人文精神”是尚野村运用频率很高的词汇,他甚至说:“相对于学识和人文精神,我更注重后者,因为学识是会过时的,而人文精神会伴随人的一生。”人文精神,对于尚野村来说,应该是一种理念,一种博大的精神内涵,可能只有他自己最清楚这个词汇在他本身思想海洋里的深意,但是它“绝对不是一种模式的东西。”他解释。
他说:管理要细,细节决定成败。说到正在修建的门楼,他举例说:“大门修好以后,门口站的门卫,就算达不到新华门的门卫那样,起码也应该是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战略呢?您如何把细节和战略统一到具体的管理工作上呢?”记者反问到,“情况是从细节收集来的,以敏锐的眼光,问题在细节中发现;决策是战略性的,战略决定发展,一个人应该具备微观和宏观两方面的眼光。”他胸有成竹地一笑,不加思索的答到。
胆识论
尚野村在人们眼中,是一个有魄力,敢做敢当的人。
2001年开始,尚野村大刀阔斧亲自主持了校园改造和北校区规划建设,完成一座教学综合楼和两座教学楼的建设。其中教学综合楼建筑面积达23000平方米,集教学、实验、图书阅览、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为一体,教学设备先进,科技含量高;投资500万元,建成了标准400米塑胶跑道草坪田径场和6个塑胶篮球场;为了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经市政府批准,学校投资2150万元购买了邢台市制药厂31.6亩土地,使学校占地面积达到180亩;搬迁了坐落在教学区内的两座旧住宅楼,使校园的整体布局更加合理、美观;注重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完成了校园绿化、美化、硬化工程,校区绿化面积达23000平方米,充分发挥了校园文化环境的育人功能。
其中2004年,学校两幢家属楼要搬迁,涉及到63户教职工家庭的利益,尚野村在没有和任何人商量的情况下,买下了旁边一幢13层的小高层的一部分,共花费1000万人民币,搬迁工作开始后,老师们找到他抱怨:“你当校长的,怎么也不和我们商量。”尚野村回答:“我不仅没和你们商量,我也没有和任何一个班子成员商量。”他的思路是:如果漏出风声,让开发商摸到了脉,则可能会趁机抬高价格。后来这栋楼均价不久后每平方米就抬高了500元,“如果晚点,再多拿几百万也不行了。“他最难受的是被人误解,“一个人必须要正,不然难有准确的决策。”而这一举动,无疑也显示了尚野村的魄力和胆识。
“胆识,识,就是认识,认知;胆,就是敢不敢,敢不敢承担风险的问题。”
最快乐的是看着学校发展
尚野村无论什么时候都是西装革履,脚步生风,“一个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校长的形象代表学校的形象。”他一边说一边站起来,用手扯下衣角,右腿弯成瘸状,“校长总不能这样松松垮垮的吧?”他笑着说。
尚野村有一个习惯,每天早上7点多会围着学校转一圈,从做校长那天起,已经有7年了,虽然此时尚野村说了一句语意双关的话,“原来都能转一圈,现在转不了一圈了。”转的时候,路过各科室,却不进办公室,而是站在门口,和负责人碰个头,这个微小的举动,看似简单,其实更有深意,“早上老师同学们都来了,可以看到我,一是对同学老师表示敬意,二是即时了解一些情况,随时解决一些问题。”
尚野村还有一个习惯,每天早上6:30起床前,先要在床上思考两件事:一是昨天哪件事没做好?二是今天要做什么,让谁去做。“昨天的事要反省,明天的事要谋划。”他说。
尚野村是记者遇到的唯一一个面对任何问题,都不加思索,侃侃而谈的人,似乎这些答案已在他心中存放着随时可以脱口而出,记者问这是为什么,他说:“灵感吧,一旦升华,处世就会游刃有余。”“那灵感从何而来呢?”记者反问:“这个——”他迟疑了一下,似乎有点迷茫地说:“我也不得而知。”这是尚野村和记者谈话中唯一一个迟疑的片段。
其实,生活与苦难催生出的思想玫瑰,是灵感从何而来的唯一答案。
尚野村语录:
“在不影响任何人民主权利的情况下,我会尽力表现自己。”
“不能因为个人好恶影响学校,特别关键时刻要克制自己,人不能在任何时刻都原形毕露。”
“人的素质越高,处理事情带感情色彩越淡。”
“有种灵感,一旦升华,处世游刃有余。”
“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哲学思想,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如果这个出了问题,别的都出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