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挪威:不止易卜生

2006-04-17方毓强陈立勤

上海采风月刊 2006年4期
关键词:挪威人易卜生娜拉

方毓强 陈立勤 丁 理

60年的“老地方”

当我如约来到外滩的“浦发银行”大厦3楼的挪威总领事馆,一副老绅士派头的总领事告诉我,上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的10多年间,总领事馆就设在这里。几年前他们为了重新回归,几经争取,终于成功地租赁了下来。众所周知,这座大厦可以说是外滩最为昂贵和著名的,它是上世纪30年代落成的汇丰银行总部,由于里面全部是大理石砌成的,所以当年有“大理石大厦”和“远东最豪华的银行大厦”之称。解放后,这里作为上海市政府所在地长达40多年之久。

坐在总领事的办公桌前,可以看到外滩、黄浦江以及浦东的新摩天大楼。这真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座位啊!这个座位,现在属于有30多年外交官生涯、刚到任几个月的诺和平Fred Harald Nomme先生。他说,自己中文名字“和平”是他挪威名字的意译。这使我自然而然地想起,挪威是“诺贝尔和平奖”的评选权和颁发地来,按照瑞典人诺贝尔生前的遗嘱,他将自己所设立的“诺贝尔奖”5项奖项的评选权和颁发地留在了瑞典,惟独将和平奖的裁决权交给了挪威。每年从挪威议会都要传出对于整个世界都有重大意义的好消息。

总领事一家四口是很国际化的:他本人是挪威人,妻子易文琳Evelyne Tissier Nomme女士是法国籍,2个女儿定居英国,其中一个嫁给了苏格兰人。他有30多年的外交官生涯,在欧、美、亚、非各大洲住过。另外,他告诉我,总领馆的辖区是华东6省市,即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和福建。

与中国的关系

说到女儿,一头银发、年近六旬的总领事介绍道,在挪威民间有这样的说法,有女儿的父母是会长寿的,因为父母老了以后,会得到女儿的细心照料。真没有料到,挪威这样遥远的北欧国家,竟然还如此传统,与中国一些地方的民俗有惊人的相似。

不久前,一位精通汉语的挪威“中国通”Rigmor Kristin Johnsen(中文名“梅园梅”)女士与我讨论过中古时代中挪两国文化习俗上接触的可能性。我们发现,尽管远隔千山万水,但两国有些方面却惊人地相似,比如中国人喜欢龙,维京人也喜欢龙;四川三星堆文物的造型很有可能与维京人有相似的地方等。只是至今还没有什么人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

1905年,挪威脱离瑞典——挪威联邦而独立,挪威议会挑选了一位丹麦的王子(同时又是瑞典国王的孙子)作为挪威的国王,成立了君主立宪制国家,直至今日。次年4月,当时中国清廷正好有以礼部尚书戴鸿慈为首的一行官僚周游欧洲,挪威人为了让世界知道自己的独立,特意临时邀请了中国代表团访问挪威。同年,挪威驻上海的总领事馆就正式开馆了,这成为挪威当年最早设立的独立驻外机构之一,至今正好是100周年。

但是,挪威人到上海工作和生活却有150年的历史了。19世纪,挪威人在世界航海领域名列第三,因而到上海来的主要是远洋海员、在上海港当领水员、在上海海关当关员等。1930年代,抵达上海的挪威船只每年有200多个航次,要知道挪威当时只是一个100多万人口的小国啊。当年的总领事,总是拿着望远镜,从外滩的总领事馆眺望黄浦江上是否有挪威的远洋航船的到来。所以我想,或许就是这个原因,100年来挪威总领馆都设在外滩,今天的挪威总领事馆一定要重返过去60年的老大厦。

采访结束了,当我告辞时,声称一句中国话也不会说的总领事,竟然对我说起普通话来:“好的!”原来,在挪威语中,这个“好的”(Hao De)的发音正好是“再见”的意思!

“北方之路”

挪威,是NORWAY的中文译音,它的原意是“北方之路”,因而我们可以将挪威王国称之为“北方之路”王国。看一下挪威的地图,我们就会明白这“北方之路”的来历了。它的南北长达2600公里,而东西的宽度很窄,北部尾巴最窄处只有6公里,被人形容为“蝌蚪”。挪威全国的地形是背靠山,面临海,这就拥有了大量的深水峡湾。峡湾被叫做“VIK”(音为“维克”),而生活在峡湾的人被叫做“VIKINGS”(维京人)。在公元8世纪至11世纪,挪威、丹麦、瑞典的维京人(VIKINGS)向整个欧洲、西亚甚至北美扩张、掠夺,“VIKINGS”(维京人)就成了强盗的代名词。但是,今天不少挪威人告诉我,现在的研究表明,维京人不只是强盗,他们对内实行男女平等,当时的妇女就有继承权;对外扩张则推动了交流,促进了欧洲、西亚的发展。

为了追求美好生活,1825年至1925年的100年间,至少有75万挪威人移民到了美国,几乎占当时全挪威人口的一半。我本人正好认识移民美国的一个挪威家族,在上海接待过美籍挪威人ENGLIS夫妇,而他们的女儿KELLY则嫁给我的朋友孙岚,生育了2个儿子。孙岚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硕士,KELLY就也在同一所大学申请一个汉学硕士学位“陪读”。孙岚到亚洲任职,她跟着迁来,一两年间就把广东话学会了。KELLY是典型的北欧长相,但我惊异地发现,她的性格非常宁静,比东方女性还要东方化。他们家族会说挪威话,与挪威还有生意上的交往,有挪威情结。

当年的挪威人一定怨恨无法耕种、以至于造成贫困的峡湾地貌,但是今天的峡湾却变成了挪威最著名的旅游景区,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成为挪威人的骄傲。到挪威而不游峡湾,等于没有到过挪威。

易卜生来了

我从总领事处获悉,鉴于今年是易卜生逝世100周年,挪威在中国举办了“易卜生年”(3月20日在北京开幕),而上海也将在5月22日至29日举办“易卜生周”(内容包括戏剧、音乐和展览等)。但是现在中国又有多少人知道易卜生呢?为此,我不得不多罗嗦几句。

亨利克·易卜生(1828-1906)是挪威最伟大的戏剧大师,今天仍是世界公演最多的作家之一,仅2005年5月在世界各地公演数目就有125场之多。他创作的著名社会剧《玩偶之家》曾经风靡中国,因此享有"中国现代话剧之父"的美誉。鲁迅最早在中国宣传易卜生,洪深、曹禺等中国戏剧家都深受影响,赵丹、金山等人也曾演过易卜生的戏剧。

让我们简述一下《玩偶之家》吧:女主人公娜拉美丽活泼,深爱自己的丈夫,为替丈夫治病,她曾冒名举债,又熬夜抄写文件挣钱,悄悄还债。但身为银行经理的丈夫,却虚伪自私,怕娜拉冒名举债危及自己名声地位,便骂她是“犯罪女人”,扬言要剥夺她教育子女的权利,对她进行法律、宗教制裁。后来债主受感化,退回了冒名借据,丈夫转而表示要永远爱她。娜拉看清了自己不过是丈夫的“玩偶”本质,毅然离家出走。

娜拉是追求个性解放的叛逆女性。她的弃家出走,曾被誉为妇女解放的“独立宣言”。然而娜拉真能求得独立解放吗?易卜生在世界范围内,包括五四时期的中国,掀起了一场社会大讨论,促进人类深思起来。

此剧创作于1879年,挪威人那么早就已在思考如此超前的妇女解放问题了。当时的中国还是清朝光绪五年,妇女还在裹小脚,而且此后半个世纪还在裹,更不要说什么个性解放了。就是到了今天,有些事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女性本身也未必都愿意做娜拉。我经常在公共场合听到青年女性之间,在大谈如何找一个大款作丈夫;还有很多高学历的职业女性,说自己的梦想就是靠老公吃饭,不要再上班了。我真担心,如果今天再重演《玩偶之家》的话,会有多少人看,又会有多少女性在嘲笑娜拉……

还是当年的鲁迅老辣、彻底,他就预言道:“从事理上推想起来,娜拉或者其实也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如此,易卜生是否能在近百年后的中国再掀得起大浪呢?

(感谢挪威驻沪总领事馆吕风Flora LU女士的支持!)

猜你喜欢

挪威人易卜生娜拉
没有破天气,只有破衣服
没有破天气,只有破衣服
勇敢出走的娜拉
没有破天气,只有破衣服
“甜蜜税”改变挪威人生活
独具特色的挪威传统
我眼中的希林娜拉
炫富罪
爱一条狗需要理由吗?
挪威人的“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