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兵不一定都当元帅》质疑

2006-04-06梁维力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6年10期
关键词:沙鸥元帅拿破仑

浙江教育出版社的初中《语文》第五册教材中有一篇课文是《好兵不一定都当元帅》,我在初中时代就已经对这篇文章提出了质疑,现在过了九年左右时间,这篇文章还在充当着教材。我认为这篇文章的几处逻辑矛盾使得议论文应当具备的逻辑性、辨证性在此文中荡然无存。

一、本文既然是批驳“不想当元帅的兵不是好兵”这个观点的,那就应努力证明:好兵不一定都想当元帅。而文章的中心论点却定为:好兵不一定都当元帅。少了一个“想”,可就大不相同了,当和想当可不是同一个概念。也就是说,作者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就算是证明清楚了“好兵不一定都当元帅”这个观点,也不能驳倒拿破仑的名言“不想当元帅的兵不是好兵”,因为这两个观点并无矛盾,既然没有矛盾,你驳什么呢?

二、本文既然要驳“不想当元帅的兵不是好兵”,就可以举一个“不想当元帅”的“好兵”的例子出来,可作者举的例子不但没有证明自己的观点,反而是倒打了自己一巴掌。文章开头举了电影《沙鸥》里女主人公沙鸥和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中的战士“北京”两人都是“想当元帅”的“兵”,后面又写道:“……但能说他们没出息,不是人才吗?”这说明文章又认为沙鸥和战士“北京”都是人才,是“好兵”,这不正好说明了“想当元帅”和“好兵”这两个概念的统一性吗?不正好和文章要批驳的拿破仑的观点一致吗?文章证了这么多,不料却为他人做嫁衣裳,搬起石头砸了自己一脚。

三、文中还举了战国时有个“好兵”许历因在战场上表现出众而被提升为国尉(一种高级武官)的事例。也就是说好兵当上了元帅了,这个事例对于作者的观点“好兵不一定都当元帅”是毫无用处的。真搞不懂作者举这个例子的用意。

以上是我撇开《好兵不一定都当元帅》观点的正确与否而就文章本身存在的矛盾发表的几点看法。而且就我个人来看,拿破仑的“不想当元帅的兵不是好兵”这句名言很有其积极意义,在中学教材里放上一篇“批驳”它的文章对中学生的成长恐怕没什么好处。

(梁维力浙江省温岭市温峤镇人民政府)

猜你喜欢

沙鸥元帅拿破仑
为爱出发:嫁给救命恩人,把生活过成了诗
下期预告 拿破仑:折腾的前半生
通城起义:罗荣桓元帅之路第一功
拿破仑美言惑敌
通识少年·拿破仑
记叶剑英元帅的一次垂钓
元帅与士兵
拿破仑和他的士兵们
刘伯承元帅的多謀善断
荣誉·事业·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