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的宽松与优惠
2006-04-04理正
理 正
实现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再生金属当仁不让。在国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背景下,一系列的优惠与扶持政策正在制定,展现在我国再生金属行业面前的似乎是一片光明,但行业发展需要优惠政策,不适当的优惠与宽松可能会适得其反。
一、 天价的国外废料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再生金属产业形成,由于我国尚处于工业化中期,国内废料资源的大规模回收尚待时日,在产业的过渡时期,国外资源一直起着重要作用。2005年我国进口的铜、铝、锌三种金属废料总量658万吨,位居全球第一,但在第一荣耀的光环下,我们面临的是国外天价的废料。以混合废电机为例,5年前,其在北美地区价格不足200美元,5年后,价格急升4倍,创下850—900美元以上的纪录高点。再如2号废铜,其正常的市场价格为电解铜价的90%,而在中国因素的介入下,却使其达到了铜价的95%,甚至更高。
从最近美国召开的一次“国际废料加工会议”中获悉,北美的再生金属加工企业再次郑重向政府提出了抗议,称纵容中国采购商人以不合理的方式哄抬国际价格,已伤害了所在国的产业发展。因此,他们要求本国政府立即采取措施,限制或禁止对中国出口废料。我们看到,国外抗议的目标直指我国,而国外政府一旦支持了这一要求,我国再生金属产业在目前国内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将会立即陷于困顿。而我国经济发展所需的有色金属资源将会更加短缺,这对我国制定主动、灵活全球资源采购战略会形成严重的障碍。
面对国际社会的置疑,我们暂不去考虑发达国家的政治动机,仅从经济的角度反思一下,我们为什么会面对如此天价的废料?客观的讲,在公开的政策上,我国对进口废金属并未有所谓的财政补贴,反而一度将其视作“洋垃圾”,几乎成了过街老鼠,那为什么国外却认定我国存在巨额补贴呢?
据美国商务部统计,铜、铝、锌三种有色金属废料,美国向中国的出口总量为106万吨,平均FOB单价1338美元/MT,出口金额为14亿美元。据中国海关统计,三种废料的进口总量为108万吨,平均CIF单价817美元/MT,进口金额8.9亿美元。数量上二者接近,但单价与金额相差悬殊。
统计数据的巨大差异,显示了我国在废金属进口通关环节存在的问题。废金属是特殊的商品,质量不一,海关监管难度大。多年来,受利益驱动,废金属进口环节的低报、瞒报等违法通关现象屡禁不止。虽然各级海关也一直在努力,并将废金属作为第一类风险控制商品,但从数据上看,这一问题仍尚未得到解决,并且有愈发严重的态势。特别是在我国资源短缺的今天,优化废金属的进口通关环境被一些地方理解为宽松执法,这可能会事与愿违。
宽松的通关环境其直接后果是税款的流失,那么,这些流失的税款最终又去向何方呢?由于我国数千家的采购商,在国外市场竞购资源,内部的无序与恶性竞争,使将进口环节所“节约”的税款通过推高国际价格的方式源源不断向国外供货商转移。因此,我国海关对废料进口管理愈是宽松,国际废料价格愈是高涨不止。在这一场价格盛宴的背后,國外的供应商成了最大的赢家,而我们“赔了夫人又折兵”,并成了被国际社会指责的对象,岂不冤哉!
如果我们严格执法,查漏补缺,促使进口商如实申报,足额纳税,在市场调节下,我国采购商主动降低出价。那么,以我国最大消费国的购买实力,促使国际废料价格合理回归将指日可待,届时我们的国家与所有企业才是受惠者。
二、扭曲的国内回收体系
我国流转税实行的是增值税体系,增值税体系应当是一个完整税收链条,通过上、下游企业之间销项税的缴纳、进项税的抵扣实现全社会税负的和谐、公平,但在再生金属领域,这个链条却是残缺的。其根源在于一些不适当的税收优惠政策时常作祟。如我国对废旧物资回收行业以及福利企业所实施的增值税优惠政策,便侵蚀着废料回收与再生利用行业健康的肌体。这项“优惠政策”将没有使国内出现欣欣向荣的废旧物资回收行业,反而阻断了守法企业的合法经营之路。
我们对福利企业的增值税优惠政策,其实施效果也不尽如人意。福利企业拥有“先征后返”的税收优惠。于是,再生金属市场上出现了争办福利企业的热潮,体质健全的企业家,通过拼凑残疾人,便可享受福利企业的优惠政策。我们发现,在整个废旧物资行业,很多年产值过亿的龙头企业竟然是福利公司。我们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对此类榜样的效仿结果,却使行业的发展偏离了提高素质的大方向,转向了大捞优惠政策的名利场。
优惠政策是为解决特定问题而产生的,其作为双刃剑,一旦在现实中被扭曲将会事与愿违。我国再生金属产业政策的优惠与宽松曾经为我国再生金属产业的“做大”做出了贡献,但时过境迁,在进一步提升我国再生金属产业水平、由“大”转“强”时,原来的“宽松”与“优惠”可能成为产业发展的桎梏。在今天我们共建资源节约型社会之时,再生金属产业更需要一个健康的环境,我们期待着政府有关部门能正视问题,寻求措施,化解矛盾,让“优惠”与“宽松”成为行业的动力,不再成为行业发展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