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高职计算机人才培养的四个原则
2006-02-23熊发涯郭福洲
熊发涯 郭福洲
近几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猛,高职教育已成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毕业生应该是工作在第一线的技术骨干,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他们应当是生产第一线的管理者与组织者,要上通下达,多方协调,还须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和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高职计算机人才的培养也与一般的纯研究型人才或纯操作型人才培养方式不一样,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方法和师资建设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特点。
一、培养目标:坚持目标多元化原则
高职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当说在20世纪80至90年代就已有共识,即“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这里的目标是大目标,每一个专业都有自己的目标,然而,由于学生生源的基础差异很大,社会对计算机人才所要求的规格也有所不同(有的做计算机信息管理、有的做销售、有的做办公自动化,还有的与专业无关),针对上述情况,高职院校对学生按照同一目标要求的状况不太适宜,应该允许在具备一般目标的基础上提出几种不同的目标能力要求,例如在计算机应用专业,有的偏重具体的操作(在速度上提出目标要求),有的偏重技术(在知识上作出要求),有的要升本(在理论课上作出相应的目标要求)。按照多元化培养目标的要求,我们在课程设置、考试方式方面要作出相应的改革,在必修课的基础上,增加选修课,允许学生进行课程置换(如计算机应用专业的“电工电子技术”课,文科学生没有基础,许多理科学生也学不好,能否让学生用其他未开的课来代替呢?又如在高中阶段学过Basic语言,又通过了国家二级考试,校内“计算机程序设计”可免考),在考试方式上,有些课程可用学生举考的办法进行,即学生认为学好了就申请考试,对技能应提出具体明确的细分要求,并分阶段逐步考核。
从目前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情况看,计算机人才需要的是某一个方面的“精”,哪怕是一个软件、一项技术达到了“精”的程度就有工作,如何做到“精”,每个学生的基础、爱好和悟性不一样,专业培养目标应体现这个特点。
二、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坚持三个服务原则
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中,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这个核心,主要坚持三条:
一是基础课教学要为专业教学服务。不同的专业开设的基础课不同,即使是同一门课,其教学内容应根据专业的需要有所区别,例如,在计算机各专业中,数学课应开设计算机数学内容,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数学课讲一元微积分、行列式、矩阵、集合论等内容,计算机软件专业加入图论、数理逻辑内容,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则只讲一元微积分即可。
二是理论教学要为实践教学服务。根据理论够用的原则,理论课的内容不宜过多,只要能够解释实践操作方法就行,在计算机应用专业,对于非专升本的学生,像“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库概论”这些理论课不宜讲得太深,要大胆地砍掉部分内容。为了让学生及早地掌握技能,对不需要多少理论,而又需要积累操作经验去体会的实践课应提前到一二学期开设,如“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互联网技术”、“页网制作”、“CAD技术”等。
三是专业课要为就业服务。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专业课的设置、内容要为学生就业服务。对于计算机系各专业来讲,我们的专业课设置要做到知识新、内容实用。计算机知识发展太快,我们现在开设的课程应是学生毕业后能用到的,不能是过时的,我们讲授的内容要体现计算机专业特点。在这方面,我们过去做得尚算不错,今后更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如对于“网页设计”这门课,现在要重在动态网页的设计上,对于计算机语言,要重在第四代计算机语言上,对于计算机网络,要重在站建设与管理、网络安全等方面。
三、培养方式:坚持三线并举原则
以前,对学生的培养方式主要放在课堂教学上,把实习、实训和学生的课外活动当作是课堂教学的补充,现在,根据高职的培养目标和学生实际,应该将课堂教学、校内外实训和课外的兴趣活动融为一体,它们都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工作能力的主渠道,都应加以重视。
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注意课堂教学的效率,因为现在学制在缩短,学生培养动手能力又需要大量的时间,如何提高课堂效率,除了教师要精心备课、认真考虑教法外,更要改变课堂教学的方式,采用现代教学技术。对于学习计算机专业课程,最好的教学方式是边讲边练,人手一机、网络教学,教师要多使用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
在实训实习中,要强调过程控制,注意实训效果。在计算机机房实训,关键在于效果,现在计科系最大的问题是学生实训环节控制不好,有的教师布置了实训任务,但不好检验,有的教师根本就没有布置实训任务,造成部分学生把上机实训当成消遣,甚至是上网聊天。我们要继续开发能帮助学生提高实训效果的软件,做到学生的实训情况都在教师的控制之中。
在校外实习,要注重效率,有条件的学校,搞一个仿真实验室,让学生能够处理常用的计算机硬件、软件和应用等方面的问题。
学生的课外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的许多技能、能力都是在课外活动中获得的,特别是一些专业社团,其活动内容与培养目标密切相关。如计算机应用专业可组织计算机协会,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已办网站、自已进行软件开发,在课外活动方面,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教师不仅只是鼓励、支持,还应积极主动地组织、指导学生,成立更多的专业团体,把社团的工作纳入到教学工作中。
四、师资建设:坚持三项措施原则
对照教育部关于办学水平评估要求,许多学校,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师资力量都与要求相差甚远,然而,提高师资力量绝非易事,一是从领导到一般教师都要重视,二是从政策到具体环节都要落实,对于计算机教师的培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方向定位。计算机知识体系太庞大了,一个人不可能面面俱到,面面俱精,应根据专业的需要,结合个人的爱好,给每位教师明确一个主攻方向,要求该教师力争在二至三年内在自己的领域内形成局部权威。
二是目标定位。要按照教育部高职高专水平评估的要求,在教师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技能结构等方面进行合理的布局,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师中,按照要求给每一位现任教师提出目标,平时加以提醒和督促。
三是政策定位。为了鼓励教师钻研业务,早日成为双师型教师,成为名师,在各项自已能控制的政策上给予倾斜。例如为鼓励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可给出时间,让教师进行顶岗锻炼;为鼓励教师进行科研,对科研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为让年轻教师尽快成为教学骨干,可组织以老带新、旨在提高教学水平的各种教学研究活动;安排业务能力强又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成为课程的责任教师,对课程教学进行引导和把关;对专业钻研较深的教师,安排他们给学生团体讲课,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学校教务部门还应该加强教研活动的指导、督促和考核,加强教学规范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