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工人巧日争新

2006-02-14

企业文明 2006年1期
关键词:外国企业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这是

清代诗人赵翼作的一首富有哲理的诗。这首诗虽然不如他的另一首诗“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那么有名,但是诗中描绘的“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的景象,对我们高举自主创新的伟大旗帜,建设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型国家,仍然极富启发与教益。

尽管我们熟知古希腊哲人“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的哲理,尽管我们熟悉古代先哲“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智慧,尽管我们也熟读“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动力和源泉”的科学论断,但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企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对“要么创新,要么死亡”这句企业名言有如此被灼痛的真切体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对“自主创新”有如此深刻的认识。

数字是实力的语言。我国号称是制造大国,但根据有关专家提供的数字,航空设备、精密仪器、工程机械、医疗设备等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技术产品,80%以上都要依靠进口;在重大装备制造业中,70%的数控机床、70%的轿车工业装备和纺织机械、76%的石油化工装备、80%以上的集成电器芯片制造设备、100%的光纤制造装备、100%的大型飞机、100%的大型科学仪器和大型医疗设备都为外国产品所占领;在通讯、半导体、生物、医药和计算机行业,外国公司获得的专利数占80%-90%;在高新技术产业,外国公司拥有知识产权的绝对优势。缺乏核心技术,缺乏自有知识产权,缺乏自主知名品牌,严重依赖外国技术等等,成为压在中国企业头上的“三座大山”。我们曾经寄希望于“以市场换技术”实现追赶,如今大有陷入“陪了夫人又折兵”的困境不说,外国政府和企业对我们技术垄断、技术限制却有更加变本加厉的趋势。在这种逼人的形势下,在价值链低端打工挣扎的中国企业,惟有自主创新求强一条道路可走!

然而,取胜自主创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其难有四:一是缺乏自主创新的观念自觉,如对引进技术的心理依赖惯性,对自主创新内涵的错误或片面理解,以及自主创新文化空气的稀薄,就会窒息自主创新的智慧火花;二是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都存在着对自主创新的制度、体制和机制桎梏,严重地束缚和压制了自主创新之苗的发育生长;三是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的严重短缺,妨碍了广大企业普遍地成为自主创新的合格主体;四是对自主创新风险的畏惧,会导致犹豫观望,削弱人们把自主创新战略付诸行动的执行力。凡此四难,决定了自主创新之路是一条前途光明但道路曲折的路。在自主创新的这条崎岖山路上,只有不辞劳苦、勇敢攀登的企业及其企业家,才有可能到达光辉的顶点。

实践证明,走自主创新之路虽然充满困难和艰辛,但只要有排除万难的勇气和智慧,有坚持到底的决心,这条路是能够走得通的,并且会越走越宽广,越走越亮堂。这方面已经取得成功的典型有许多。如海信集团自主研发的“中国芯”,使中国彩电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三一重工集团自主研发的混凝土输送泵领先全球、技压群芳;奇瑞公司自主创新的小轿车,走出国门,出口海外;皇明太阳能集团自主研制的“三高”镀膜技术称霸世界,引领潮流;海尔集团的“人单合一”管理实现了管理模式的重大创新,等等。从沈阳鼓风机公司的“五朵金花”,到研制“神六”的英雄群体,再到在央视“创新中国”栏目中自主创新先进典型的纷纷亮相,恰似“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透出一股不可遏止的自主创新的春的讯息,给了我们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希望与信心。

自主创新是一场韧性的战斗。“十一五”规划已经扬起了自主创新的旌旗,擂响了自主创新的战鼓,我们广大企业要做的,就是沿着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征途,日日争新,向前向前,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创新不止,搬掉中国企业“三个缺乏”的大山。

猜你喜欢

外国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外国公益广告
外国如何对待官员性丑闻案
外国父母看早恋,有喜有忧
外国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