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压力对中小学教师课堂互动行为的影响

2006-01-17

中小学管理 2006年7期
关键词:性行为教师职业问卷

马 娟 陈 旭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对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已有很多,但这些研究多从关注教师健康的角度出发,很少涉及压力对教师工作行为的影响。虽然也有一些研究者(Kyriacou & Sutcliffe,1978;[1] Blasé,1986;[2] 李健,2000;[3] Susan,2003[4])考察了职业压力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影响,但他们所考察的职业行为都较为概括,很少涉及教师的具体职业投入行为。由于教师的绝大多数教育教学活动要借助于课堂教学来实现,而课堂教学的效果取决于教师在课堂上的身心投入程度及与学生的交融程度,因此,我们选取教师职业投入行为中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重要教学行为──课堂互动行为──作为研究对象,考察职业压力对中小学教师课堂互动行为的影响。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为了确保研究结果的客观、有效,我们采取问卷调查与个案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其中,调查对象为重庆市13所中小学的764名教师(中学教师444名,小学教师320名)。观察对象为重庆市24名中小学教师(重点学校12名,普通学校12名)。

三、研究工具

1.自编“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调查问卷”

在参考已有的教师职业压力调查问卷和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收集到的教师职业压力事件为问卷雏形,并对24名教师进行半结构式集体访谈,形成由48个条目构成的初测问卷。初测问卷经过预试和筛选,最后形成正式的“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调查问卷”。问卷共有34个条目,包括8个维度:考试考评、待遇与环境、个人能力、人际关系、角色任务、外部期望、学生因素、工作责任,累积贡献率为62.651%。以上条目均以压力极大、压力很大、压力中等、压力较小、没有压力作五点计分,统计教师在每一项目中所感受到的压力强度,得分越高,表示教师感受到的压力越大。

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346,分半系数为0.8747,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7030~0.8782之间,分半系数在0.6977~0.8382之间。各条目与所属维度间的相关系数在0.651~0.839之间,各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297~0.674之间,均低于与总问卷的相关系数(0.629~0.869)。这表明该调查问卷是可靠、有效的。

2.自编“中小学教师课堂互动行为观察表”

根据课堂互动行为的性质,我们将所有行为划分为灵活性行为(针对学生课堂回答或参与行为给予灵活的建议、提示)、及时主动性行为(针对学生课堂回答或参与行为给予及时主动的引导、指导与纠正)、学生主控性行为(学生居于主导地位所引发的课堂互动)、教师主控性行为(教师居于主导地位所引发的课堂互动)、反馈性行为(针对学生的课堂回答、参与行为或提出的要求给予回应)及情感表露行为(针对学生课堂回答或参与行为给予带有情绪色彩的回应)6种,每种行为均从言语行为与非言语行为两个维度进行观察。

观察记录表以时间为单位,记录被观察教师在单位时间内是否出现了相应的课堂互动行为,出现一次则在相应位置做一次标记,出现两次则做两次标记,未出现则不做标记。

通过对15名观察者所记录资料的分析,获得此观察表的项目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661,评分者(观察者)之间的一致性系数在0.843~0.994之间,这反映了此观察工具的可靠性。

3.自编“中小学教师课堂互动行为自评问卷”

此问卷由22道评定条目组成,包括灵活性、及时主动性、学生主控性、教师主控性、反馈性5个维度,所有条目均作五点计分。除教师主控性和反馈性外,其余条目得分越高,说明互动行为越有效。

经过统计,教师自评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071,分半系数为0.7630,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5331~0.7937之间,各条目与所属维度间的相关系数在0.604~0.776之间,各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095~0.652之间,均低于与总问卷的相关系数(0.594~0.719)。这表明该问卷具有可靠性。

四、研究步骤

1.以“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调查问卷”和“中小学教师课堂互动行为自评问卷”为工具,调查764名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与课堂互动行为自我评价状况。

2.观察小样本被试的实际课堂互动行为。分为3步:(1)筛选被试。以教师职业压力调查结果为基础,以27%作为临界点,将764名被试划分为高、中、低3个压力组,从各组中随机挑选8名教师(共24名)作为观察对象。(2)培训主试。在正式观察前,对15名观察主试进行了1节录像资料训练和2节现场观察演练。(3)课堂观察。在1个月内随机选择24名被试每人2~3节课进行观察。每节课有2~4名观察主试参与观察,观察结果填写在“中小学教师课堂互动行为观察表”上。每名被试课堂互动行为的最终结果为各主试记录的平均值。

五、研究结果

1.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感均值为3.1775,如果将两道开放题的得分计入的话,均值大于4(3为压力中等),说明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比较大。以压力组别为自变量,压力均分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发现高、中、低3个压力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F=1321.699,p<0.001),其中高压力组均值为3.9607,低压力组的均值为2.4137(见表1)。

2.职业压力与中小学教师课堂互动行为自评的关系

为了了解不同压力组教师在课堂互动行为自评上的差异,我们以教师的职业压力水平组别为自变量,以灵活性等课堂互动行为性质自评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单因子多变量方差分析,结果发现,中等压力水平的教师在课堂互动行为的总体评价上好于高压力组与低压力组,但这种差异并不显著。

3.不同职业压力水平组教师的课堂互动行为差异

按压力组别对教师课堂互动行为进行观察,对各组教师的课堂互动行为频数进行χ2检验后发现,不同职业压力水平组教师的课堂互动行为存在显著差异:中压力组教师的灵活性行为、及时主动性行为及学生主控性行为发生频次较多,高压力组教师的教师主控性行为发生频次较多,低压力组教师的反馈性行为发生频次较多(见表2)。

考虑到课堂互动中情感的重要性,我们对各压力组教师的情感表露行为(分为正性情感行为和负性情感行为)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在正性情感行为发生频次上,3个压力组之间有显著差异,中压力组好于高、低压力组;在负性情感行为发生频次上,3个压力组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另外,在课堂互动行为类型上,不同压力组教师仅在非言语行为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中压力组教师的非言语行为频数最高(见表3)。

六、 讨论

1.关于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总体状况

本研究表明,目前中小学教师承受着较大的职业压力。这与国内其他学者(徐长江,1998;[5] 朱丛书,2001;[6] 徐富明、申继亮、朱丛书,2002;[7] 周隽,2003;[8] 许延礼,2003;[9] 庞旭民,2003;[10] 陈玉梅,2004[11])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造成这种职业压力状况的原因应该与教师职业本身的特点有关。工作要求高、工作控制低是教师职业的一个突出特点。根据Karasek(1979)[12] 提出的工作要求-控制模型,这种高工作要求、低工作控制的情形极易导致高职业压力。

2.关于职业压力与中小学教师课堂互动行为自评的关系

虽然中等压力水平的教师在课堂互动行为的自我评价上稍好于高压力组与低压力组,但这种差异并不显著。其原因可能在于:(1)依据耶基斯-多德森定律,中度压力是个体解决问题的最佳动机水平,它对教师的职业活动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中等压力水平的教师自我评价稍好于高压力组与低压力组。(2)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因此,教师的自我评价均较好,体现不出明显的差异。

3.关于不同职业压力水平组教师的实际课堂互动行为差异

在课堂互动行为中,灵活性行为、及时主动性行为、正性情感表露行为及学生主控性行为更符合课程改革对新型课堂的要求,也是一个教师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中等水平压力的教师在这几种行为的频数上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教师,这说明中等压力水平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高压力组教师的教师主控性行为发生频次较多,可能是因为这些教师职业压力大,对课堂教学的焦虑感强,怕在教学过程中出乱子,因此习惯于由自己控制课堂教学节奏。低压力组教师的反馈性行为发生频次较多,这是因为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因此他们对课堂教学的态度比较消极和被动。

4.关于教师课堂互动行为自评与课堂观察的矛盾

本研究发现了一个矛盾现象:各压力组教师对课堂互动行为的自我评价不存在显著差异,但课堂观察却表明,各压力组教师的课堂互动行为存在明显差异。这说明如果仅从观念层面上分析,我们可能得出教师的职业压力对其课堂互动行为没有影响的结论,但客观的行为观察却证实了这种影响的存在。造成这种“言行不一”现象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主观评价相对更易受外在因素的影响,如评价时的情境、评价者个人心态及偏好等,因此,教师自我评价必须与其他评价方式相结合,否则无法保证评价结果的真实可靠性。二是在职业压力与职业行为之间可能还存在其他的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比如:有的教师在面对压力时,会采取各种措施消减压力,进而影响到教师的职业行为表现。

参考文献:

[1]Kyriacou C.&Sutcliffe;,J.Teacher stress:Prevalence, Sources and Symptoms. Bri J Educational Psychol,1978.

[2]Blasé J J.A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Sources of Teacher Stress: Consequences for Performanc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1986.

[3]李健.中小学教师职业紧张与紧张反应的研究[C],华西医科大学博士论文. 2000.

[4]Susan Black. Stressed Out in the Classroom.American School Board Journal, 2003.

[5]徐长江.中学教师职业紧张状况及其原因的调查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6).

[6]朱丛书.关于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及压力源研究[C].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1 .

[7]徐富明,申继亮,朱丛书.教师职业压力与应对方式的研究[J].中小学管理,2002,(10).

[8]周隽.上海市中学教师职业压力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C].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3.

[9]许延礼.高中教师工作压力、心理健康及其关系的研究[C].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3.

[10]庞旭民.新疆塔城市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C].西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3.

[11]陈玉梅.初中教师职业压力研究[C].安徽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

[12]姜文锐,马剑虹.工作压力的要求-控制模型[J].心理科学进展,2003,(2).

(编辑林飞)

猜你喜欢

性行为教师职业问卷
高技能人才背景下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成果转化研究
“性”有更广泛的内涵!心理学家分析3种形式
动物进化中的性谜题
地方高校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现状及对策分析
解读·教师职业核心能力
教师职业认同文献综述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人类性行为要受到约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