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岸密使沈诚先生

2006-01-12

新天地 2006年1期
关键词:蒋经国报纸北京

林 曾

一个偶然的机会,由友人某君夤缘,沈诚先生突然来访,成了我家的座上客。

沈诚乃蒋经国密使,是在台海两岸穿针引线的神秘人物,他怎么会亲临平头百姓的蜗居来作客呢?说起来总有些不可思议。然而作为香港一家报纸发行人的沈诚,对我这个新闻战线的老兵,进行民间的、私人的、同业的访晤,即使有“王谢堂前燕,飞入百姓家”的感觉,也不足为怪。

沈诚先生曾拟把他在香港创办的报纸迁到北京来,因而想多听些业内人士的意见,也是顺理成章。我的分析是:以他的身份、关系,申请在京办报,在审批这一关上,大概不成问题,再以我经历过的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长江日报等几家新闻单位,老同事不少,为他推荐一批资深编辑、记者,估计也不至有多大困难。但是,面对当时北京好几家畅销报纸竞争激烈的情况,新创报纸插足其间,可以想见困难是不少的。最终在可行性探讨中作出结论:移师北上并非良策。

沈诚先生很健谈,他的不平凡经历,听来十分动人。他1921年生于浙江,从黄埔军校毕业后,曾任蒋经国嫡系青年军师长,其后又从台湾的陆军大学参谋班毕业,先后任蒋经国机要秘书、随从参谋、陆军少将,是蒋经国的亲信,与蒋经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退役后,沈诚来到香港创办《新香港时报》,任社长兼总编辑。

他之所以为两岸和平统一大业奔走,始于来北京参加198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70周年纪念大会”。当时,叶剑英先生以全国人大委员长的身份约见沈诚,邀请他前来参加。沈诚很是受宠若惊,但他当时还是预备役的陆军高级军官,不能自由行动。于是沈诚专程去了一趟台北请示蒋经国,蒋经国面授机宜。1981年9月底,沈诚终于踏上了阔别30多年的故土。叶剑英在接见他时,谈了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并委托沈诚向蒋经国传达中共的诚意。

从此,沈诚先生风雨兼程,七上京华,三度赴京会晤中共最高领导人,担负起密使重任,开始长达7年的艰辛历程。

1986年,沈诚写了一份“国事建议备忘录”,分送给邓小平和蒋经国。备忘录中,沈诚分析了两岸两党对当前“国事”在观点上的异同,双方意识形态的差距,经济制度、社会结构的分歧等。他主张国家和平统一,国共第三次合作等。1987年3月,有关部门通过全国政协邀请沈诚到北京再次进行会晤。经过沈诚穿梭奔走,一来一去传递信息,互表诚意后,中央研究决定致函蒋经国,邀请国民党派代表到北京进行和平谈判。

3月29日,蒋经国接过由沈诚带回去的密信,看后十分满意,高兴地握住沈诚的手说:“则明弟(沈诚别号)你辛苦了!”仅此一语使沈诚深感这7年的努力没有白费,并促成蒋经国下令在国民党中央设立“大陆工作指导小组”,于当年7月宣布废除在台湾实施长达38年的“戒严令”,后来又决定开放两岸民间人员往来,继而陆续向内地实施适度“开放”的措施。同年12月,蒋最后一次约见沈诚,告以即将讨论派赴北京谈判的代表人选,并嘱沈诚准备作好安排。

然而,就在台湾方面考虑派往北京代表人选的关键时刻,蒋经国于1988年1月13日突然病逝,海峡两岸筹备谈判从而中断。

蒋经国去世的当晚,国民党紧接着召开临时中常会,宣布李登辉继任“总统”。一星期之后,沈诚突然被台湾“高等法院”以“颠覆政府”的罪名拘捕法办。沈诚入狱,不审不判,关押200多个日夜之后,1988年11月26日,又被宣布无罪释放。一场所谓“叛乱”的闹剧悄然收场。沈诚举办了一次记者招待会,会上他表示中国大陆才是台湾的中国人的根,他会再去大陆。如今,他也早已遂愿。

猜你喜欢

蒋经国报纸北京
报纸
北京的河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
蒋经国不用日货
蒋经国统驭台湾情报特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