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心竭力 甘为木石
2005-09-28继云
继 云
问:赖少其先生的画室称为“木石斋”,请您介绍下斋名的由来和涵义?
答:20世纪30年代中,年约20岁的赖少其在广州美术学校西画系学习,并积极参加当时鲁迅先生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作为对人生及艺术的追求,曾六次写信并附寄木刻作品和文章给鲁迅先生求教,鲁迅也多次回信热情指导和勉励。
针对其对革命运动在黑暗统治下严重挫折的悲伤,以及缺乏能力去反映伟大时代的感慨,1935年6月29日复信中说:“太伟大的变动,我们会无力表现的,不过这无须悲观,我们即便不能表现它的全盘,我们可以表现它的一角,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垒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们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赖少其将画室取名“木石斋“,既是对鲁迅的怀念,更以此教诲激励自己坚持奋斗和认真创作,“木石精神”伴随了他的一生,成就了他的丹青伟业。
问:听说您将赖少其先生的大部分作品捐献给了国家?
答:2003年,我们全家将赖少其经历半个多世纪精心创作的国画、版画、书法等三百余件珍藏作品捐赠给合肥市人民政府,这是留给被赖少其称为第二故乡——安徽的特别纪念。合肥市人民政府为表彰赖少其对安徽文艺事业和徽派艺术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已投资建设3000平方米的“赖少其艺术馆”,更为完整、系统的永久陈列这批珍品,争取年底落成,作为赖少其诞辰90周年、逝世五周年纪念。
赖少其生前还将其书画精品275幅捐献给广州市,广州市人民政府为了弘扬赖少其的艺术精神,在广州艺术博物院专设了“赖少其艺术馆”,让广大群众在此能欣赏到他的艺术成就。
问:我看到您家里挂有一副用漆书体的对联“欲佩三尺剑,独弹一张琴”。您能跟我们讲讲这其中的含义吗?
答:这副对联写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们从安徽举家搬迁到广州,赖少其摆脱繁琐事务专事创作,溶集吸纳各类艺术精华,追求自己艺术风格的变化,“独弹一张琴”正是他这个时期的形象比喻。
赖少其在书法上主张先学一家,要学便学像,但是他又不主张死学一家。他从小喜欢并持久研习书法,早期反复临习王羲之的《兰亭序》,又曾学过欧阳询、郑板桥、伊秉绶、邓石如等,后醉心学金农,晚年还临练《石门颂》、《好太王碑》等,形成他行书、隶书、漆书多样的书家独特风格。
问:世人皆知赖老的焦墨画,但刚才我参观了您家里挂的赖老画,才发现风格十分广泛。我们想了解赖老的绘画风格是如何变化的?
答:作为画家的赖少其,面对着改革开放,四时皆春的南国,他便想起石涛说的:“笔墨当随时代”,感觉完全以过去技法已不能去充分反映南方地域风貌和时代的巨变。他又是一个具有自强不息和执着开拓精神的艺术家,并不满足已有的成就,内心产生国画艺术创新的激情,随之画风一变,称“丙寅变法”。
赖少其的艺术才华和修养品格体现于多种因素:初学西画具有良好写生基础;对印象派绘画的光、色更深入进行研究;深厚的木刻功力;长期对国画书法传统的临习继承,及在安徽长年的版画、国画创作等等,有这些多方面丰富艺术成果的基础,他又深入南粤及各地对景物的观察写生,创作了大量的新作。
他以随意散淡行笔,丰沛酣畅水墨,鲜艳饱满色彩,作为表现新景物的手段,画面在多次渲染中得到丰富的层次,产生更具特色的艺术效果。
20世纪90年代后期,赖少其晚年身患严重的帕金森病,生活和行动已极其不便,但仍以极大的毅力进行80后的“衰年变法”,坚持创作出一批深具抽象意识、色彩强烈变化、令人见之无不感叹和震动的国画作品。
问:赖老取得的成绩是和您对他的支持与细心照顾分不开的。我看到赖老赠给您的一幅画上赞有:“磐石之坚,连理之昌,自作铭文,以志不忘。”您能谈谈这几十年来您的感想吗?
答:时间过得飞快,几十年的光阴似乎一眨眼就过去了。1943年春,他和我在新四军部队举行了婚礼。新婚之夜,部队突然紧急集合,他俩也只好随队出发,直到天亮才发现部队返回了原地,原来这是部队进行演习。
赖老在安徽待了二十几年,对黄山有深厚的感情。他曾说:“黄山是我师,我是黄山友。”他每次深入黄山创作时,我总是尽可能的陪他上山,照顾他的生活,并为他准备上山写生创作的必需品。
赖少其平时多病,经常要去医院。每当他住院时,都是由我陪同。我自己也全身多病,特别是有心脏病。时刻照顾赖少其,既麻烦又辛苦,但夫妻恩爱,毫无怨言,过得很幸福。
问:如何评价赖少其先生的艺术人生?
答:赖少其的人生是伴随着20世纪跌宕起伏、浪涛汹涌的时代潮流度过的:从青年木刻家到革命战士,从上饶集中营的“囚徒”到军队政工干部,从文化官员到一代艺术大师。无论他的经历如何艰难曲折,担任领导多么繁忙,但他始终坚持艺术创作,勤奋好学,严于律己,一丝不苟,为艺术事业勇于探索和追求,作为艺术家他在版画、中国画、书法、金石、诗歌等多方面都有极高的造诣。
他的每一个艺术时期的作品都是那么惊世骇俗、掷地有声。他在融汇中西艺术精华,淡化画种的语言界限,拓展艺术的语汇资源,学为我用,以画为学的探索精神,以及坚定的绘画指向和鲜明的文化针对性都是赖少其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
问:我看到赖老的作品中很多都是以黄山作为题材的,赖老这一生中爬过多少次黄山?
答:我们在安徽26年,早期是组织版画创作,20世纪70年代后,赖少其为国画写生,他背着画夹,迷恋在黄山的流泉飞瀑和松石云烟之中,几乎年年都去数次,也记不清都去了多次了!赖少其高起点的艺术眼光,使他不满足于再现黄山的奇特风貌,而是重在于对黄山的体验和情感,去深透理解山河之美和新奇意境,以他特有宽广胸怀,去充分表达黄山的气势和神韵。
赖少其擅作大幅画卷,一生创作了六十多件大画及大批国画,大部分都是以黄山为主,构图错落有致、意境苍茫,韵昧深邃,画面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问:现在有很多的画家都学黄宾虹,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是赖少其先生创立的“黄宾虹研究会”,您能跟我们讲讲这其中的故事吗?
答:赖少其20世纪50年代初在上海工作时期,与黄宾虹同为上海市美协领导,结下深厚的友情。他代表政府授予黄宾虹“人民画师”称号,为其祝寿,动员他进行白内障摘除手术,恢复视力后又作画不辍,举办他的山水画展,出版画册并写序,去世时为他举行隆重葬礼。
不仅如此,在之后的几十年,他弘扬黄宾虹先生艺术持之不懈: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与张仃等发起倡议并成立“黄宾虹研究会”,京、沪、津、浙、鄂、粤、皖及香港有四十多位艺术家、学者等参加,赖少其和张仃为会长,李可染为名誉会长,在北京、安徽、浙江、南京多处举行研讨会活动,出版研究文集,产生很大影响。
1987年,在赖少其反映和提仪下,浙江省委、省政府拨款修复了黄宾虹故居。他对安徽歙县黄宾虹故居也谒尽心力,多次捐助修缮款,并为其书联“钦治学为勤,仰风画独创”,以抒发他敬佩和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