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北宗山水画派大家孙天牧
2005-09-28天琪
天 琪
天牧先生画承陈先生(少梅)嫡乳,今年寿登九十有一,而笔力坚卓,设色大方,无丝毫暮年风貌。
——启功
孙天牧,百岁书画家,孙墨佛先生之长子。现任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吉林艺术学院教授、济南孙墨佛、孙天牧书画馆名誉馆长。
今年95岁高龄的孙天牧先生,是当代中国画画坛北宗山水画派的传人和大家。
在绘画发展史上,一个人能够被誉为一个画种,一个画派的传人和名家,其成之巨、其望之尊、其名之显,自是不言而喻。天牧先生,以80载之劬劳,继宋、元、明先贤之余烈,承北派山水画派之嫡乳,夙夜精勤,惨淡经营,挽狂澜于既倒,续远芳之垂绝,时至今日,可谓名副其实,名至实归。
中国山水画,分“南派”与“北派”之说,虽为今人多所不晓,然溯其源流,已有三百余年,其影响之大,流传之久,实为古代画论史所罕见。晚明之季,先有莫士龙著《画说》,首倡“画之南北二宗,亦唐时分也”,继而又由当时文坛领袖、书画巨擘董其昌创立完成,嗣后有陈继儒推波助澜,沈颢附和其说。这之中,以董其昌领袖群伦,成为“南北宗”说的创始人。董氏云:“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其后董源、巨然、李成、范宽为嫡子。李龙眠、王晋卿、米南宫及虎儿皆从董、巨得来。直至元四大家黄子久、王叔明、倪元镇、吴仲圭皆其正传。吾朝文、沈则又远接衣钵。若马、夏及李唐、刘松年。,又是大李将军之派,非吾曹当学也。”(《画旨》)。
综观莫、董、陈、沈四人之论:一,山水画若禅宗,于唐时就已有南北二宗之分。二,“南宗”用“渲淡”法,以王维为首。“北宗”用着色法,以李思训为首。三,“南宗”和“北宗”各有一系列后学弟子,一脉相传。四,“南宗”是“文人画”,为好,董其昌以为他们自己应当学。“北宗”是“行家”,为不好。
天牧先生积数十年研习创作之经验,故于其《论中国山水画南北宗之说》一文中,感慨尤深:
(董其昌)地位既高,声望也大,可以说有一言九鼎之势,他的话当然也就引起很大响应。而北派山水画家竟无一人出面仗义直言,为北派山水辩护,终致使北派山水画数百年中一蹶不振。虽然清中叶有袁江、袁耀之辉煌,近代有陈少梅之复兴,但始终未能挽救北派山水画之颓废,北派山水画始终未能东山再起,深为可惜!
启功先生早在上世纪50年代,即著文批评董氏“南北宗”说之谬误,其文犀锐,切中其症结所在,指出:
“南北宗”说……300年来它所发生的影响却是真的。我们研究绘画史,不能承认王维、李思训的传授系统,但应该承认董其昌谬说的传播事实。更应承认的是这个谬说传播以后,一些不重功力,借口“一超直入如来地”的庸俗的形式主义的倾向。
上世纪之初叶,正值少年风华的天牧,随其父墨佛公至河南,入艺校学习绘画,三年后,复入华北大学艺术系深造,1937年移居天津,潜心研习宋、明诸家,所遇先贤名家,把观揣摩,心摹手追,临必求似,笔不厌精,其中尤对唐寅、仇英之北派风格钟情,然有若干难得要领,尝终日郁郁。一日,观摩画展,偶见时贤陈少梅仿仇英之山水,但见其笔力爽劲敷色绚烂,意境新巧而有奇想。天牧驻足良久,不忍离去,遂生拜陈少梅为师之想。
湘人陈少梅,早年从师金北楼,宗法宋明诸家,尤似戴进、吴伟一路,妙擅山水人物且删除其粗犷之习,后又师周臣、唐寅诸家,得潇洒俊逸之风神,而又不失精密严整之法度。少梅以画鸣时,年纪尚轻,与张大千、吴湖帆辈并誉画坛,可惜天年不永,年仅45岁竟终。天牧负笈津门,师事少梅惟谨惟勤,十年砚耕,心无旁骛,心摹手追,尽得笔墨之要津,每与陈师谈艺论学,剪烛夜话,接膝交言,虽深宵月落亦无倦意……
天牧学艺津门之际,还有一段经历尤为难忘。即其岳父卢之美尝留学德国,随容克博士研习西医,容克博士来华,在天津开办诊所,卢即为助手兼翻译。辛亥之后,清帝逊位,移居津门,皇室贵戚、遗老逸民蚁聚于彼,容克多与他们交好,其手中收藏历代法书名画,争相示人,天牧得此机缘,尽情披览,展观之余,又聆前辈剖析讲论,眼界骤宽,识见大增。牧老回忆说:
……他们手中收藏着唐、宋、元书画精品无数,因而我能目睹这些世人难以一见的珍品。我前往袁公馆(袁世凯府邸)、段公馆(段祺瑞府邸)、黎公馆(黎元洪府邸)、曹公馆(曹锟府邸)和张公馆(小德张府邸)处欣赏和临摹这些真迹。我常常在一副画面前静默良久,细细揣摩这些真迹的个中三昧……
此间,天牧先生,临摹复制了宋人《雪窗观梅图》、宋人《望月图》、马远《听泉图》、明仇英《树荫联吟图》、蓝瑛《溪山行旅图》等为数不少古代名画。上世纪50年代初,天牧先生远赴辽宁,受沈阳博物馆之重托,复制临摹五代董源之《夏景山口待渡图》。
五代·南唐时之董源,后为董其昌鉴为的南宗画派领袖,《夏景山口待渡图》与其《夏山图》、《蒲湘图》正是董源的扛鼎之作,在中国绘画史上,堪为冠绝千古、垂范百代。董源所画,尽得山川神气,纯以水墨,用柔润的线条和点子,可现南方土石结合的低山矮丘与平河浅渚之景,加之疏林远树、茅舍渔舟,尽得江南山光水色之特有情趣,米芾称之为:“平淡天真”、“不装巧趣”;汤赞之曰:“超绝唐世”,“照耀古今,为百代师法”。天牧先生毅然承此杰构,摒弃门户之见,不株守成法,虚心借鉴,勤于探究,以数十年之所积学识与功力,融会贯通,最终完成此一重任。所临之作,与原画难分轩轾,足可乱真,为博物馆对外展览提供了宝贵的复制品,于文博事业之发展建一奇功。
迄今为止,天牧先生为国内故宫、国家博物馆及诸多省地博物馆临摹古代画迹复制品,可列于下:
宋王晋卿《渔村小雪》长卷、王晋卿《玉楼春思》、宋郭熙《溪山行旅图》、宋李成《寒鸦图》、宋李成《寒林图》、宋刘松年《松窗读易图》、宋李唐《松湖钓隐图》、宋赵伯驹《江山秋色图》、宋马远《梅石溪凫图》、元赵子昂《秋郊饮马图》、元赵子昂《雪江买鱼图》、元赵忠穆《寒江澄月图》……
天牧先生以精湛超越之笔墨,重造名迹之形,力传古贤之神。其辛劳自不必尽述。一日谈及他复制赵子昂《秋郊饮马图》时,说:“那是我为故宫博物馆复制的,当时从原作品正面看画的马是棕色的,在各种光照下颜色都很好,这使我一时很不解,后来,翻看原作的背面,仔仔细细地看了又看,才隐约发现赵子昂在‘马的背面下了功夫,他用朱砂进行揉擦,从纸背面渗透过去,如此,使得正面的马的棕色显得异常纯正和饱满,古人精益求精的精神,真令后人钦佩不已!”
幸为“北宗”大师的陈少梅之弟子天牧先生一生矢志不渝,接传薪火,同时努力借鉴、吸收南派及其他流派的长处。北派用笔刚健爽劲、干湿浓淡,一遍而成,而南派善用“积墨法”,三皴九染,含蓄厚重,且注重神韵。深得古法之功,又可见其匠心独运之处。举凡以游山、泛舟、听泉、观瀑、寻诗、读书、行旅、山居及四季风物为题材的作品,虽多为传统手法,但绝对清新生动,尤其是天牧先生于上世纪60年代始赴吉林任教,对于那里雄秀清幽的北国山水,倾注了自己的挚爱之情。其《层林尽染》、《林海朝晖》、《吉林汪清秋光》诸作,于运用传统笔墨的基础上,力图在构图、透视、线条以及设色上全方位的进取和突破,所谓“笔墨当随时代”、“推陈出新”之论于此可以寻求到最理想的诠释。在这里,宋人之法度、元人之气韵、明人之严整,以及今时之气息,熔冶一炉。若称之为“新北宗山水”,不是牧老可否以为是?
2004年8月,京华秋色渐浓,《孙天牧绘画生涯——八十周年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所展136件作品为牧老一生笔墨生涯之总结。牧老不顾年高之躯,不辞往返之劳,五次莅临展厅相候相识与不相识之观者,凡亲睹天牧老人之风采,无不表钦仰之情:80载笔墨耕耘,为艺术、为民族、为国家,可谓功高德隆。而美术馆一次展出一画家集数十年之作,亦是展览史上绝少之壮举。观者从牧老深邃目光中,可以读出说不尽的人生历练与艺术体悟,其中亦少不了难以分说的感慨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