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出版发行界面临的形势
2005-07-09
目前我们国家出版物发行业面临的改革形势已经使出版业处在整个新闻出版业改革开放的前沿,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从国际上讲,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向世界上承诺了出版发行业五年之内全部放开,即入世一年之内,允许外资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等特区,还有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大连、青岛、郑州、武汉八个城市设立发行零售企业,这第一年已经过了;第二年开放所有省会城市书业发行零售市场,这一年也已经过去了;去年是第三个年头,已开放全国各地所有书业发行的零售市场,并且从去年12月1日以后开放书业发行批发市场;从2006年12月1日起,外国资本在国内书业发行领域不再受任何限制,它的投资比例、经营项目、设立地点都由投资方决定,而且享受国民待遇。从已进来的几个外资书业投资公司来看,因为按规定搞的是零售经营,他们没有形成气候,对我们冲击还不大。但从长远来看,我们决不能轻视他们的进入,决不能高枕无忧,因为外资关注的焦点是批发和总批发,不在于零售。
面对外资很快就要进入我国书业发行市场这么一个形势,我们必须抓住时机,加快改革,谋求更大的发展,国际形势逼迫我们去改革,不改没有别的出路。大家一定要看清这个形势,要有紧迫感和危机感。
从国内来讲,中央明确提出了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我们的图书发行业就属于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在发达国家看得很重,抓得很好,效益特别明显,发展速度也特别快。美国文化产业已占它GDP总量的20%,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数字。还有些国家看到文化产业产生这么大的效益,也把文化作为一个很重要的产业来抓,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比如英国、韩国。现在我们国家的文化产业在GDP里占不到3%,并且增长速度还在下降。2002年全国图书发行这一块是960亿人民币,而德国的一个贝塔斯曼集团一年发行码洋是2000亿人民币,人家一个公司就相当于我们整个国家发行码洋的两倍。文化产业这一块,我们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是不小的。这一方面说明我们国家的文化产业不发达,还很落后,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我们国家有一个庞大的出版物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文化产品的需求会出现一个比较大的上升趋势。中央指示我们要分析形势,把握住历史机遇。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要把出版发行业中属于事业性和企业性的单位分开。在出版发行业内,过去总说是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这个提法是不对的,概念混淆不清,自相矛盾。中央这次是要彻底分清,事业就按事业的管法,事业就不许你搞经营,你只要搞经营,你就是企业,就是产业,那就按产业来办。拿出版社来讲,除了人民出版社,还有民族出版社、盲文出版社,这少量的作为公益性的出版社,其他的出版社一律改为企业。人民出版社和好多省人民出版社都在出教材,这不行,下一步就是不许你出教材,那你出什么,你出规定的读物。非常清楚,事业单位有事业单位的管法,产业单位有产业单位的管法。
为什么出版社要改为企业,我个人体会,中央意图是两条,一条你可以吸纳社会资金,增强实力,作为事业单位就不许吸纳社会资金。再一个意思是改为企业后,是让你有生有死,让你搞优胜劣汰,因为做为事业单位,搞不成优胜劣汰。我们国家的书报刊是只生不死,只要你批了它,谁也死不了,变成了强的不强,弱的不死;强的也吃不饱,弱的也饿不死。大家都这样混不行了,现在比如北大、清华、人大、北师大出版社都相当厉害,但是做到一定程度你就做不大了,因为你是事业单位。现在给你改为企业,给你发展空间,你可以吸纳社会资金,你可以兼并50个出版社,变成出版集团,这在将来是允许的,要搞成企业主要是这个原因,是让我们做大做强,并且有希望将来还可以上市。中央做这种改革是个相当大的改革,不但出版社要改成企业,相当一部分报纸和期刊也要改成企业,这样一来,整个新闻出版业这潭水就搅活了。在这种大的背景下,发行走在最前边。出版社改成企业后,不许吸纳境外资金,包括香港、澳门的资金,唯独发行集团现在就可以吸纳境外资金,因为发行这块在改革的前沿。